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保初书法来源探微
2021-04-28夏冬波
夏冬波
内容提要:安徽庐江吴保初与湖南浏阳谭嗣同、江西义宁陈三立、广东丰顺丁惠康并称为“清末四公子”。吴保初少时随父在军营长大,书法得张謇、朱铭盘等影响,后拜礼部侍郎宝廷为师,学习诗文。吴保初以超凡脱俗之姿,投身维新变法,广交名流。其书法以帖派为宗,取法“二王”,深得褚遂良、赵孟神韵,为世称道。在晚清碑派日炽时风之下,吴保初并非科举中人,而独尊褚、赵帖派,值得关注。
关键词:吴保初;清末四公子;褚遂良;赵孟;书法师承
安徽庐江吴保初与湖南浏阳谭嗣同、江西义宁陈三立、广东丰顺丁惠康,时人称为“清末四公子”。四人皆胸怀大志,卓尔不群,锐意革新,志趣相投,且兼擅诗文。
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瘿庐,安徽庐江人。因家有北山楼,故又称北山先生。其父吴长庆为淮军名将,官至浙江提督、广东水师提督,曾亲率庆军六营戡定朝鲜“壬午兵变”,为世所重。吴保初幼年即随其父吴长庆在浦口军营读书。光绪十年(1884)因父丧回籍后,随母王太夫人拜见时任四川总督刘秉璋。刘秉璋与吴长庆为至交,问吴保初《五经》,因生疏而遭刘训斥,从此发奋求学。回京后,吴保初拜礼部侍郎宝廷为师,受清流派影响甚大,为其以后诗文书法打下坚实基础。光绪二十一年(1895),补授刑部山东司主事。光绪二十三年(1897),鉴于甲午战败,吴保初上《陈时事疏》,希望皇上“怵危亡”而“谋富强”,主张变法维新。因刑部尚书刚毅抑不上达,吴保初一怒辞官,回了家乡庐江。
吴保初在戊戌变法和恳请慈禧太后归政风潮中均有不凡表现。此后,吴保初寓居上海多年,徜徉于革命与维新之间。南北士人,访晤不绝,丁惠康、陈诗、章太炎常年寄居吴保初家中。难能可贵的,吴保初还“屡以身家遮蔽”革命黨人“章太炎、沈翔云之徒”。章太炎以“国士”称之。
袁世凯授直隶总督时,招吴保初游天津,但要求吴“不得议政事”。吴保初终年郁郁不乐。光绪末,吴保初赠诗给袁世凯:“君王神武丁多故,好建奇功答圣朝。”但袁不肯采纳。因此虽袁赠以重金,吴保初却斥而不受。其志向之高洁,在其《答周彦升》(图1)一诗中可见一斑:“局促真如鸟被囚,横流无计释幽忧。丈夫饿死寻常事,何必千金卖自由。”民国初年(1912),吴保初又从南京移居上海,住女婿章士钊、女儿吴弱男夫妇家。其时已得风痺之症,卧床两载,于民国二年(1913)二月二十一日病逝于上海,时年45岁。吴保初病逝后,维新党魁康有为为其作《吴彦复墓志》,大书法家沈曾植书丹,革命党人章太炎为其作《清故刑部主事吴君墓表》,郑孝胥为其题“吴彦复墓志铭”,可谓极一时之荣。吴保初工诗文,善书法,著有《北山楼集》。文章似两汉,诗学柳、韦、荆公,有劲气。其书法来源,世人知者不多,而其师法褚遂良、赵孟则知之尤少。在此做一初探。
一、吴保初的书法世家
吴保初生于庐江沙湖山北山楼,北山楼乃其祖父吴廷香讲学的“近思轩”故址。吴廷香为地方名绅,更是一位桐城派作家。吴保初《北山楼集·自序》载:“吾家北山楼,曾文正公开府江南时贻金为先君子所筑,即先大父京卿公所尝讲学近思轩旧址也。保初自幼读书其中,壁间有何子贞太史为题额一幅并跋尾,阐发先君子之心迹甚悉。”由于保初常年在外,十多年后挂冠归里,楼中数十万卷书籍仅存四万余卷,壁间何绍基的题额也不翼而飞了。北山楼内院墙壁间有当时书画名家的碑刻二十余块,备极雅韵。
吴保初家族三代善书。清代李放《皇清书史》载:
吴廷香,字兰轩,庐江人。咸丰元年举制科,与粤逆战死。追赠太仆卿。工诗及书,予曾藏其墨刻。(《木叶厱法书记》)
吴长庆,号小轩,廷香子。由难荫官至广东水师提督。谥武壮。善擘窠书。(《二知轩集》)
吴保初,字彦复,号瘿公,一号君遂。长庆子。以荫补刑部郎中。书摹褚、赵。(《近人撰传》)
吴保初祖父吴廷香是乡绅塾师,由优贡生而举孝廉方正,以诗文为时所重,有《吴征君遗集》传世,《清史稿》有传。书法刚劲秀逸,书卷气十足。吴保初父亲吴长庆也有“儒将”之目,书法雄健端庄,善擘窠大字,曾为巢湖文峰塔题匾“中立不倚”。吴保初少小随其父驻江宁浦口军营多年,与当时江苏才子张謇、朱铭盘、周家禄等朝夕相处,谊在师友之间,学问日有长进,书法也受浸染。吴保初在做京官期间,大书法家张裕钊赠联一副:“山木蔼盈室;诗人亦叩门。”这副对联一直到吴保初寓居上海时还悬于斋中。吴保初不仅自己善书,其夫人黄裳亦为合肥大家闺秀,能诗善书,亦精女红,著《紫蓬山房诗钞》。吴保初兄长吴保德为地方名绅,亦能诗善书。吴保初喜纳姫。晚年,尤以醇酒妇人掩其锋棱,其姫人彭嫣、王姹更是才女,诗书俱佳。吴保初有《偶书》诗一首:“香云爱写香光帖,威子闲临宝子碑。独有老夫无一事,拥炉常诵故人诗。”香云、威子指彭嫣、王姹。两位姫人书风不同,彭嫣爱临董其昌的书法,王姹爱学《爨宝子碑》,一帖一碑,怡然可喜。
吴保初无子,以兄吴保德子吴世炎为嗣,吴世炎又字公穆,名炎世,后以名行。吴炎世24岁时不幸得喉疾而逝,陈诗曾作《尊瓠室诗卷一·寒食日游郊外怆怀故人吴公穆》:“灵宝谁能啬,芳兰竟自焚。挥杯成一世,游冀足空群。写怨黄垆笛,余芬向练裙。春风被蓬颗,巢语相闻。”在其诗后注解道:君善书,能得魏隋碑碣之遗意。
吴保初二女吴弱男、吴亚男亦为当时才女,与兄长吴炎世三兄妹均为同盟会早期会员。吴弱男为孙中山英文秘书、章士钊夫人,后为上海文史馆馆员。章士钊则更是近代政治人物、风流雅士。
一门四世,翰墨飘香。
二、吴保初的书法师承
吴保初以诗文气节名天下,在当时也有善书之名。关于吴保初书法师承,其同乡门人陈诗在其诗中多有记述。陈诗在《北山楼诗续书后》题诗三首:
脱骖容易典裘难,久惯贫居不畏寒。不道苦心锤炼句,故交却作等闲看。
瘿庐摹拓有藏泉,佳贝名刀记灿然。竟与缶庐花乳印,相随羽化不知年。
临池爱仿兰亭帖,柔顺文明易理含。谔谔尚留章草在,一生都似褚河南。
陈诗(1864—1943),原名於诗,字子言,号鹤柴、鹤柴山人,别号藿隐、尊瓠,室名尊瓠室、凤台山馆、静照轩。安徽庐江县人。清末民初著名诗人。吴保初于丁酉(1897)辞官还乡,陈诗执弟子礼,朝夕请教诗学。陈诗年长吴保初5岁,以师称之,时为美谈。陈诗于1899年底随吴赴沪,因贫无住所,常年住在吴保初家中。宣统三年(1911),受俞明震之邀,入甘肃提学使幕。晚岁入有正书局,助狄平子编书,任文学编纂,并理董安徽文献。工诗,诗名列《光宣诗坛点将录》。著有《藿隐诗草》《据梧集》《尊瓠室诗》《鹤柴诗存》《凤台山馆诗钞》等,辑《庐江诗隽》《庐州诗苑》《皖雅》等。
对于吴保初的书法师承,陈诗自然很清楚。他在《吴北山先生家传》中载:“先生著有《北山楼诗文词集》,人称之曰‘北山先生。文章似两汉,诗学韦、柳、荆公,有劲气,言皖诗者,莫能废焉。行楷书学褚河南,得其神韵,草书学赵松雪,有秀逸之致。”进一步分析了吴保初的行楷取法褚遂良,草书学赵文敏,有秀逸之气。陈诗在《尊瓠室诗话》中亦曰:“(吴保初)书法肖禇河南,为时所重。”
吴保初书法师承褚遂良完全出于天性所爱,崇尚“指归适用”,字体秀劲,极富书卷气。褚遂良的楷书多用方笔,起笔露锋,少用回锋。在风格上,褚遂良吸取了虞世南楷书的宽绰典雅的结体特点和欧阳询楷书锋利刚劲的运笔特点。同时将瘦长的字形进行了压缩,取横式。这些特点在吴保初的楷书中多有体现。(图2)褚遂良行书笔画起伏多姿,跌宕有致,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空灵飞动,风姿绰约。这一点在吴保初的行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图3) 褚书的妙味正合吴保初的性情。(图4)吴保初学褚遂良书法,其高妙处还在于上溯“二王”和唐代写卷书风,下追赵孟清丽儒雅的俊美书法,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吴保初书法的成功就在于将褚遂良、赵孟两家打通,书写快速流畅,风雅优美,书卷气十足,写出了自己的面貌。(图5)
陈诗在《即景呈彦复师》和《彦复师许贻印章因呈绝句》两诗中,对吴保初书法和篆刻艺术给予形象表述。
《即景呈彦复师》
树树梨花皎似云,翠微迢递日初曛。分明一管兰亭笔,书到羊欣白练裙。
《彦复师许贻印章因呈绝句》
紫府仙人瘦鹤书,昆冈萧索泣昆吾。袖中东海云千片,贻我花时泛五湖。
沈瑾在《题君遂小照》中也记载了吴保初的书法特色:
五花骢负五云车,电掣风驰鸟不如。座上延陵旧公子,应刘诗法二王书。
沈瑾,即沈汝瑾,吴昌硕至交,吴保初好友。此诗记述的当是吴保初早年书风。
吴保初眼界很高,学褚、赵而不囿于褚、赵。旅京期间常常与好友陈浏同逛海王村。海王村为当时北京最早的书画古玩市场,早在光绪十五年(1889)吴保初即有《游海王村》一诗,描述当时北京海王村书画古玩市场的热闹场景:
万方琛赆朝天日,士女纷纷访道场。夹毂倾城断流水,朱颜绿鬓闪明珰。衣冠整洁朝鲜使,言语咿呀蒙古王。汗漫独游燕市里,一时烟景入诗囊。
吴保初十分重视唐人写经书法。宣统元年(1909),吴保初作诗一首:
余曩游海王村,曾见唐人写经卷,惊为魂宝。今敦煌发壁所出甚多,同人各得一卷以相夸示。庚戌晚秋,重遇若海于京师,出《金光明经》《大吉祥》《天女品卷》征题,因感而赋此。
遗经发壁出羌浑,天女拈花谒世尊。惜往伤今忽惆怅,廿年彳亍海王村。
吴保初有很高的书法鉴赏力,他早年在海王村见到唐人写经卷,就“惊为瑰宝”。后见《金光明经》《大吉祥》《天女品卷》,又欣然题诗一首,感慨学之,体现出吴保初对帖学的重视,并能求其所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吴保初还十分重视书法艺术性和适用性的统一。吴保初的书法取法“二王”,得禇、赵神韵,趋变适时,注重适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吴昌硕和张謇書艺的认知上。吴保初的《北山楼集》即将付梓,请谁题耑呢?吴保初与陈诗商量,吴保初认为:吴昌硕以金石书画闻名海内外,与之交谊深厚,唯善石鼓文及草书,于楷隶则为其短,如请吴昌硕题耑则不易大众辨识。而张謇与吴保初交谊也很深厚,张謇也善书法,且张謇工于楷隶,易识易认。最终吴保初请张謇题耑《北山楼集》,体现出吴保初的书法审美侧重于艺术性与适用性的统一。
由此可知吴保初书法师法“二王”和唐代经卷,尤其追慕禇遂良、赵孟书风,得其神韵,自成风规,为世所重。
三、吴保初的书法交游
吴保初典衣留客,笃于友朋。“家藏书有七万卷,所与游皆第一流”是吴保初交游的真实写照。吴保初手札行笔快速、流美自然,现今仍然存世不少手札书信。据初步统计,当时与吴保初交往唱和、书札往来的海内名士通人就有百余人。这些人中,有政治人物李鸿章、孙家鼐、张之洞、杨士骧等,有与吴保初有三世之好的袁世凯、张謇、王尚辰、陈浏等,有与吴保初师友唱和的宝廷,郑孝胥、陈三立、文廷式、陈衍、朱铭盘、周家禄、范当世、江龙云、霍翔、陈淡然、马世钊、祁师曾、勒深之、李经钰、李经达、童挹芳、严复、丁惠康、宋恕、寿福、寿富、方地山、夏敬观、宋伯鲁、冒广生、吴昌硕、朱祖谋、李宣龚、陈诗、狄葆贤、包笑天等,有吴保初的红颜知己许君男、彭嫣、王姹等,有维新派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有革命党章太炎、沈翔云、唐才常等;有日本友人中岛君等,有朝鲜友人李秋冈、全中基等,有高僧八指头陀等,还有书画朋友张裕钊、吴昌硕、罗振玉、顾云、于右任、张文运等,还有淮军将领及淮系集团成员叶志超、张霭青、龚仰蘧、龚心铭、龚心湛、裴景福等。吴保初交游之广泛,于近现代文人中实不多见,其原因与他的出身、政治活动、诗书才情和胸襟怀抱皆有关系,而吴保初的书法也从此广为流布了。
在晚清深受乾嘉碑派影响的大时代背景下,帖派书风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科举士子重视之,并无科名的吴保初更是将褚、赵熔冶一炉,写出如此俊秀流畅的书法,于当下确有启发意义。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