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与传统固定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疗效对比
2021-04-29李春
李春
(河南省固始县中医院 口腔科, 河南 信阳465200)
牙列缺损是指部分牙齿缺失导致的牙齿排列不完整, 属临床常见的牙科疾病。 该疾病不仅影响美观度, 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口腔问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以往临床多采用固定义齿、 活动义齿对牙列缺损进行修复, 虽具一定临床效果,但在固位效果、 舒适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2]。 近年来,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兴种植牙在治疗牙列缺损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3-5]。 基于此, 本研究进一步对比分析口腔种植与传统固定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 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90 例, 按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种植组 (n =45) 和固定组 (n =45)。 固定组中男23 例, 女22 例; 年龄21 ~55岁, 平均年龄 (35.12 ± 4.12) 岁。 种植组中男21 例, 女24例; 年龄20 ~56 岁, 平均年龄 (36.01 ± 1.22) 岁。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治疗方法入选患者均进行常规口腔检查, 确定缺牙部位及数目, 运用X 光片、 CBCT 等对患者颌骨、 牙槽骨、 牙齿位置结构进行全面分析, 与患者充分沟通后设计修复方案。 固定组患者采用传统固定义齿修复: 实施口腔局部麻醉, 对基牙进行打磨, 保证所有基牙轴面平行; 用双层硅胶印模法取全牙列印模, 要求模印完整、 清晰、 准确, 用石膏灌模制作牙体; 锤造全冠制作固位体; 将锤造冠清洁后于基牙上试合, 患者咀嚼功能、 固定效果等满意后取模; 预先做好固定位和桥体金属蜡型, 取下模型进行修正, 然后进行包埋、 铸造, 初步抛光; 将制作好固定义齿进行试合, 成功后对固定义齿进行磨光粘固、比色调色, 完成后嘱咐患者24 小时内不要进行咀嚼。 种植组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 修复前制作患者口腔模型, 制定种植牙计划; 按计划进行局部麻醉, 使用牙种植机的快速钻, 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开孔后用慢速钻, 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钻好后用螺丝锥在牙槽骨上制备螺纹, 后将种植体旋入钻孔植入牙槽骨, 使其与牙槽骨面相平, 缝合创口; 等待3 ~5 个月,植体与牙槽骨结合后, 在植体上安装基台, 修复取模, 制作种植桥架及假牙; 假牙制作完成后, 进行比色调色, 佩戴安装人工假牙, 种植完成。 两组患者均于修复后1 个月回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6]如下: 显效: 修复后义齿生理功能良好, 外形美观; 有效: 修复后义齿生理功能较之前有所恢复, 外形与正常齿无明显差异;无效: 义齿使用感欠佳, 语言及咀嚼仍受较大影响, 出现并发症。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采用我院自制评分量表从舒适度、 咀嚼功能、 固位功能、 辅助语言功能及美观度几个方面综合评估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 各项分值均为100分, 得分越高, 患者对治疗效果越满意。 ③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 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种植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 显著高于固定组的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n (%)]
2.2 满意度修复后, 种植组的舒适度、 咀嚼功能、 固位功能、辅助语言功能及美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固定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舒适度、 咀嚼功能、 固位功能、 辅助语言功能及美观度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的舒适度、 咀嚼功能、 固位功能、 辅助语言功能及美观度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舒适度 咀嚼功能 固位功能 辅助语言功能美观度种植组 45 93.45±1.45 92.41±1.14 96.17±1.23 94.12±1.42 95.34±1.55固定组 45 88.36±1.23 88.12±1.16 89.23±1.55 89.12±1.47 90.55±1.64 t 17.957 17.694 23.528 16.410 14.239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并发症种植组的牙龈出血、 牙龈炎、 牙龈增生发生率分别 为8.89%、 4.44%、 2.22%, 显 著 低 于 固 定 组 的24.44%、22.22%、 1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
3 讨论
牙列缺损的诱因较多, 龋病、 根尖周炎、 牙周炎、 某些机械损伤等均可导致此病,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咀嚼功能减退、 牙周组织改变、 发音功能障碍等, 给患者带来严重健康和美观影响[7]。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修复牙列缺损的方法为固定义齿、 活动义齿和种植牙等。 固定义齿修复和活动义齿虽具有不错的修复效果, 但其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如后牙末端游离缺失、 下颌运动受限等, 对两侧正常牙基的磨损也较大[8]; 种植牙修复将种植体植入牙槽构建基台, 无需架桥, 磨损健康牙齿, 其舒适度、 咀嚼能力均与正常牙齿无异, 且外形自然美观, 深受患者好评[9-11], 故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本研究中, 固定组采用传统固定义齿修复, 种植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 结果显示, 种植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固定组, 舒适度、 咀嚼功能、固位功能、 辅助语言功能及美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固定组, 且牙龈出血、 牙龈炎、 牙龈增生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固定组 (P<0.05), 表明口腔种植较传统固定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疗效更为显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义齿形态及功能的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 与王春梅[12]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显著, 并发症发生率低, 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