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个郭刚举
2021-04-28黟山晨欣
黟山晨欣
郭刚举
郭刚举,号“纲举目张”,署名“凹斋”,现居合肥。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汪军先生。现就职于安徽艺术學院。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画院特聘书法研究员、新华学院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徽省直书画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安徽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合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合肥市蜀山区书协副主席。
知道郭刚举,也就是去年的事。蚌埠季永兄无意中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篇有关郭刚举篆刻的文章,读过之后,令我颇为惊讶。我没想到安徽还有学黄牧甫学得这么好的人,而且这么年轻。
多年来,我对篆刻界还是比较关注的,尤其是对学黄牧甫一路的印人。因为我喜欢黄牧甫,数十年一直以收藏、研究黄牧甫篆刻为业余爱好,且与国内一些同好黄牧甫者如钱君匋、韩天衡、陈茗屋、唐存才、梁晓庄、徐正廉、黄耀中等人经常交流切磋,但确实不知道安徽合肥还有一个郭刚举。孤陋寡闻如我,真是一件惭愧的事。
我不了解郭刚举是怎么走上书法篆刻这条路的,也没见过面,只是看了他的作品后,感到他于篆刻上有种天赋与灵性。这天赋与灵性是一种聪慧与悟性,是一种少有的艺术天分。近年来,学黄牧甫的人很多,但得其神韵者较少,郭刚举应是这较少者之一。篆刻离不开篆法、章法、刀法。如三者皆臻上乘,必成名家。综观郭刚举之作,窃以为其在章法、刀法上用功甚多,颇有独到之处。其学牧甫,重在学其实质,取其神韵,他在章法上善于运用几何手法进行篆刻装饰,讲究“经营位置”,并将入印的篆法进行“雅化”处理,使结构别致新颖,给人以清新之美感。刀法上,追寻“光洁”和“古趣”,使之多了一层笔意感受和细腻表达,特具雍容华贵、古穆典雅的气象。初看似不经意,实为苦心经营之结果。其善于探索,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入而能出,故作品已呈现出明显的个人特色与风格。如其所刻“悠然见南山”印,其结构取法黟山而又有变化,左疏右密,斜正方圆,尤其是“山”字中间一竖,底部加宽,似一“定海神针”,使全印“稳似泰山”而无左轻右重之嫌。这与牧甫常将“山”字中间一竖刻成一“三角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心迹双清”印,欹正相辅,方圆并用,平衡中见变化,一个“心”字,左右两弧,形成一圆,让整方印变活了起来。“永受嘉福”印,更是典型的黟山路数,平正方直,其间又有三角圆弧,对角字大小呼应,给人一种静穆中又有变化的典雅之美。送我的“万卷藏书宜子孙”印也是如此,章法安排的基调是以汉印均衡法为之,七字作三列摆列,“万卷藏书”四字笔画较多,每两字占一行,“宜子孙”笔画三字占一行,看起来十分平稳和谐,既中规中矩又显得古气穆然。
说来也是有缘,知道有他这个人后不久,便从微信上见到他优惠刻印之消息。我当即抢得一个名额,并转去了印款。或许是他太忙,或是我性急,一周后无响动,二周后仍无消息,去询问,果然是他事多忘了,答应马上为我刻。过了几天,我收到了寄来之印,可能是期望值过高,见后不大满意,认为属应酬之作,从而心中不快,并与友人言及。不过这也与“爱之深责之切”有点相似,颇可作为饭后谈资。虽如此,但我一直仍关注其作品,遇有佳者,忍不住还是要点个赞。年底前他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方“万卷藏书宜子孙”印,我见而喜欢,马上赞:“这方印刻得好!”未料郭刚举马上发来微信,言明要将这方印送我,并说:“上次刻得不满意,我一直记着。”这让我有些意外。虽回复“无功不受禄”,但由于确实喜欢,后来便未再坚持而收下了。因为我喜欢藏书,喜欢这种黟山风格之作。此乃逸事一桩,也可谓“不打不成交”。从此事中,我们也可看出郭刚举为人处世的大气与豪爽。
郭刚举还很年轻,至今仍很勤奋,按这趋势发展下去,当然前途无量。关键要在一片叫好声中保持清醒,扬长补短,“讨千家米,煮成一锅粥”,进一步推陈出新,这样一定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安徽篆刻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此,我深信不疑!
期盼安徽能有更多的“郭刚举”出现。
约稿、责编:徐琳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