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线圈的动态无线输电的位置检测
2021-04-28杨金明邓梓颖陈渊睿孙杰杉
杨金明,邓梓颖,陈渊睿,孙杰杉
(华南理工大学 电力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电动汽车因具有清洁、高效以及噪音低、维护方便等优点,逐渐成为可替代传统汽车的交通工具[1-4]。然而电动汽车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电动汽车供电。由于蓄电池的充电时间长,且电池能量密度较低[5],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能量获取过程所需时间更长,持续行驶时间更短[6-7]。要减少充电次数,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需要增加蓄电池体积,这不仅会增加电动汽车的重量,而且会增加蓄电池的制作成本[8]。在这一背景下,电动汽车的动态无线输电成为解决供电问题的可能方案[9]。
当前研究的基于磁耦合谐振的道路无线输电系统主要有2种[10]:一种是轨道无线输电,其发射侧是一体的电流导轨[11],如图1(a)所示;另一种是分布线圈无线输电,其发射侧是多个独立的发射线圈[12],如图1(b)所示。这2种无线输电系统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当接收线圈相对于发射导轨或线圈发生左右偏移时,二者之间的互感下降,从而导致电动汽车获取的电能减少,系统效率下降[1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文献采用改变发射线圈或接收线圈结构的方法,使系统有更大的偏移容忍度[14-16];另一些文献则利用磁阻传感器或感应线圈,检测并校准电动汽车的位置,使接收线圈尽量对准发射线圈[13,17]。文献[18]提出的系统中设置了多条发射导轨,根据发射侧的电压、电流相位差变化,决定切换导轨的时刻,只激活距接收线圈最近的发射导轨,以减少运行损耗,该方法可为抗横向偏移提供参考;文献[19]提出应用于导轨无线输电的电动汽车动态无线输电的偏移检测技术,通过测量3个排列成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电感值均相同的检测线圈的感应电压,来判断电动汽车偏移的角度和方向。
图1 道路无线输电系统Fig.1 Road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分布式发射线圈在运行时仅有1个或几个线圈接通电源,与电流导轨相比,减少了损耗和磁链泄漏,电磁干扰更小[20],且当电动汽车横向偏移程度大时,能切换至与接收线圈距离最近的发射线圈,系统运行更加灵活。基于此,本文提出应用于分布式发射线圈系统的接收线圈位置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接收侧4个感应线圈上的感应电压,计算接收线圈相对于发射线圈的偏移位置;通过仿真来设计计算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再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1 理论分析
1.1 磁场分析
为了确定感应线圈的位置,首先分析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上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空间分布。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21],通电长直导线上的电流元Idl在导线外的P点处产生的磁场
(1)
式中:I为流经长直导线的源电流;dl为源电流的微小线元素;μ0为真空磁导率,其值为4π×10-7T·m/A;D为电流元到P点间的距离;θ为电流方向和电流元到P点的连线的夹角;B为磁感应强度,dB为电流元在P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因此,长度为L的导线在P点产生的磁场
(2)
本文假定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均为平面方形线圈且边长相同,它们产生的磁场可看成是4组长直导线的合成磁场,磁场的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因此,合成磁场关于线圈纵横方向的中轴线都是对称的,如图2所示。
图2 方形线圈的磁场分布Fig.2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of square coil
1.2 感应线圈设计
为了检测接收线圈相对于发射线圈的纵向和横向偏移,在接收线圈四边的上方分别设置感应线圈A、B、C、D,每个线圈的位置在每条线圈边的中间,且外侧与线圈边的外侧重合,如图3所示,其中h为感应线圈边长,b为接收线圈边长。
图3 感应线圈位置分布Fig.3 Positions distribution of induction coils
由于感应线圈所处位置具有几何对称性,电流在4个感应线圈内产生的磁场变化规律是相似的,因此只需分析其中1个感应线圈内的磁场。假设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电流方向是逆时针,将两线圈基于中轴线分为左、右2个部分,其在感应线圈A的轴向产生的磁通分别为BA1l、BA1r和BA2l、BA2r,其中:下标第3位字母l和r分别表示发射或接收线圈左边部分和右边产生磁通;下标第2位数字“1”表示发射线圈,“2”表示接收线圈。流经发射线圈的电流为i1,流经接收线圈的电流为i2。当接收线圈位于发射线圈的正上方时,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和右手定则,由于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左、右2个部分与线圈A的距离相等,而电流方向相反,BA1l与BA1r、BA2l与BA2r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相互抵消,如图4(a)所示;因此两线圈在线圈A的轴向产生的合成磁通BA1和BA2都接近0,此时线圈A的感应电压接近于0。当发射线圈关于接收线圈发生横向偏移时,由于线圈A相对于接收线圈的位置没有变化,BA2l与BA2r的大小仍相等,因此BA2仍接近0;但是BA1l与BA1r不相等,如图4(b)所示,因此BA1不为0,线圈A的感应电压不为0,且不同的偏移方向和距离产生的感应电压方向和值不同。
图4 线圈A的磁场Fig.4 Magnetic field of coil A
由于发射侧是分布线圈而非长直导轨,当接收线圈向前移动不同的距离时,即使横向偏移距离相等,线圈A的感应电压也不同;因此只设置线圈A时无法准确判断接收线圈相对于发射线圈的横向偏移距离,需要增设线圈B、C和D。线圈B、C和D的感应电压分析方法与A相似,但由于4个线圈位置不同,当接收线圈相对于发射线圈发生偏移时,4个线圈的感应电压关于偏移方向和距离的变化趋势不同。接收线圈分别向左和向右偏移时,线圈A和B上的感应电压变化趋势对称,而线圈C和D上的感应电压变化趋势不对称;接收线圈向前和向后偏移时,线圈C和D上的感应电压变化趋势对称,而线圈A和B上的感应电压变化趋势不对称。结合4个线圈检测到的感应电压,可以判断接收线圈的偏移方向并计算距离。
1.3 补偿拓扑分析
无线输电系统采用的基本补偿拓扑有SS(串联-串联)型、SP(串联-并联)型、PS(并联-串联)型、PP(并联-并联)型[22]以及T型,其中常用的T型拓扑包括LCL(电感-电容-电感)型和LCC(电感-电容-电容)型。SS、SP、PS和PP拓扑结构简单,补偿元件数量少,但是发射线圈的电流会随着互感和负载的变化而变化。而将LCL或LCC拓扑应用在发射侧,可以令发射线圈的电流不随着接收侧的参数变化发生剧烈变化[23-24],这对于接收侧拾取电能以及感应线圈检测接收线圈的位置都是有利的。考虑到在电源电压相同的情况下,应用LCC拓扑可以比LCL拓扑获得更大的原边电流,因此在本文提出的系统中,采用LCC拓扑作为发射侧的补偿拓扑,接收侧则采用S(串联)型拓扑,以尽量减小接收侧电路的体积和重量。
电路拓扑如图5所示。其中:UDC为直流电压源,S1—S4为4个MOSFET,它们共同组成全桥逆变电路,L1为发射线圈自感,R1为发射线圈内阻,Ls1、C1和Cs1分别为LCC拓扑中的补偿电感和2个补偿电容,L2为接收线圈自感,R2为接收线圈内阻,C2为接收侧的补偿电容,RL为负载等效的交流电阻,us为发射侧输入的交流电压,is为发射侧的输入电流,u2为接收线圈的电压,M12为两线圈之间的互感。
图5 系统电路Fig.5 System circuit
各补偿元件的参数由式(3)计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