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实施惩戒教育的现状研究
——以耀邦小学为例
2021-04-28蔡慧琴
蔡慧琴,袁 妮
(1.南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2.江西新东方培训学校,江西南昌 330027)
引 言
2016年,教育部、公安部、最高法等九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提出“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这是在国家文件中首次提出“教育惩戒”一词。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2019年11月,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障与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依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经过充分调研与广泛征求意见,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惩戒教育是学校或教师通过对学生不合规范的行为实施处罚、批评等否定性措施,从而使受罚者认识到自身错误并进行改正的一种处罚方式。惩戒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有怎样的作用和价值,又有怎样的必要性,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檀传宝教授在《论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现实》一文中提出: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惩戒具有正面意义,不能因为不当惩戒的问题,就一并否认所有形式的惩戒,这是一种不理智且不可取的做法。[1]李慧在《小学阶段惩戒教育实施现状研究》一文中指出,如果孩子犯了错,那就一定要对他实施惩戒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世界的规则是怎样的,从而避免长大后成为一个带给社会困扰的人。[2]左松在《关于小学教育中惩戒现象探析》中,认为赏罚同存,合理的惩戒能够帮助学生自觉自律遵守规则,维护学校秩序。[3]
综上所述,惩戒教育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道德品质的进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助于维护学校秩序、促进社会进步。
一、小学教师实施惩戒教育现状的调查
本次研究以共青耀邦红军小学一至六年级的部分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向他们发放问卷,其中学生问卷发放90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有效回收率为93.3%,教师问卷发放90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为97.7%,家长问卷发放102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同时还访问了两名副校长,十名教师、十名学生和六名家长。根据问卷和访问,得出以下现状分析。
(一)对于惩戒教育的理解
1.惩戒教育内涵的理解程度的调查
在教师卷、学生卷、家长卷中分别设计单选题:“您对惩戒教育内涵的理解是?”
表1 惩戒教育内涵的理解程度调查表
如表1所示,对于“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这一观点,有60.71%的学生、77、27%的教师和62.75%的家长表示赞同。有部分学生、教师和家长(30.95%、20.45%、27.45%)认为“很难理解惩戒教育的概念”,还有少部分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认为“惩戒教育等同于体罚”。综合来看,大部分的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初步理解惩戒教育的概念,但还有少部分人对惩戒教育的认识较为模糊。
2.教师惩戒权的相关调查
在教师卷、家长卷中分别设计单选题:“您认为教师有权对学生实施惩戒教育吗?”
表2 教师惩戒权调查表
如表2所示,教师对“没有权利实施惩戒教育”这一选项持否定态度,教师认识自己有权利或者有部分权利实施惩戒教育,在这一问题上,虽然39.22%的家长认可教师惩戒权,有52.94%的家长认为教师有部分惩戒权,但还有7.84%的家长认为教师没有权利对学生实施惩戒教育。为什么这部分家长会觉得教师没有惩戒权,当教师对其孩子实施惩戒教育时,家长又会如何处理,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3.实施惩戒教育的原因
“教师为什么要对学生实施惩戒教育?”
表3 惩戒教育实施原因调查表
从表3中可以看出,选择“学生违反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如迟到、扰乱课堂秩序等)”的最多,教师中占87.23%,学生中占84.52%,选择“偶尔教师自身情绪不佳”的最少,教师中占4.26%,但在学生中占10.71%,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学生对于惩戒教育的看法以及惩戒教育的习惯,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4.实施惩戒教育的目的
“如何看待惩戒教育的实施目的?”
表4 惩戒教育实施目的调查表
从表4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学生、家长所认为的教师实施惩戒教育的目的各选项的比例不同,但可以看出教师、学生、家长认为惩戒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遵守纪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二)惩戒教育的实施方式
“在实际的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实施惩戒教育的方式有哪些?”
1.言语上的惩戒
言语上的惩戒包括警告、训斥、谈话、告诉家长等,有89.36%的教师选择运用言语上的惩戒这种方式惩罚学生,有94.05%的学生反映当自己犯错时教师运用言语上的惩戒这种方式惩罚自己。可见教师运用言语上的惩戒这一惩戒方式确实频繁。
表5 惩戒教育实施方式调查表
2.行为上的惩戒
行为上的惩戒包括罚抄、罚站、罚跑、罚扫、行政处罚等,选择这一项的人数较多,有61.7%的教师选择运用行为上的惩戒这种方式惩罚学生,有77.38%的学生反映当自己犯错时教师运用行为上的惩戒这种方式惩罚自己。通过在课堂上对教师进行观察,笔者发现,如果在课堂中学生讲话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玩闹等,教师除了口头警告,一般会对学生进行行为上的惩戒,如罚站,但一般不会让学生站太久,等学生表现较好如注意力集中或者回答问题等时,教师便会结束惩戒,让学生坐下,这一方法比较有效,一般情况下学生在罚站后便会尽量规范自己的行为。
3.物质上的惩戒
物质上的惩戒包括没收财物、罚款等,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最少,有4.26%的教师选择运用物质上的惩戒这种方式惩罚学生,有14.29%的学生反映当自己犯错时教师运用物质上的惩戒这种方式惩罚自己。通过访谈,一些教师表示:“如果学生在上课玩小玩具或者把其他的学校不允许带的物品带来了学校,那我就会没收。看情况决定是否会还给学生以及什么时候还给学生,如果要暂扣一定会保留好,如果是比较贵重物品如电话手表一定会归还。此外还会提醒学生和家长学校不允许带的东西一定不要带来学校。”
4.身体上的惩戒
身体上的惩戒包括打耳光、打手板、拧耳朵、敲脑袋等行为,在这一选项上,教师和学生的比例相差较大,有14.89%的教师选择运用身体上的惩戒这种方式惩罚学生,有63.1%的学生反映当自己犯错时教师运用身体上的惩戒这种方式惩罚自己。在实习的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身体上的惩戒这一方式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是比较普遍的。
5.集体的惩戒
集体的惩罚就是一人犯错,集体受罚,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较少。有14.8%的教师选择运用集体的惩戒这种方式惩罚学生,有30.95%的学生反映当自己犯错时教师运用集体的惩戒这种方式惩罚自己。在访谈中有教师表示,“这种惩戒方式不仅是以一儆百,更是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三)影响惩戒教育实施的因素
1.教师实施惩戒教育存在的顾虑
在教师卷设计多选题:“您实施惩戒教育时,是否存在顾虑,如果有存在哪些顾虑?”
表6 教师实施惩戒教育存在的顾虑情况表
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有惩戒权或者有部分惩戒权,但在实施惩戒教育时,教师仍会有不少顾虑。
2.法律保障对教师实施惩戒教育的影响
在上一问题的基础上,研究者设计了教师卷的此题:“您认为如果法律对教师惩戒权的保障力度足够,您在实施惩戒教育时会不会有顾虑?”调查结果显示,有61.36%的教师认为有顾虑,有36.36%的教师认为偶尔会有顾虑,2.27%的教师觉得没有顾虑。即使有法律对教师惩戒权保障力度足够,大部分教师实施惩戒教育时仍心有顾虑。通过访谈,有教师表示,“关于惩戒教育,为了实施良好的教育效果,我觉得应该要实施,但是怎么实施,似乎就变成了教师自己的事情,关于惩戒教育的法律概念不太明确,实施细则也不具体,我们在实施时会担心会不会违规。”
3.惩戒教育的实施标准
在教师卷设计多选题:“您在通常依据什么进行惩戒教育?”
表7 按班规条例实施惩戒教育情况表
数据显示,有18.18%的比例显示存在“没有制定班规,依据实际情况由教师自行决定惩戒方式及力度”的情况,其余则是依据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教师自己制定的班级规范或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共制定的班级规范实施惩戒教育。
(四)惩戒教育实施的公平性、完整性
1.惩戒教育实施的公平性
(1)实施惩戒教育对象的性别差异
在教师卷、学生卷设计单选题:“同样的错误,对女生的惩戒会比对男生的惩戒轻一些,这种现象在教育教学中是存在的吗?”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只有的25.53%教师认为在实施惩戒教育时不存在性别差异,14.29%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实施惩戒教育时不存在性别差异。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时,在性别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公平现象。
(2)实施惩戒教育对象的学习成绩和喜好程度差异
在教师卷、学生卷设计单选题:“同样的错误,教师对平时学习成绩表现较好或更为喜爱的学生实施惩戒,会有所减轻吗?”从调查数据中表明有61.7%教师认为在实施惩戒教育时,对平时学习成绩表现较好或更为喜欢的学生实施惩戒,会有所减轻,84.5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实施惩戒教育时会有或者偶尔会有对学习成绩表现较好或更为喜欢的学生实施惩戒,会有所减轻。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时,在学习成绩和喜好程度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且学生对此感知更为明显。
2.惩戒教育实施的完整性
(1)实施惩戒教育了解原因
在教师卷、学生卷设计单选题:“教师在实施惩戒教育前,会全方位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吗?”由调查数据可以表明有98.81%的教师表示在实施惩戒教育前,会或者偶尔会全方位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合计有89.29%的学生表示在实施惩戒教育前,教师会或者偶尔会全方位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总体来说惩戒教育前期不重视与学生沟通的教师占少数。
(2)实施惩戒教育后,与学生谈心
在教师卷、学生卷设计单选题:“教师在实施惩戒教育后,能做到及时与学生单独谈心吗?”由调查数据表明有97.73%的教师表示在实施惩戒教育后,能或者偶尔能做到及时与学生单独谈心。合计有85.72%的学生表示在实施惩戒教育后,教师能或者偶尔能做到及时与学生单独谈心。总体来说惩戒教育后不重视与学生沟通的教师占少数。
(3)实施惩戒教育后,把惩戒想法及其过程与学生家长沟通
在教师卷、家长卷设计单选题:“教师在实施惩戒教育后,会把的惩戒想法及其过程全面地与学生家长沟通吗?”调查数据统计出有95.45%的教师表示在实施惩戒教育后,会或者偶尔会把惩戒想法及其过程全面地与学生家长沟通。合计有94.12%的家长表示在实施惩戒教育后,教师会或者偶尔会把惩戒想法及其过程全面地与家长沟通。总体来说实施惩戒教育后不重视与家长沟通的教师占少数。
(五)惩戒教育的实施效果
1.学生的变化
在教师卷、学生卷设计单选题:“教师在实施惩戒教育后,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能明显改善。”由调查数据表明,有61.36%的教师赞同或比较赞同在实施惩戒教育后,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能得到改善。合计有59.53%的学生认为在接受惩戒教育后,其品德、行为、习惯能改善。总体来说,惩戒教育对提升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有一定的效果。
2.家长的反应
在教师卷、家长卷设置单选题:“听说过有的家长在教师实施惩戒教育后发表了反对意见。”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在实施惩戒教育后,有家长发表反对意见的情况,有6.82%的教师表示完全赞同,有38.64%的教师表示比较赞同,有14.29%的家长表示完全赞同,有19.05%的家长表示比较赞同。可以看出,在教师实施惩戒教育后,有小部分家长发表了反对意见。
3.师生关系的变化
在教师卷、学生卷设计单选题:“有时教师实施惩戒教育后,该学生不服气,会顶撞甚至打教师,让教师难堪或受伤。”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于“有时教师实施惩戒教育后,该学生不服气,会顶撞甚至打教师,让教师难堪或受伤”这一问题,有2.27%的教师表示完全赞同,有25%的教师表示比较赞同,有9.52%的学生表示完全赞同,有33.33%的家长表示比较赞同。如何使惩戒教育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这一问题值得思考。
二、小学教师惩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运用惩戒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阻碍主要有:教师对惩戒教育的认识不够清晰、教师难以把握惩戒尺度、教师不敢惩戒学生、惩戒体罚界限不清、惩戒教育法律体系不完善、家校合作不理想、社会舆论的偏差等。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国家法律层面
惩戒教育是一种教育手段,但如果出现随意惩戒、滥用惩戒权的情况,会造成不良影响。我国有惩戒教育的相关法律,但具体细则不足,其规范具有模糊性,也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些教师随意惩戒,有的家长则随意举报。
同时,惩戒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如若行使不当,就算教师的行为没有错误,但依然会给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带来麻烦,甚至会遭受学生家长甚至校领导的多方指责与批判。我国惩戒教育相关法律的不完善,除了以上两方面,还包括难以保障教师的惩戒教育权。在一些惩戒教育事故中,虽然错不在教师,但有时候一些低年级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甚至有可能捏造事实,部分家长强势无理,道德绑架,如果遇到这样的状况,教师只能是“有苦说不出”。
(二)学校管理层面
1.校纪班规不完善
惩戒教育的合理实施需要多方面因素的促成,除了国家宏观层面的法律,微观层面的校纪班规也必不可少。学校对惩戒教育态度模糊,也没有具体的规则标准,没有对教师明确的指导。
班规的不完善,也不利于实施惩戒教育,如果有违反哪章哪条按情节按轻重做何种处理的这种详细的班规,学生就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违反了规定要承担怎样的后果,教师再实施惩戒教育也会更加公平和规范。
2.管理与评价教师的标准和机制不合理
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师教学水平、职称、奖金挂钩,这就导致了两种不合理的惩戒的发生:一方面是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学习,把惩戒教育集中于学生的学习方面,放松了对学生的其他方面如行为习惯的管理;另一方面是教师对优等生与后进生区别对待,二者惩戒态度、方式不一样,对优等生放宽标准,这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三)教师层面
1.教师实施惩戒教育具有主观性,公平性难以保证
有些班级会制定班规,大多数情况下,班规在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但在实际的情况中,教师在实施惩戒教育时的往往没有固定程序和要求,教师在实施惩戒教育时的主观状态较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态度。
2.惩戒教育的实施缺乏技巧,教育性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于惩戒教育的实施缺乏技巧,实施惩戒教育的场合不够恰当,实施惩戒教育权的时机有时不够合适。有些教师实施惩戒教育的方式也不太合理。还有些教师运用惩戒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只用言语上的惩戒。有的惩罚方式运用随意,滥用惩戒,如对学生随意体罚等,有些教师没有认真对学生错误行为进行区分,没有因材施教,没有对学生的特点做出针对性的惩戒。有些教师则是为了惩戒而惩戒,并不明白惩戒是为了什么,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四)家长与社会层面
1.家长教育观念错误
很多家长对惩戒教育的概念理解不足,有些家长甚至认为惩戒教育就是单纯的体罚,一旦孩子受到教师的惩戒教育,家长并不清楚事实,便去找教师问罪。有些家长还会因为教育惩戒而与教师、学校发生冲突。
2.社会舆论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大众媒体的日益发达,社会对于学校教育也越来越关注。在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下,一些教师惩戒学生过当、伤害学生的案件得以揭露。但是,也有一些无良媒体为博取关注,在没有调查清楚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歪曲报道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故意抹黑教师与学校,不明真相的群众在网络上口诛笔伐,声讨教师,将教师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严重地影响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日常工作。导致大众对教育惩戒的误解进一步加深,教师对学生的犯错违规格外小心谨慎,教育惩戒的实施难以得到保障,学生犯错违规现象日益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三、小学教师实施惩戒教育的策略与建议
(一)完善惩戒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惩戒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惩戒教育的监督管理机制,这是对教师实施惩戒教育的约束,也是保障。[4]要“把权利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就需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对教师的惩戒权的监督和管理。家长和社会大众可以对教师进行监督管理,但不能以此为由随意干涉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落实对教师的惩戒教育权的监督、规范和管理。
(二)加强学校保障
学校要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纪,也要鼓励和组织各班级制定班规。在制定校规时,绝不是领导“拍脑袋”决定,而是要扩大决策制定的范围,全体教职工参与,尽量邀请学生家长和学生代表来参与制定校规的会议,广泛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要考虑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也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不同,所以每个年级的规定也应有所不同,还要考虑家长的需求,有哪些惩戒方式、哪种惩戒程度是家长一定不允许的。只有赞同,才能自觉遵守规则。学校还要加强教务部门对教师惩戒权的监督,并且引导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互相监督,对教师的惩戒教育,也应适度考核管理,若有教师滥用惩戒,学校应当严肃处理。
(三)提升教师素养
1.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该提升道德修养,提高专业素养,强化心理素质,加强法律素养,规范自身行为,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做学生道德的楷模,使学生减少违规违纪的行为。
2.提高教师教育惩戒技巧素养
在实施惩戒教育前,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原因,即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性格状况、身体情况、平日表现,选择恰当的惩戒方式,如言语上的惩戒、行为上的惩戒、金钱上的惩戒、身体上的惩戒、集体的惩戒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纠正学生错误行为。在实施惩戒教育后,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谈,对学生进行疏导,惩是手段,戒才是目的,教师不仅要知道学生为什么犯错,还要让学生自己认识并改正错误。若情况较为特殊或严重,在实施惩戒教育后,教师要把惩戒想法及事情的始末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
(四)加强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家长要积极参与家校合作。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不只是学校的事情,需要教师与家长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家校合力不可或缺。研究调查发现,教师实施惩戒教育的顾虑,很大一部分来自家长的不理解、不接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学校与家长之间密切的沟通联系。学校应加强家校合作,争取教师和家长达成教育观念上的一致。同时,要营造健康理性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应坚持客观性和公正性,大众媒体还应加大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教育法,推动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惩戒观,形成健康、文明、理性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