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校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2021-04-29杨欣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知识点

杨欣

为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学习效果,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提出: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

如何设置适合馆校合作的博物馆课程,一直是博物馆社教专员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南博花了6年时间与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合作开发了《小学生博物馆人文历史课程》,课程实施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覆盖岱山实验小学1 600多名在校学生。

我们结合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专业知识,针对小学不同年级设计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进阶式的博物馆课程:

(1) 一年级课程以激发兴趣为主旨。考虑到刚入学的小学生擅长具体形象记忆,易于掌握可感知事物的概念,有意识记忆和抽象思维有待发展。我们选择儿童可直观感受的形状、颜色为切入点,将博物馆里的文物和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相关联设计课程,如《文物里的吉祥动物》《陶器上的动物萌》。(2) 我们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让二年级学生感知四季变化的同时,结合南京博物院的院藏文物,把每个季节和有趣的文物相对应,引导他们关注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如《秋天的脚步》《二十四节气》。(3) 让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有一定深度广度的课程,如《皇帝的生日禮物》《古代体育的必修课》。(4) 四年级是小学学习阶段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我们设计了“成语主题戏剧表演课程”,力求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学习热情。(5) 我们为五年级学生设置了与中国古代文化紧密结合的专题课程,帮助学生认识文物与文物之间、文物与地域之间、文物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认识的过程中得以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各地的地域文明,如《六艺之书》《六艺之御》。(6) 六年级课程重在对其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如《“鱼”众不同》《美美与“宋”》。

我们结合各个学科知识点,将博物馆课程转化为校本课程,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结合教材,我们设置了自然科学学科课程《神秘的环保铜牛灯》、语文学科课程《成语故事我来说》、数学学科课程《六艺之数》、音乐学科课程《宫廷小小音乐家》、体育学科课程《古代体育的必修课》、美术学科课程《“琮”前的故事》等。

学生们通过课堂的学习,对南京博物院的重点馆藏文物有了系统化的了解。每个年级每学期一次由老师带领赴南京博物院自主参观学习,将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有机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博物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文物背后的故事,团队协作完成体验学习单,将学习的成果和所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

南博社教专员和岱山实验小学的学科带头人还共同研发了“南京博物院儿童导览一院六馆全覆盖”项目,设计了适合儿童的参观路线和学习内容,力求和课本知识点紧密结合,多维度地把握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

“博物馆少儿智能在线教育服务项目——问吧”是南京博物院继少儿语音导览系统、智慧导览系统后,又一项“让文物活起来”的少儿教育服务创新模式。学生们以深度参观体验为基础,用儿童的视角,整理并归类了几百条参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问吧机器人服务应答提供知识库数据支持。

南京博物院从2014年起,一直和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合作开发《小学生博物馆人文历史课程》,该课程是以人文历史知识为主,涉及了科学科学、艺术、数学、历史等多学科方面的知识。通过专题课程、动手体验、实地考察、完成研究报告等形式,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培养了他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增强了他们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与此同时,我们加强种子教师培训,由南博培训的种子教师已可独立承担各个年级每个班级每个月一次常规课程的开展。

馆校合作课程在实践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我国尚未真正将博物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其次,馆校合作课程的教师人才资源不充沛,博物馆课程授课空间有待扩大,这些都是值得在今后实践中继续改进的。

(作者单位:南京博物院)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博物馆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