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2019年福建省市售淡水产品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2021-04-28蔡武卫林陈鑫江典伟谢汉国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囊蚴吸虫泥鳅

蔡武卫,林陈鑫,江典伟,谢汉国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兽共患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1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进食生鲜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1],从感染来源上看主要包括水源性、肉源性、鱼源性、螺源性、甲壳动物源性、两栖动物源性、节肢动物源性和植物源性八大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列出了10种重要的人鱼共患寄生虫,分别为裂头绦虫、异尖线虫、颚口线虫、毛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后睾吸虫、并殖吸虫、异形吸虫、华支睾吸虫及棘口吸虫,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2]。为了解福建省市售淡水产品寄生虫感染情况,为制定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笔者于2014—2019年开展了福建省淡水产品寄生虫感染的监测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样本采集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以自然地域将福建省划分为闽东、闽南、闽西、闽北和闽中5个地区,根据《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系统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方案》抽取各地区超市或农贸市场售卖的淡水产品(淡水鱼、螺类),检测寄生虫感染情况。淡水鱼包括黄鳝、泥鳅、鲫鱼等市售产品,检测项目为吸虫囊蚴、颚口线虫和其他寄生虫幼虫;螺类包括中华圆田螺和铜锈环棱螺,检测项目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

1.2检测方法 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操作。根据不同水产品种类分别采取压片法、消化法、剖检法等进行寄生虫检测,以是否检出囊蚴或幼虫作为阳性或阴性依据。

1.2.1消化法 取浓盐酸10 mL,胃蛋白酶7 g,氯化钠10 g加蒸馏水至1 000 mL 充分混匀配成消化液。将淡水鱼称重,每份样品取肌肉50 g,用绞肉机绞碎后置于500 mL三角烧瓶中,按1∶10的比例加入消化液,置于37 ℃温箱中消化12 h,通过40目铜筛过滤,除去粗渣,滤液静置20 min后倾去上清,反复1~3次直至上清澄清后转至100 mL 量杯,再加蒸馏水重复清洗沉淀1~2次(每次均须静置20 min),最后倾去上清留下2~3 mL下层沉淀液。将全部沉淀液分次倒入培养皿,在解剖镜下检查,如发现囊蚴或可疑幼虫,将其吸出置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根据囊蚴形态特点和虫体特征鉴定虫种。淡水螺采用消化法时,先将螺用小铁锤敲碎、剔壳、洗净,将软体置搅拌机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成匀浆,按1∶10的比例加入消化液,余下步骤同上,沉渣镜检、鉴别有无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等。

1.2.2直接压片法 将鱼剖杀,刮去鳞片及皮,在鱼背部及肛区至尾鳍的基部各取2 g肌肉,每条鱼取5个样点,用2张载玻片用力压薄后镜检;剪取鱼(含泥鳅)鳃叶,取两侧鳃丝同样压薄后镜检,发现囊蚴后根据囊蚴形态特点鉴定虫种。

1.2.3直接剖检法 解剖黄鳝并分离出内脏置平皿内,在解剖镜下用镊子慢慢将之撕碎,发现虫体或囊包后取出镜检,在显微镜下根据特征鉴定虫种。

1.3质量控制 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调查人员、采样人员和检验人员进行严格的规范化培训,尤其是检验标准化操作程序。同时,为了保证检测质量,检查结果必须由2人以上共同确认。

1.4统计方法 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1淡水产品寄生虫检测情况 2014—2019年福建省累计采集检测淡水鱼26种共2 232尾,检测淡水螺2种共210份(500 g为一份),寄生虫检出率为11.26%(275/2 442),其中淡水鱼类寄生虫检出率为12.32%(275/2 232),淡水螺类寄生虫检出率为0。其中华支睾吸虫囊蚴总检出率0.09%(2/2 232),仅在鲫鱼、翘嘴鲌中检出,检出率分别为1.14%(1/88)和4.76%(1/21);颚口线虫幼虫检出率为3.76%(84/2 232),仅在黄鳝和泥鳅中检出,其中黄鳝为12.21%(75/614),泥鳅为0.76%(9/1 190);泥鳅中检出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检出率为0.17%(2/1 190)。除上述3种寄生虫外,淡水鱼中尚检出一些其他寄生虫,主要有福建棘隙吸虫、日本棘隙吸虫、台湾棘带吸虫和一些未知吸虫的囊蚴以及线虫。见表1。

2.2淡水产品寄生虫逐年检出情况 2014—2019年福建省淡水产品寄生虫逐年检出率分别为15.65%(49/313)、15.00%(48/320)、13.03%(43/330)、10.29%(36/350)、10.62%(43/405)和7.73%(56/724),见图1。

3 讨 论

福建省地处亚热带地区,且多为丘陵山区,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境内河流密布,水资源丰富,淡水鱼、淡水螺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也适宜各种寄生虫孳生繁殖,历来被认为是各种吸虫病高发区。

表1 2014—2019年福建省市售淡水产品寄生虫感染情况

图1 2014—2019年福建省市售淡水产品寄生虫逐年检出情况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因患者食入了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又被称为肝吸虫病。福建省为华支睾吸虫病的散在流行区[3-4],人体感染病例时有报道,2004—2017年福建省疾控中心门诊陆续确诊了15例华支睾吸虫病病例[5-6]。本次调查发现福建省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检出率较低,仅为0.09%(2/2 232),主要原因可能有:①本次采集的样本多为生活在水体底层、较难接触到第一中间宿主螺类的大型鱼类,且多为人工养殖;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加大改水改厕力度,人粪不再直接排入鱼塘,同时养殖户在鱼塘清塘时一般都会用生石灰彻底杀死各种螺类及野生杂鱼,消灭了华支睾吸虫的中间宿主,切断其传播,从而导致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逐年下降。颚口线虫病是人兽共患病,人因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颚口线虫Ⅲ期幼虫的淡水鱼类而感染。该寄生虫病全球广泛分布,我国已在19个省份发现有该虫,迄今已报道颚口线虫病50多例[7],福建也曾报道有7例颚口线虫病[8]。本次调查发现黄鳝颚口线虫幼虫检出率较高,达到12.21%,这与文献报道[9-10]基本一致,提示应熟食黄鳝,避免颚口线虫感染。福建省也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疫源地,因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螺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例时有报道[11-14]。此次调查发现,农贸市场、超市售卖的中华圆田螺和铜锈环棱螺均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可能与农贸市场和超市售卖的螺类多为人工养殖有关。调查发现在两条泥鳅中检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说明泥鳅可以作为广州管圆线虫转续宿主,生食泥鳅存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风险。

调查还发现日本棘隙吸虫、福建棘隙吸虫、台湾棘带吸虫等多种少见于寄生人体的吸虫囊蚴。这些寄生虫囊蚴或幼虫多不能被人工胃液所杀死,人类若进食这些寄生虫活的幼虫或囊蚴就可能被感染。调查发现泥鳅中此类寄生虫检出率较高,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5-16],这可能由于其主要生活在水中泥土浅表层,容易食入终宿主排出的寄生虫虫卵或含寄生虫幼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此外,本次调查发现罗非鱼中其他寄生虫检出率较高,但是检测样本量较少,提示在今后的食源性寄生虫监测中可增加罗非鱼的检测数量。

2014—2019年福建省淡水产品寄生虫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可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活环境改善、人工养殖普及以及政府加大食品卫生宣传教育有关。本次调查螺类虽然未检出寄生虫,但并不代表生食或半生食螺类尤其是野生螺没有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风险。此外,淡水鱼类尤其是黄鳝、泥鳅的寄生虫感染率相对较高。因生食泥鳅引发的寄生虫感染病例也常有报道[17-18],福建民间有生吞泥鳅去火治病的风俗,人们还喜食“泥鳅钻豆腐”,泥鳅钻入豆腐中稍蒸即食,这其中存在半生食的情况,这些饮食方式都有较高的寄生虫感染风险。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仍要不断加强对食品安全和饮食卫生的宣传,倡导不生食或半生食鱼类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以减少食源性寄生虫感染风险。

猜你喜欢

囊蚴吸虫泥鳅
泥鳅笼
犬体内两种人兽共患棘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分离株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
骆驼感染肝片吸虫的病例报告
捉泥鳅
捉泥鳅
感染华支睾吸虫后小鼠肝脏的病理学观察
肝片形吸虫囊蚴抵抗力观察
一起去捉泥鳅吧
华支睾吸虫囊蚴在活鱼体存活时间实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