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章法教学之道

2008-11-27杨开飞

大舞台 2008年4期
关键词:章法草书书法

【摘要】为尽快促进西部书法发展,中国书法家协会挑选骨干组成讲师团,赴银川为来自全国(以西部为主)近三百名学员进行书法创作培训。浙江大学艺术系汪永江老师以评委和专家的视角对行草书创作的章法问题作了深入阐述,他把章法放在技法首位,与通常强调笔法字法的传统观念截然不同。他的章法教学以“道”驭法,以简驭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作了分析,期望和更多同仁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章法 道 破

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为推动西部书法发展,协同宁夏书法家协会于在银川举办了为期九天的书法创作培训班。浙江大学艺术学院汪永江先生作为首席主讲,承担行草书技法与创作教学培训任务,他以评委和专家的视角对章法构成的重要性作了周到的阐述,汪老师在四天的行草书技法教学中,用了三天时间精讲章法,这与当下技法教学中,人们突出笔法和字法教学,而对章法教学浮光掠影、一带而过的做法截然相反。他的章法教学用哲学的原理处理书法布局中涉及到的每一个具体问题,以简驭繁,以一当十,发人深省。汪老师以其坚实的技法,良好的学养,丰富的阅历诠释了他的章法教学之道,具体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从书法本体“破”章法之道

在章法教学中,目前很多教材都围绕字距、行距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现象作一些简单的分析比较,从字距上看,有平行式和对比式,从行气线来看,有垂直式和曲线式,从行与行的组合来看,存在平行式和对比式。这样的分析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并没有揭示章法之道。也就是说他们只是从经典作品中选择一些典型章法范式,并作了简单的图示和说明,这种章法的讲解显得琐屑而不得要领。其实,章法教学最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并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并不是简单的罗列现象,而是要寻绎其精神实质。汪永江老师的章法教学在这方面作了深入探索,他对章法本质作了精要的阐释:

章法的关键在“破”。章法和格式是一对矛盾,每种形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章法就是要和格式做斗争,内形破外形,虚破实,横破纵,长破短,斜破正,圆破方,诸如此类。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汪永江老师把他的章法原理用于解决多种格式的章法布局,面对所有的问题,他都能镇定自若,冷静的作出科学的解答。

首先他认为章法是有意组织起来的,章法构成的整个过程都是作者精心构思的结果。他认为古人所说的“书无意于佳乃佳”,并不是不要构思,而是要用心构思,使得章法构成不露痕迹,自然而然,方为上乘。对章法的构成到底是随意而为还是精心构思,当下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汪永江老师一再强调创作主体对章法的控制性,失控才是书法章法的大忌。章法构成要斤斤计较。针对行草书创作中出现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他更多地强调创作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唐代的草圣张旭章法草而不乱,草而精严,他的章法构成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他的“草”是形式,而“道”是本质。他用草书的形式演绎圣人之道。他的草书全在个人掌控之中,是有意组织起来的。那么怎样展开章法呢?这是整个行草书章法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不能在接下来的格式展开中始终贯穿着他对章法的本质理解,不仅是检验他章法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衡量他艺术思想价值的标尺。

在章法教学的展开中,第一步是构思,用“破”的思想改变已有格式的制约,不同的格式决定不同的章法。汪老师对条幅、屏条、斗方、长卷、对联、册页、扇面的章法构成都作了具体的讲解。横向作品和竖向作品的章法指向性是不同的。所谓内形破外形,实际上就是根据外部环境对行草书章法采取相应技术手段,使之发生对应关系。譬如斗方的外形是正方形,章法布局就不能因方就方,创作主体在构思当中一定要贯穿“破”的思想,用与方相反的东西,在正方的格式中突出纵势或横势,打破既有的格式限制,形成对比关系。同时要将斗方四个角避开来,不能贴上去,要空开来,要圆,在斗方的四个角上以圆“破”方。这种“破”的思想不仅在斗方的整体与局部的章法构成中体现得十分充分,而且在其他格式的章法构成当中也同样如此。针对不同的格式,用“破”的思想统领一切章法变化,形变理不变,万变不离其“破”。“破”是对外在格式的超越,也是对审美思想的提升,更是对自我才能的挑战。“破”就是打破平衡,打破僵化,打破静止,使思维始终处于艺术的矛盾斗争当中,使欣赏者永远处在新鲜的觉察和体验之中。第二步是创作,章法展开的步骤应先从空间再到时间,先要外在的布局,然后才有内在的展开。外在空间的布局为内在时间的展开创造条件,内在时间的展开更好地服务于外在空间的布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比如普通条幅的章法构成,先要在外围空间找到六、七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一定要顶到四边,它将直接决定作品空间展开的整体视觉效果,是章法向外围拓展的出口。假如左边的留白加宽,那么右边的留白就应该放窄,顶部的留白过大,则底部的留白就要变小,反之亦然。在空间布局中,左右、上下关系的处理始终要随机变化形成对比关系。在时间展开当中,长句子和短句子交替使用,长短结合,假如开头的句子是渐变,接下来第二个句子就要突变,突变是要换一种调子,换一个笔法,与前一个句子形成对比和节奏变化。一张条幅的前半段通常低调舒缓,后半段就相对要高亢激烈。后半段是画眼所在,是全篇的转折点,必须与前半段形成明显的反差和对比。总之,章法展开以后无论空间和时间之间,还是空间和时间内部关系的处理,时刻以“道”摄法,时间破空间,长破短,宽破窄,大破小,聚破散。在章法的构成中,通过“破”的有效运用,使字与字,行与行,时间与空间形成既对立又和谐的整体。汪永江老师的章法教学以理论为先导,以实践为后盾。通过创作试验,训练学员的章法布局能力,面对一幅即将创作的作品,必须“三思而后行”,“意在笔先”,在构思中一定要确立“破”的意识,然后在创作过程中,用“破”的手法处理时间和空间关系当中所面临的一切问题。“破”是章法成功的制胜法宝,在汪永江老师的章法教学理论与实践中,这一点始终体现得十分鲜明而彻底。

为了让第九届全国展和首届西部展有可靠的质量保证,涌现出更多的佳作,汪永江老师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加大日常训练的难度。只有训练难度的提高,才可能有创作水平的超常发挥;只有具备大场面、大幅式的章法构造能力,在小作品面前才能够游刃有余,举手落笔皆有章法。总体来看,汪永江老师的章法教学思想居高临下,以“道”驭法,“破”为灵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从其他学科“识”章法之道

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哲学,是圣人之道。这种见识使汪永江老师在章法教学的思维领域,找到立论的主峰,从而掌握了完整解决章法问题的理论武器。

事实上,世间万物,千行百业,皆可看作是圣人之道的流衍。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管我们身居何所,身事何业,都可以最终通向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唐代张旭看公孙大娘舞剑,而草书进,原因在于他们分别通过书法和舞蹈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能够演绎圣人之道,这是两个大师最高层次的对话。他们用“道”来导引自己的艺术,用各自的艺术诠释着“道”。

作为著名学府浙江大学艺术学院的书法专业教师,汪永江老师坚守“技进乎道”的古训。他特别注意从其他学科借鉴一些有益的方法,加强对古代书法大师们章法的解读能力。这种不同学科之间的串通和交汇,既显示了他全面的文化修养,又形成他章法教学的个性特征。给我们感受深刻的有两点:其一,他从诗文视角解读章法。古代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四个联句之间形成一种章法规律,古人称之为“起、承、转、合”,这样的文章结构规律后人又称为八股文。汪老师用诗文的章法构成规律解读古代经典书法作品的章法特点,既合情合理,又别开生面。他把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分为四个段落,他认为这四个段落之间同样具有起承转合关系,以此说明古代一流书法大家的章法规律与诗文章法并无二致,从而廓清了人们心中的章法迷团。那种“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的章法无意识是多么的荒诞不经。在无章法的头脑中,再好的章法也无济于事。接受美学的观点是正确的,任何作品的价值,只有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交汇上,才能显示它的全部内容。我们只要有了章法意识,才能真正进入书法大师的艺术世界,欣赏他们精妙的章法布局。汪永江老师的章法思想对书法专业学科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其二,他用围棋的布局来妙解章法。在章法生成的每一个细节上,绝不是偶然如此,毫无准备,而必须要有使它存在的逻辑理由。有些时候,看似一个无关的点画,可能在短暂的时空当中,并不能显示它的意义,但随着章法逐步展开,它的作用也会慢慢地显现出来。王铎一幅草书作品,开头的一个涨墨点显得非常突兀,但仔细阅读作品,发现第15行的内容才开始与它产生了联系。这正如围棋的第5步,已经为第20步做好铺垫一样。换句话说,第5步棋子在当时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可是在九段高手那里,他的这个棋子是他整体布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汪老师以为书法的章法正是如此。在5月2号上午的教学示范课上,汪老师写了6屏条,内容是临黄庭坚《诸上座》,但章法是他自己重新组织的。他在前一天晚上用两个小时研究了作品的章法,在临写示范中,他重点要求学员体会作品章法的生成过程。他在落笔之前,已经对每一个屏条内部的安排和六屏条之间章法的整体变化谐调都有了充分的考虑。写第5条的时候,必须要记得写前边几条是怎么处理章法的。开头的时候,就应该想到结尾。这才是高手创作所应该表现出的章法意识。围棋九段在走到第158步的时候,还能够复棋,这说明他大脑当中早就有了成熟的章法。汪老师以棋喻书,将棋与书之间的道理融会贯通,讲解生动贴切。这是章法教学艺术的需要,更表征了一个书法专业教师的敬业精神。

三、从人生经历“悟”章法之道

汪永江老师是这样概述自己近20年的书法教学生涯的:开始是用手教学,注重示范;后来用眼睛教学,注重鉴赏;现在用头脑教学,注重理论。已入不惑之年的汪永江老师,在授业修道解惑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艺术境界和人生境界。

从横向比较来看,汪永江老师首重章法教学,他认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他对章法的局部研究折射了他对书法学科整体的理论驾驭能力,他用大书法,大文化的眼光使每个教学章节,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他教的是书法,但他悟到的是“道”,书法只是他传“道”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他教书法,但他敢于打破书法局域,将文学、绘画、舞蹈等各学科之间纵横钩连,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体悟宇宙大道。从这一点看,他的“章法之道”只是他艺术人生大道的天幕上闪烁的一粒不太起眼的星星。从纵向的人生履历来看,他的“章法之道”是他人生阅历积累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标明了他艺术人生经过长途跋涉所应该达到的厚度和高度。每个人在艺术上都必须经过一个缓慢的推进过程,才可能最终走向成熟阶段。书法不是快餐,不可以速食,艺术只有经过人生历练,艺术才可能真正被我们每个人所拥有。我们相信,汪永江老师在章法教学之道的体悟中一定饱含着他人生向上攀爬的艰辛和苦衷。他的章法教学之道凝聚着人生的经验和智慧,是他奉献给我们的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我们期待着汪永江老师再一次来西部讲学。

作者简介:

杨开飞,(1970——),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理论奖。现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书法教学与理论创作研究。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章法草书书法
质地
录清·孙枝芳诗(草书)
自作诗(草书)
多一分不平凡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诗书画苑
浅谈现代诗教学学津
录明?杨士奇诗(草书)
书法欣赏(草书)
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