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真实情境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2021-04-28钱丽娟陈桂珍

地理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邮核心创设

钱丽娟 陈桂珍

摘 要: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课堂,创设真实情境并引导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文章以“区域生态问题及其治理”为课例,依托“家乡高邮湖古今环境问题”的真实情境,浅谈在真实情境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并提出在真实情境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真实情境;地理核心素养;落实步骤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应通过学生在应对复杂现实情境时的外在表现加以推断[1]。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应设计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堂,创设来自生产、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在课堂上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丰富多彩的地理探究活动,以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依据新课标“2.10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以“区域生态问题及其治理”为例,结合乡土地理中高邮湖地区的真实情境案例,浅谈在真实情境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思考。

一、创设真实情境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环境氛围和教学活动[2]。情境教育在我国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我國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提出,之后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深入高中地理课堂。然而,很多课堂中的情境是为教学而人为编造的虚假情境,这样的情境不利于培养学生真实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真实情境是指教师创设的情境尽可能地与真实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吻合,摆在学生面前的问题是真实存在于生活中并符合生活逻辑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教学而人为编造的。这样,学生能够在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探索和问题解决,形成科学、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因此,真实情境的创设能更有效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本文以家乡“高邮湖地区”为课例,创设了四大真实情境来落实核心素养。

情境一:新课伊始播放一组图片,教师配图朗诵:渔舟唱晚,日出湖面,麻鸭戏水,苇荡泛舟。师:猜猜看,这是在哪里?生:高邮湖!

问题:高邮湖在哪里?你能否运用纸质或网络电子地图,指出高邮湖的地理位置?

素养落实: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情境二:师生共同赏析古代文人墨客描写高邮湖的诗句,了解高邮湖的演变过程,理解高邮湖“过水浅水湖”“悬湖”等特征。

高邮西北多巨湖,累累相连如贯珠。(北宋·秦观)

黄河之道频年淤塞,而淮水不得入海,千流万派毕会于邮,而高邮遂成巨浸矣。(明隆庆·高邮州志)

练影湖光千顷宽,蟹村鱼舍满芦滩。(清·符曾)

问题:高邮湖缘何得到那么多文人墨客的青睐,高邮湖为家乡的发展究竟起到了哪些作用?

教师请高邮的学生唱高邮市歌“高邮湖啊,清悠悠,鱼米之乡织锦绣。麻鸭戏春水,芦苇摇轻舟……唱不尽古今的风流……”教师提供材料:江苏地形图、江苏年降水量图、江苏热量带分布图、江苏河湖分布图。

问题:高邮湖地区为什么能成为鱼米之乡?请运用材料,试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高邮湖地区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素养落实:家国情怀、综合思维。

情境三:高邮湖的古往今来。

周遭圩岸缭金城,一眼圩田翠不分。(宋·杨万里)

圩田亦称“围田”,是中国古代农民发明的一种改造低洼地、向湖争田的造田方法,是劳动人民的一项创举。

问题:历史上高邮湖地区的大量圩田可能会引发什么生态问题?该问题可能造成哪些影响?解决对策是什么?

今日高邮湖特产小名片。

(1)高邮湖大闸蟹。

鲜鲫经年渍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后春莼茁滑于酥,先社姜芽肥胜肉。——北宋·秦观《寄莼姜法鱼糟蟹·寄子瞻》

高邮湖大闸蟹个大、肉嫩,味鲜美,营养丰富。2016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高邮湖大闸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高邮湖龙虾。

高邮湖小龙虾是高邮市的特色水产品之一,2016年高邮湖龙虾首次出口香港,“跳上”香港居民的餐桌。据悉,这是全国鲜活小龙虾出口“第一单”。

问题:今日的高邮湖地区大量养殖虾蟹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除养殖虾蟹外,造成该问题的原因还有哪些?面对该问题,我们应怎么办?

素养落实:家国情怀、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情境四:环境问题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问题:古代和今天高邮湖地区的环境问题分别属于哪一种形式?高邮湖的故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我们国家还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请在图中用不同颜色、不同图例标出中国常见环境问题的主要分布区域(图略)。

素养落实:家国情怀、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二、在真实情境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由此可见,地理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是单纯地获取知识技能。由于地理核心素养是针对课程层面提出来的,因此,在一堂课中并不一定要求教师将四个核心素养都体现出来,可以是对某一个或几个地理核心素养的侧重。因此,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视角来确定学习目标。

笔者通过对“区域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一节授课内容进行梳理,发现在本节课中,四个地理核心素养均能得到提升,因而确定如下学习目标:①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电子地图信息,找到高邮湖的地理位置,提升地理区域认知。(区域认知)②结合材料,分析古、今高邮湖地区存在的不同问题、影响及其治理措施。(综合思维)③通过高邮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案例分析,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人地协调观)④结合高邮湖地区案例,把握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分析其他区域的问题或调研身边存在的问题。(地理实践力)

2.创设真实情境,关注生活地理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要在生活中进行,只有将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地理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地理问题源于生活,问题的探究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即“地理,可以让生活更美好”。立足于真实情境的地理教学,其实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起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的意识,培养他们“让生活更美好”的能力。

“区域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一节内容中,笔者提供大量真实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寻找古、今高邮湖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长期在真实情境的地理课堂上受熏陶的学生,不仅能够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3.设计“问题链”,打造探究课堂

“问题链”是围绕教学总目标,紧扣教学内容和真实情境设置,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一系列问题。

“区域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一节内容中,在古代高邮湖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究环节,笔者设置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如下:①高邮湖在哪里?(地理位置)②高邮湖缘何成为鱼米之乡?(区域特征)③高邮湖地区圩田产生的问题?(产生问题)④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原因)⑤该问题解决的对策?(寻找对策)

这些“问题链”如同给学生指明了问题探究的方向,并在探究之路上搭建了一节节的阶梯,以帮助他们探究得更深入。学生在不断深入探究中,其实也就把握了区域环境问题探究的一般思路,培养了综合思维。

4.迁移新情境,解决新问题

学生完成教师预设的一系列“问题链”,得出问题探究的一般思路,并不意味着学习过程的结束,而恰恰应该是自主探究的开始。教师可以创设新的情境,帮助学生将研究方法推广迁移到新的真实情境,解决新的问题。

“区域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一节内容中,笔者在带领学生探究了古代高邮湖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总结了区域环境问题探究的一般思路后,再次创设新的情境,即今天的高邮湖地区——“鱼”米之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资料、小组合作、展示评价等多种途径对今天高邮湖地区的生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加深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培养了人地协调观(图1)。

三、在真实情境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真善美及其三者的和谐统一,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人类进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张正江提出,育人理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问教育,理想在“真”;道德教育,理想在“善”;艺术教育,理想在“美”[4]。

1.求真——探求知识的基本要求

追求真理、探求知识的过程,本质是“求真”的过程。因此,真实情境的创设首先需要“求真”。何为“求真”,笔者认为“求真”的第一层含义是指教师创设的情境应来源于生活、生产实践,或者尽可能和真实生活环境接近、吻合。改变只注重知识点灌输的传统地理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探究、实验等方式积极思考,逐步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区域生态问题及其治理”课例中,笔者以学生熟悉的高邮湖地区为案例,以时间为轴线,选取高邮湖地区古代“圩田”和今天围湖养殖虾的不同人类活动的材料,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高邮湖地区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并探寻解决对策。第二层含义是指教师在对情境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求真”,即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所提供的材料需有迹可寻、有据可考。在“区域生态问题及其治理”课例中,笔者提供的材料均来自书本、论文或官方网站,并且所有选用的材料均标明出处,这样既方便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究,又表达了对原作者的尊重,也体现了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

2.求善——立德树人的情感需求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地理教育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新课标指出: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關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因此,真实情境的创设应该“求善”,即在真实的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使之潜移默化,达到陶冶性情、提高修养、追求上进、热爱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等目的,提升其思想境界。

“区域生态问题及其治理”课例中,学生情感历程可以用“爱之、忧之、思之、愈爱之、博爱之”概括。上课伊始,学生通过欣赏图片、赏析诗句、唱响市歌等环节,对家乡高邮湖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此为“爱之”;通过探讨古今高邮湖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学生深深为家乡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担忧,此为“忧之”;面对高邮湖当前的生态问题,学生积极寻找对策,技术人员、政府、农民、工业企业家该怎么办?中学生又该怎么办?此为“思之”;通过问题探讨,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加深厚,此为“愈爱之”;最后环节,由小区域到大中国,探讨中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激发了学生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担忧和对祖国深切的热爱之情,此为“博爱之”。在此过程中,一种观念即“人地协调观念”贯穿始终。

3.求美——人生境界的最高追求

“美好的人生”是人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而美其实无所不在,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地理集天地之大美,浩渺宇宙、璀璨星空、奔涌河流、雄壮山脉、蔚蓝海洋,此为“自然美”,民族风情、诗词歌赋、传统民居、壮观梯田、名胜古迹,此为“人文美”。教师要有一双巧手,把零散的自然美、人文美用线串起来,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美,进而发现美,这样的课堂情境就是“求美”的真实情境。

“区域生态问题及其治理”课例中,笔者展示了高邮湖地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渔舟唱晚、日出湖面、麻鸭戏水、苇荡泛舟,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高邮湖的自然美;通过一系列描写高邮湖地区的诗词歌赋的赏析以及对高邮湖特产的讨论,学生深切体会到高邮湖的人文美。在这样“求美”的真实情境中长期熏陶下,学生必然会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丁国强,裴娜娜,范保硕,等.创设真实性地理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0):18-19.

[3] 周丽洁.中学生在真实情境下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9.

[4] 郭戈.关于兴趣教学原则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2,33(03):119-124.

猜你喜欢

高邮核心创设
创设未来
夕照高邮湖
画说铁军:高邮受降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我的家乡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