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 *
2021-04-30王裕芳陈福初何丽欣
王裕芳, 陈福初 , 何丽欣
(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综合科, 广东 佛山 528251)
肥胖是指机体脂肪组织过度蓄积或分布异常的状态[1]。随着高热量食物的盛行和运动减少,肥胖发病率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并且青少年肥胖人数越来越多,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肝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1990-2017年中国及其各省的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指出高体重指数是致死和致残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3]。据调查,我国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1%和11.9%,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6%和6.2%,呈明显增加趋势[4]。因此,防治肥胖是现代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胰岛素抵抗、炎症状态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肥胖患者均伴有胰岛素抵抗[5]。现代医学治疗肥胖主要以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等为主,但是由于患者无法长期坚持,导致效果不甚理想。中医学认为肥胖核心病机为脾虚痰湿,治以健脾化湿为法。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脾化湿功效,穴位埋线是一种疗效明显的减肥疗法,但是关于两者联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参苓白术散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观察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体脂率(F%)、血糖、胰岛素、血脂、炎性因子等的变化,探讨参苓白术散煎服联合穴位埋线防治肥胖患者的疗效和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综合科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4例,男30例,女34例,年龄18~48岁,平均(26.87±5.46)岁,病程3~10年,平均(6.24±1.54)年。治疗组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18~46岁,平均(27.16±4.85)岁,病程2~11年,平均(6.79±1.43)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诊断标准: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参照《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6]:体重指数(BMI)≥28kg/m2,且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肥胖。脾虚湿盛的辩证标准[7]:形体肥胖,神疲乏力,肢体困重,心悸气短,纳差,脘痞腹胀,嗜睡懒言,舌淡胖,苔薄白,便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或沉缓。
1.3纳入标准:①同时符合单纯性肥胖素和脾虚湿盛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5岁之间;③过去1个月未服用任何减肥药物、保健品者;④患者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下丘脑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皮质醇增多症、胰岛素瘤等引起的继发性肥胖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内分泌、血液、凝血等基础疾病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确诊为糖尿病者;⑤对异源蛋白存在过敏反应或疤痕体质者;⑥过去1个月服用过减重的药物或保健品;⑦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⑧精神障碍或智力低下者;⑨埋线部位皮肤破损或感染者。
1.5剔除和脱落标准:①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而纳入者;②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研究者认为其不适合继续参加本研究者;③患者不愿意继续参加本研究;④未按照试验方案进行治疗而影响疗效判断者。
1.6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运动干预+饮食干预+二甲双胍口服。运动干预: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每周运动3~4次,每次30~40min,第一周心率不超过65%最大心率(HRmax=222-生理年龄),后期达到75%HRmax。饮食干预:每日热量摄取≤30kcal/kg,每日总能量控制在1200kcal-1500kcal,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分别为50%、20%、30%,三餐定时定量,三餐外不能进食其他事物,禁止食用碳酸饮料、烧烤、煎炸等高热量、高糖食物。疗程为8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煎服联合穴位埋线疗法。参苓白术散煎服:药物组成:白扁豆15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桔梗10g,莲子15g,黄芪30g,砂仁15g,山药20g,薏苡仁30g。每日1剂,煎煮至400mL,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200mL。连续治疗8周。穴位埋线:取穴:中脘、水分、天枢、阴陵泉、水道、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曲池。操作方法:选择7号无菌注射针头为针管,将羊肠线剪成1cm长备用。腧穴常规消毒后,带无菌手套,手持镊子将羊肠线置于针管,后接针芯。左手拇指和食指撑开腧穴局部皮肤使之紧绷,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穴位皮肤,一边缓慢推送针芯,一般退出针管,使羊肠线埋于穴位肌层内,出针后按压并且贴医用创可贴。疗程:每2周天1次,连续治疗8周。
1.7观察指标:①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体质量下降≥5~10Kg,腰围下降≥6~10cm;有效:体质量下降≥3~5Kg,腰围下降≥4~6cm;无效:体质量下降<3Kg,腰围下降<6cm。②中医证候积分[7]:采用4级评分法,将形体肥胖,神疲乏力,肢体困重,心悸气短,纳差,脘痞腹胀,嗜睡懒言等症状按照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1、2、3分,积分0~21分,积分越高,症状越严重。③形态学指标:检测患者的体重和测量腰围、臀围,并计算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体质指数(BMI),采用欧姆龙身体脂肪测量器测定体脂率(F%)。④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BG×FINS/22.5。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总有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分)
2.3两组形态学的比较:治疗后,两组体重、BMI、腰围、WHR、WHtR、F%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体重、BMI、腰围、WHR、WHtR、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形态学的比较
2.4两组血清FBG、FINS、HOMA-IR含量的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FBG、FINS、HOMA-IR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FBG、FINS、HOMA-I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两组血脂的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TC、TG、LDL-C含量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C、TG、LDL-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DL-C含量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2.6两组血清TNF-α、IL-6、IL-2含量的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2含量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IL-2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含量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4 两组血清FBG FINS HOMA-IR含量的比较
表5 两组血清TC TG LDL-C HDL-C含量的比较
表6 两组血清TNF-α IL-6 IL-2含量的比较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脾虚湿盛是单纯性肥胖的核心病机,治疗上应以健脾化湿祛痰为主。穴位埋线对穴位产生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8]。穴位埋线可以调节植物神经,抑制胃肠运动,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葡萄糖转化利用,减少脂肪蓄积等作用,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9]。中脘穴、足三里、水分、天枢、丰隆、曲池、水道、三阴交等穴位合用,具有健脾化湿,理气祛痰功效。参苓白术散方中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辅以山药、莲子助黄芪健脾益气;臣以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湿之功。本研究结果发现,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加用参苓白术散合穴位埋线可以更好降低肥胖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体重、BMI、腰围、WHR、WHtR、F%,提高临床疗效。提示参苓白术散合穴位埋线可以有效减轻体重,是良好的减肥疗法。
肥胖一般合并胰岛素抵抗。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影响肠促激素分泌异常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应激性改变,导致皮质醇分泌异常,影响糖脂代谢紊乱,引起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糖脂紊乱,从而加重肥胖。本研究结果发现,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加用参苓白术散合穴位埋线可以更好降低单纯性肥胖者的FBG、FINS、HOMA-IR。提示参苓白术散合穴位埋线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肥胖患者体内脂肪堆积,伴随着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TC、TG、LDL-C升高和HDL-C降低。血脂异常可以影响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信号转导,干扰葡萄糖转运和摄取利用,产生高胰岛素血症[10]。本研究结果发现,加用参苓白术散合穴位埋线可以降低患者血清TC、TG、LDL-C含量,提高HDL-C含量。提示参苓白术散合穴位埋线疗法可以调节血脂代谢。
有学者提出,肥胖是一种慢性持续性低度炎症反应[11]。肥胖患者白色脂肪组织分泌TNF-α、IL-2等多种炎性因子。TNF-α可以导致游离脂肪酸升高和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表达,影响糖脂代谢,脂肪堆积,发生肥胖[12]。IL-6是一种抗炎因子,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糖脂代谢,缓解肥胖[13]。IL-2可以通过干扰葡萄糖摄取和转运,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肥胖。本研究结果发现,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加用参苓白术散合穴位埋线可以更好降低肥胖患者血清TNF-α、IL-2含量,升高IL-6含量。提示,参苓白术散合穴位埋线可以通过改善肥胖患者的炎症微状态。
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合穴位埋线可以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微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