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至2017年北京市急救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
2021-04-28刘梦阳朱映璇李志伟张进军郭秀花
刘梦阳 朱映璇 刘 悦 李志伟 张进军 郭秀花*
(1.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069; 2. 临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69; 3. 北京市急救中心急救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3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水平的进步,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心理压力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接触各类化学物品的机会也在增多。各类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许多毒物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部)信息中心[1]发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中毒和伤害发生率进入主要死因的前5位。本文拟通过对北京市急救中毒事件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急救中毒的预防控制规划和快速救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收集了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北京市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系统数据库中中毒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所在区域及中毒类型等。根据毒物种类和有关文献[2]报道,将中毒类型主要分为以下7类:乙醇中毒、药物中毒、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农药中毒、食物中毒、化学品中毒和其他类型中毒。本研究覆盖了所有通过外源性毒物导致的中毒患者,但不包括因病理机制引起的中毒(如代谢性酸中毒)。此外,本研究从2011至2018年北京区域统计年鉴收集了2010至2017年北京市各区常住人口数据,用以计算各区发病率。本研究共收集2010至2017年北京市急救中毒患者101 052例,逐年病例数分别为2010年13 049例(12.91%),2011年12 470例(12.34%)、2012年12 703例(12.57%)、2013年11 899例(11.78%)、2014年12 215例(12.09%)、2015年12 565例(12.43%)、2016年12 531例(12.40%)和2017年13 620例(13.48%)。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AS 9.4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急救中毒患者基本情况、毒物种类构成、时间分布及空间分布等进行分析。不同中毒原因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0至2013年患者例数呈下降趋势,2013至2017年呈上升趋势,2013年人数最少,2017年人数最多,总人数的变化主要与乙醇中毒人数的变化密切相关。从中毒种类来看,乙醇中毒(包含诊断为乙醇过量的患者)人数高达64 549例,居所有中毒患者之首,占比为63.88%。其次为药物中毒(18 020例,17.82%)和CO中毒(10 707例,10.60%)。而农药中毒(2 922例,2.89%)、食物中毒(2 187例,2.16%)、化学品中毒(1 006例,1.00%)和其他原因中毒(1 661例,1.64%)人数较少,占比不足总人数的10%。具体来说,研究期间内药物中毒和CO中毒人数呈下降趋势,化学中毒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他类型中毒人数呈平稳波动趋势(表1)。
表1 2010至2017年北京市各类急救中毒事件发生例数及构成比
2.2 人群分布
因中毒患者常出现“意识不清、昏迷”等情况,急救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收集到详细的年龄、性别等信息。故本研究在进行人群分析时,共纳入具有详细年龄和性别的中毒患者76 475例,其中男性51 716例,女性24 759例,男女性别比为2.09∶1。患者数最多的年龄段为21~30岁,其次为31~40岁(图1A)。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中毒原因存在差异:0~10岁儿童以药物中毒和CO中毒为主(479例,70.54%),11~60岁人群以乙醇中毒为主(51 075例,72.43%),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毒原因与0~10岁儿童相似,也以药物中毒和CO中毒为主(3 545例,67.10%)(图1B)。男女中毒原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 170.74,P<0.001)。男性中毒以乙醇中毒为主(42 456例,82.09%),尤其在21~40岁这一年龄段更为突出。女性中毒以乙醇中毒(9 701例,39.18%)和药物中毒为主(9 639例,38.93%)。以各年龄段作为分层因素进行分析,男女中毒原因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图1)。
图1 2010至2017年北京市急救中毒病例和毒物种类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的分布Fig.1 Distributions of first-aid poisoning cases and poisoning types among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and genders in Beijing from 2010 to 2017A: distribution of first-aid poisoning cases among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and genders in Beijing from 2010 to 2017; B:distribution of poisoning types among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and genders in Beijing from 2010 to 2017.
2.3 时间分布
从时间分布上看,急救中毒呈现出一年中“年初年末例数多,年中例数较少”的U形变化规律,高峰期集中在每年的1月、2月和12月(图2A),尤其以乙醇中毒、CO中毒最为明显,而农药中毒的高峰期则多集中在5~8月。其他中毒种类在一年中均有发生,但数量变化不大(图2B)。
图2 2010-2017年北京市急救中毒历年病例及各毒物种类的月份分布Fig.2 Monthly distributions of first-aid poisoning cases each year and poisoning types in Beijing from 2010 to 2017A: monthly distribution of first-aid poisoning cases in Beijing each year from 2010 to 2017; B: monthly distribution of first-aid poisoning types in Beijing from 2010 to 2017.
2.4 空间分布
中毒患者按16个行政区进行分类统计,朝阳区居首位(21 352例,21.24%),其次为海淀区(13 710例,13.64%)和丰台区(11 290例,11.23%),怀柔区所占比例最小(1 273例,1.27%)。而按照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和郊区(其余10个区)的分类标准来看,城区(63 650例,63.32%)所占比例大于郊区(36 864例,36.68%)。城区郊区中毒原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866.76,P<0.001)。虽然,乙醇中毒在各区中所占比例都是最高的,但不同区域之间中毒类型存在较大差别:6个城区中乙醇中毒占比均超过50%,其次为药物中毒。而在郊区,除乙醇中毒和药物中毒外,CO中毒和农药中毒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此外,若将各地区常住人口考虑在内计算发病率(10.61/万),则东城区发病率最高,大兴区发病率(4.16/万)最低。
3 讨论
急救中毒作为一种常见的伤害流行病学事件,因其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因此,了解急救中毒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的流行特点,并进行早期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2010至2017年北京市急救中毒流行病学分析发现:近年来,急救中毒事件仍呈上升趋势,急救中毒的防控措施仍需加强。乙醇中毒所占比例超过所有中毒的1/2,是急救中毒防控的重中之重。其次为药物中毒和CO中毒。
从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急救中毒多集中在20~40岁男性,以乙醇中毒为主,与国内外多个地区的报道[3-6]相一致。一方面,饮酒往往是这一年龄段的男性应酬中经常涉及的行为;另一方面,在北京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许多人也会借饮酒来缓解自身压力。乙醇中毒事件在20~40岁的年轻女性当中也较为突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药物中毒开始超过乙醇中毒,成为女性急救中毒的主要原因。药物中毒中最主要的是安眠药中毒,这同样与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自身承受力有着密切关系。女性和老年人往往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更容易产生自杀倾向[7]。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8]报道显示:全球每年超过300万人死于乙醇过量,过量饮酒造成的疾病负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5%以上。因此,必须积极教育广大群众节制饮酒,反对酗酒,提倡健康文明的饮酒方式和生活方式[9]。此外,为减少药物中毒的发生,必须进一步完善医药管理体制,特别是处方药和精神类药品的管理。与此同时,对精神状态不佳者及时恰当的心理疏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另有研究[10]显示儿童药物中毒大多由于服用成人剂量药物造成,应加强对监护人的科学用药的教育。
时间分析显示:急救中毒事件全年均有发生,中毒人数以1、2月和12月居多,主要由于这一时期乙醇中毒和CO中毒增多引起。我国传统节日包括元旦、春节等多在每年的1月或2月,而12月作为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使得这3个月人们的工作和社交活动繁忙,聚餐饮酒时易造成乙醇过量或中毒。同时,这3个月为冬季,气候寒冷,一些地区仍以燃煤取暖为主,煤炉的不恰当使用使得CO中毒例数增加[11]。因此,在每年接近年节以及春节期间,各医院急诊科应做好充分准备,迎接乙醇中毒和CO中毒的高峰期。此外,还应加速推进诸如“煤改电”、安装CO报警器等一系列措施的改善以及加强CO中毒的防治教育[12]。另外值得注意的是,5~8月会出现农药中毒的小高峰,与这一时期农药的使用量增加有关。在这一时期要尤其注意农药的存放和使用,从农药制造技术、施药者防护医师和中毒治疗方法等各环节入手,防控农药中毒[13]。研究[14]显示,优化农药施药品种,明确用药时限,规范施药方式,严格用药管理,加强对施药人员的培训等都有利于把农药中毒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另外,农村地区大多数的自杀者为服农药自杀[15-16],建议对农村居民加强农药危害科学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
针对北京市16个区的空间分析结果显示:以朝阳区为代表的城区占据了所有急救病例的63.32%,以乙醇中毒和药物中毒为主。而郊区除了乙醇中毒和药物中毒外,CO中毒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6个城区是北京市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区域,这一区域约聚集了北京市75%的人口。因此,城区急救中毒的防控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而郊区的经济水平、取暖条件相对城区还是比较落后,尤其针对主要由煤炉取暖所引起的CO中毒,仍需加大防控力度。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首先,数据来源于北京急救中心数据库,仅纳入了具有明确病种判断的急救中毒病例,可能会有一部分患者因急救时不能确诊而未被纳入研究。其次,未纳入患者入院后的救治过程以及疾病转归等信息,提示后续可纳入更加全面的信息来进行更为完善的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等方面描述了2010至2017年北京市急救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示北京市中毒防控工作的重点为乙醇中毒、药物中毒和CO中毒。尤其针对中青年男性人群、春节前后的1、2月及12月这一时期以及城市地区,医疗卫生部门应加大中毒事件的防控力度,为制定急救中毒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