APP下载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2021-04-30河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学院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气滞肝郁耳穴

河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学院

谢卜超 许彦伟△ 郭喜军△(石家庄 050091)

提要 目的:研究功能性便秘(FC)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应用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名2019年6月到2020年10月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三科收治的FC患者,年龄24~72岁,随机分成外治组、服药组2组,各75例。外治组使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进行按压治疗刺激。每日按压3~4次,每次2~3 min;同时给予患者本院自制揉肝润肠贴(白芍、当归、枳实、大黄、木香、女贞子)进行中药穴位贴敷,贴敷穴位为:太冲、天枢、大肠腧、上巨虚、中脘。服药组依照常规FC的治疗方法,患者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疗程为4周,并以便秘患者症状自评表(PAC-SYM)、Bristol粪便性状分级、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表(PAC-QOL)、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表及治疗有效率为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结果:有效率,经治疗2组患者均有显著疗效,且外治组的总有效率(90.67%)显著高于服药组(81.3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AC-SYM评分,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评分皆较前减少,且外治组得分明显低于服药组(均P<0.05),说明外治组患者症状改善更明显;Bristol粪便性状分级评分,经治疗2组患者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外治组高于服药组,并且外治组的巩固性明显优于服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AC-QOL评分,治疗后2组患者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外治组的评分下降程度大于服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SBMs,经治疗2组患者7 d排大便次数均有所增加,且外治组明显多于服药组, 同时巩固性优于服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郁气滞型FC的患者应用耳穴压豆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亦具有不易复发的优势特色。

功能性便秘(FC)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该病的临床表现有:粪便坚硬、连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便后不爽等,本病易反复发作,故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易怒、失眠、抑郁等情绪[1]。FC在亚洲人中的发病率是3.19%~11.6%[2],明显妨碍了人们正常生活质量和节奏,所以加快对FC的更有效治法研究刻不容缓,其中焦虑抑郁是FC诱发的重要要素之一[3]。焦虑抑郁等精神发病因素在中医学认知为肝郁气滞[4]。目前FC的常用的治疗方法通常以口服泻药为主,虽然见效快,但是持久性差、易反复,如果长期服用则有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会加重病情,例如出现结肠黑变病等[5]。中医治疗FC不仅有内服施治,而且有外治法,其外治法多种多样,效果斐然[6]。应用中医外治法在治疗FC的同时,也避免了口服泻药的不良反应。因此笔者对我院应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的外治法治疗肝郁气滞型的FC患者临床疗效予以研究,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50例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三科收治的FC患者 ,年龄24~72岁,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外治组与服药组,每组75例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等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⑴符合罗马IV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患者[7];⑵辨证为肝郁气滞型的FC患者,主症:便秘、腹痛、腹胀。次症:胁肋胀满、嗳气频做、善太息、口苦。舌脉:舌边红,脉弦。主症2项加次症2项,参考舌苔脉象即可诊断为肝郁气滞;⑶自愿选择参加此临床观察的患者,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⑴有实质性病变的便秘患者;⑵其他重要器官有严重疾病患者;⑶孕期和哺乳期妇女;⑷依从性不良的患者;⑸伴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患者;⑹皮肤过敏或有严重皮肤病患者。

1.4 治疗方案

1.4.1 外治组:使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穴治疗。⑴耳穴压豆取穴:三焦、肝、交感、皮质下、大肠、直肠,在以上穴位使用透气帖固定王不留行籽,进行按压治疗刺激,以达到痠、麻、胀、痛感为宜。每日按压3~4次,每次2~3 min;⑵同时给予患者本院自制揉肝润肠贴(成分:白芍、当归、枳实、大黄、木香、女贞子;制备:以上药物按要求比例研制为粉末,过筛,加入适量的醋与香油进行调制,并制作成1 cm×1 cm的圆饼备用)进行中药穴位贴敷。使用透气帖将药物圆饼贴敷在患者的天枢、大肠腧、上巨虚、太冲及中脘等穴位上,每日1次,每次时长8 h,4周为1疗程。

1.4.2 服药组: 患者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H20093300)。每次口服10 mL,每日3次,4周为1疗程。

1.5 观察指标

1.5.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8]: 临床痊愈:患者无明显症状、体征;显效: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显著好转;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或症状更加严重。有效率=(痊愈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5.2 便秘患者症状自评表(PAC-SYM):根据腹部症状、直肠症状、粪便状况采用Liker5级评分法,根据其评分标准打分,各评分相加为总分,根据总评分评价患者的严重程度。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

1.5.3 Bristol粪便性状分级:根据Bristol分级方法可将粪便分为7种性状。根据其评分原则将前7 d内评分相加,再除以这7 d大便总次数,得出最后评分。治疗前、治疗28 d后、随访(治疗结束30 d)各评价1次。

1.5.4 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表(PAC-QOL):PAC-QOL评分可以直观的反映出过往14 d内便秘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根据评分原则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低。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价1次。

1.5.5 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表:按照患者过去7 d的情况,计算过去7 d的完全自主排便次数。治疗前、治疗28 d后、随访(治疗结束30 d)各评价1次。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对比 治疗后2组患者经症状体征统计分析,外治组75例中有效68例,总有效率90.67%,服药组75例中有效61例,总有效率81.33%,外治组有效率高于服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情况 (例)

2.2 2组患者PAC-SYM评分情况对比 治疗前,外治组与服药组患者PAC-SYM评分没有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2组患者PAC-SYM评分均有下降,且外治组效果明显好于服药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2.3 2组患者PAC-QOL评分 治疗前,2组患者PAC-QOL评分没有显著差别(P>0.05);经治疗2组患者评分均有所下调,且外治组的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服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AC-SYM评分、PAC-QOL评分情况对比 (分,

2.4 2组患者Bristol粪便性状分级评分情况 治疗前,2组患者Bristol粪便性状分级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2组患者Bristol粪便性状分级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外治组高于服药组,且外治组治疗巩固性优于服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Bristol粪便性状分级评分 (分,

2.5 2组患者CSBMs情况 治疗前,2组患者7 d内排便次数无显著差别(P>0.05);经治疗2组患者7 d内完全自主大便次数均有所增加,且外治组明显多于服药组,同时巩固性优于服药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4。

表4 2组患者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情况 (次,

3 讨论

本病的常见症状是排便困难、干结、排便次数少等,在中医学可归为“便秘”[9]。因便秘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且口服用药也有一定的限制,长期用药亦可罹患结肠黑变病等。所以探究外治法治疗此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耳穴疗法自古有之,其中,《灵枢·口问》中提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表明双耳是人之经脉汇集之处,与人之经络密切相关,可通过耳穴刺激,经过经络传导,直达病位,从而治疗FC,且耳穴压豆操作简单、无副作用[10]。临床选用大肠、直肠、三焦耳穴,可增加肠蠕动动力,促进患者排便。交感、皮质下、肝可以调整自主神经紊乱,缓解胃肠痉挛,疏肝解郁,针对肝郁气滞型患者的焦虑抑郁的状态,可从本质上解决患者FC问题。王不留行籽具有通经活血之效,应用王不留行籽进行按压刺激,可以增强穴位刺激,增加临床治疗效果[11]。

穴位贴敷取天枢穴、大肠腧穴、上巨虚穴、太冲穴以及中脘穴。天枢穴为大肠的募穴,擅长治疗胃肠疾病,可调理脾胃、通达肠府、涩肠止泻[12]。上巨虚为手阳明大肠经之下合穴,可以治疗大肠的多种疾病,但还是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其配合天枢穴治疗便秘较为常用[13]。大肠腧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背俞穴,背俞穴为人体脏腑精气输注和汇聚的位置,所以此俞穴可以治疗大肠的种种病变,同时与天枢穴共同配合,为特殊的俞募配穴法,为治疗便秘提供更好的疗效[14]。中脘穴为八脉交会穴,六腑皆汇聚于此,因此可调节大肠病变,同时中脘穴亦可调畅气机,与太冲穴共同调理肝郁气滞[15]。太冲穴属于肝经,可疏肝解郁、平肝熄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现代研究表明太冲穴可通过调整中枢神经、改善神经内分泌等来治疗精神抑郁[16]。因此临床中可通过太冲穴来治疗FC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研究表明肝郁气滞型FC应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法安全有效,且具疗效巩固、不易复发之特色,然而本次研究样本量小,观察方法单一,有一定的局限性,尚待更进一步研究,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气滞肝郁耳穴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