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宫廷玻璃器皿色彩嬗变探析

2021-04-29张涛

流行色 2021年2期
关键词:套料单色宫廷

张涛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 100029

引语:

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本土玻璃烧制技术。东汉王充《论衡·率性》记载有“道人捎炼五石,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别”,其中何为“五石”已无从考证,却可推测我国古代玻璃烧制的一重要目的为仿玉石为用。而我国宋代以前出土玻璃器皿大多以铅钡玻璃为主,质地与玉料颇为相似。玻璃“似玉却不如玉”的尴尬境地,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玻璃烧制技艺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直到明朝形成了以“马牙石为干,紫石为软,凌子石以为莹”的玻璃烧制基础配料规制,玻璃质量逐渐提高,为我国玻璃烧制发展打开了局面。清宫廷玻璃烧制在此基础上大胆吸收西方技艺优势,形成了融合东西方特点的宫廷玻璃艺术。

一、中骨西髓,以色比玉

清朝于康熙三十五年(公元一六九六年)在紫禁城内设宫廷玻璃厂。并在斯托姆夫等西方传教士的技术指导下,组织山东博山、广东广州等地匠人进行宫廷玻璃制作。该时期玻璃生产在本土玻璃烧制工艺基础上,进一步吸收西方玻璃生产技术精髓。玻璃色彩种类丰富多样,其中单色玻璃以“蓝(图1)、绿、红、白、黑”五色玻璃烧制为重要代表,时人赞其“白如冰晶,红如火齐”。可见其色彩烧制工艺之精湛。此外各单色玻璃色度细分也异常丰富,仅白色玻璃一项就有珍珠、砗磲(贝壳)、凝脂、霁雪、藕粉等多种色度纹理样式,在保证色彩效果异彩纷呈之际,纹理工艺挖掘使色彩表现层次丰富。

除单色玻璃外,乾隆时期宫廷玻璃色彩样式也进行大胆创新,以“洒金玻璃”和“套料玻璃”为重要代表。洒金玻璃色彩效果仿西亚青金石,色泽饱满质地丰富,主色通常采青金石蓝或琥珀黄。套料玻璃则是以单色玻璃为基底,搭配黏着其他颜色玻璃,达到套色效果。套料玻璃基调色普遍“套者白受采也”,可见其状犹如白纸作画一般。除此以外,也有以蓝、绿、红、黑等单色甚至三色(图2)、五色等多彩重叠相套的“兼套”品类,色彩应用达到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开创了中国本土玻璃烧制的全新局面。

图1 故宫博物院藏蓝料花草蝴蝶纹杯

图2 故宫博物院藏搅玻璃瓶

二、快速发展,涅彩丰富

随后清雍正时期玻璃烧制工艺被宫廷进一步重视,宫廷玻璃厂由紫禁城搬入雍正皇帝常驻的圆明园内。该时期宫廷玻璃烧制色彩及样式基本沿袭康熙时期制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玻璃烧制工艺品也被正式列入宫廷御用赏赐名单,成为赠与王公外臣及外国使节的贵礼。由于宫廷制品工艺繁琐、用料奢华,宝石储备被大量消耗,因此出现以玻璃替代宝石的趋势,并在雍正时被正式列入礼仪典章制度。同时该时期宫廷玻璃烧制开始出现透明、不透明、半透明的各种色彩纹理创新品类。

雍正时期玻璃工艺在继承康熙时期色彩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细化。这一时期“涅”类色系进一步丰富。“涅”即浑浊含灰,不透明的意思。如“涅白、涅黄、涅红”等含灰不透明色系大量出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时期玻璃仿玉风气的复归所致,由此出现了玛瑙红,翡翠绿、琥珀蜜腊黄(图3)、金珀等一系列不透明或半透明的仿玉色玻璃。该时期宫廷工艺品类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工艺制作相互借鉴融合。玻璃烧制也是如此,一方面在造型上仿玉雕、雕漆、宣德炉等传统器物品类,另一方面在装饰上与珐琅器等品类相结合,如雍正时期烧制的玻璃胎画珐琅器以及镶嵌珐琅片的玻璃器等。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该时期的玻璃器色彩有淡黄、黄、深黄、雄黄、涅白、亮黄、亮浅蓝、亮紫等色彩款样,其玻璃烧制可谓温润如玉,亦透如水晶。虽然气泡坏坑的现象依然无法避免,但仍能体现雍正时期高超的玻璃烧制技艺。

图3 故宫博物院藏蜜蜡黄玻璃瓶

图4 故宫博物院藏透明玻璃戗金盖碗

三、落日余晖,由盛转衰

乾隆年间玻璃烧制在制作规模、工艺水平及色彩丰富程度方面均超越康雍时期。单色、复色、套料玻璃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玻璃色彩表现形式达到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除常规五色玻璃外,进一步发展出了如亮浅蓝、亮深蓝、亮深红、亮玫瑰红、亮深宝石红等仿宝石色彩,以及豇豆红、浅紫、亮深紫、桃红、粉绿、水晶、茶晶等独特的色彩创新运用。复色玻璃的色彩样式则更加丰富,除了深茶色或红褐色的金星玻璃外,还出现了点彩、戗金(图4)、绞丝等复色玻璃样式。这些复色玻璃运用点,线,面等多种色彩相结合的方式,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套料玻璃除涅白色为基底色外,也出现了以其他单色或多彩色为基底的套色玻璃。如宝蓝地套粉绿、象牙黄地套佛青等。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乾隆时期玻璃实物来看,整体质量较高,玻璃器内的气泡、坏坑明显减少,整体反映了该时期玻璃生产的极盛状态。康乾盛世后请宫廷玻璃烧制质量便极速下滑,一方面由于清廷积贫积弱,朝廷已无力再支撑起包括玻璃烧制工艺在内的官营手工业体系;另一方面虽然后期清朝断断续续维持了近百年统治,对玻璃烧制保持一定需求但以临时聘任宫外烧制为主,属于订单式制作,因此其成品质量、色彩效果均不可与清鼎盛时期相比。

四、小结

玻璃作为一种特殊的宫廷工艺门类,在材料成型工艺及色彩呈现方面都有其鲜明特点。与中原本土玻璃烧制工艺不同,清代宫廷玻璃烧制技术在以追求色彩色度以及透明度变化的西方玻璃技术的指引中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原艺术特点的色彩艺术形式。我国本土能工巧匠并没有拘泥于材料本身限制,而是通过工艺技术的提升使得宫廷玻璃烧制这一特殊的艺术细分门类最终产生质变,走上了与西方强调玻璃透明质感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这其中以清晚期乃至民国所流行的鼻烟壶最为典型。包括玻璃烧制工艺在内的诸多宫廷艺术都在走向民间的过程中痛苦挣扎,其色彩却愈加丰富艳丽。因此可以说宫廷烧制玻璃工艺见证了中国封建王朝的鼎盛阶段,实践着中西方文化的前沿交流,是明清时期北京地区色彩应用发展的一朵奇葩,更是北京地区传统色彩工艺美术应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研究部分。

猜你喜欢

套料单色宫廷
基于SPD系统的板材自动套料软件研发与实现
大规格套料钻的设计与应用
直接读取三维数据的套料方法应用
歲朝图 帝王宫廷篇
单色不单调·灯具篇
浪漫宫廷
宫廷古法白米饭
热闹的宫廷
彩妆去寻找春天
船体零件套料的发展及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