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几个策略
2021-04-29寇喜成
寇喜成
一、 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反复朗读重点句(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教学最本真的要求是,在“阅”中了解文本的内容,在“读”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阅”文本和“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琢磨、咀嚼,帮助学生“消化”。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活学生学习思维,降低文本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巧设情境,提纲挈领,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节约了讲解时间,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文本内蕴,提高课堂效率。
二、 立足文本,找准情感渲染的支撑点,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产生情感共鸣
阅读教学一定要立足于文本,结合文本的作者、语境、背景、创造心理等来解读文本,在此基础上,辅以插图、音乐等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课文中去,体会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进而获得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这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所在,更是语文的魅力所在。
三、 细读文本,把握好文章的篇章结构,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对文本有更具高度的宏观认识
能否基于文本主要内容,理清文本思路,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品味字句蕴含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想象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应和起来。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理清文章的思路、主要内容及其主要元气所在,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窦桂梅老师曾在《我是这样细读课文》中说过:“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文本细读,要求我们不能像以往那样,自以为是地抓住一句话、两个词,片言只语、断章取义。文本细读,‘结构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点,而这恰恰是我们以前忽略的地方,在细读文本时,把握好文章的篇章结构,就会对文本有一个更具高度的宏观认识。”
四、 解读文本,保持对语言的敏感和警觉,在正确的文本价值取向下提倡并鼓励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解读文本,要始终保持对语言的一种高度敏感和警觉,对每一句话,对每一个词,甚至对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抱有那种黛玉进贾府式的敏感和警觉。”怀着这样的敏感和警觉,必然会对文本有个性化的解读。个性化解读具有多元化,这是阅读教學的必须和必然。说“必须”,是因为阅读教学本身就承载着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任务,说“必然”,是因为人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对文本理解的不同。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提倡和鼓励尊重文本价值取向下的个性化解读。
(作者单位:淮安市赵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