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安市河湖治理新思维助推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1-04-27李干

长江技术经济 2021年1期
关键词:赣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

李干

摘 要:江西省吉安市坚决贯彻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实施赣江流域综合治理,以河湖治理新思维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后实施过程中,建议规划引领、生态基础和绿色产业。

关键词:综合治理;生态修复;产业发展;赣江

中图法分类号:TV213.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1.0116

赣江是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江西省境内最大河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自南向北纵贯全省,长766km,流域面积83 500km2。赣江流经吉安市8个县(区)47个乡镇,境内河段长264km。近年来,吉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赣江流域综合治理,牢牢把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统筹布局,科学规划;坚持市级统筹,县区主体;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整治”的基本原则,创新治水思路,助推经济转型发展,让生态更美丽、让社会更和谐、让经济可持续发展。

1  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情况

1.1  加强护水

吉安市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组织开展全市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划定94处乡镇级和千吨万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3个国家重要饮用水源地建立了隔离设施。全市1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实行月度监测,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交叉检查和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同时,为有效清洁水质、检验水质,吉安市在赣江流域持续开展增殖放流,累计投放各类鱼苗种3 200多万尾。

1.2  严格治水

抓好水污染治理,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全市12座生活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按计划投入运行,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7.1%。全市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有3座已投入运行,剩余2座明年3月投入运行。全市14个工业集聚区全部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并投运,深度处理达标排放。全面取缔赣江沿线网箱养鱼,拆除网箱23.76万m2。全面完成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关停退养生猪养殖场6 414家,全市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9.4%,开工建设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38个。“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 440万亩。船舶污染物港口接收转运设施实现100%覆盖。赣江干流入河排污口三级排查工作和1 022个点位的现场核查工作已全部完成。

1.3  巧妙活水

通过采取治污引流、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防污控污、景观人文建设等措施,全面实施城市内湖、农村河塘“水体置换、引水活化”治理。启动了市中心城区后河及螺湖水、青原区富水河、泰和县澄河及汪陂河、新干县老湄湘湖水系连通、永丰县藤田水流域瑶田和八江段生态综合治理等水环境治理,真正实现“死水变活水、无水变有水、浑水变清水”。2020年,吉安市“清河行动”排查问题179个,整改完成179个,完成率达100%。根据江西省生态环境厅通报2020年10月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吉安市14个地表水国考省考斷面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指数为2.7003,水环境质量连续3个月排名全省第一。

2  岸线整治、生态修复、绿色廊道三大短板建设情况

吉安市青原区标准化砂场已推行政府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全自动化采砂操作流程。推行政府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前,河道采砂权都是公开拍卖,私人砂场主往往会为谋求更大利益,超范围、超深度采集砂石,对赣江河床底部造成破坏,严重时会改变河流水势,加大了水流冲刷河岸的力度,危及河道安全。政府统一经营管理后,被破坏的赣江两岸生态,也正逐步得到修复。政府统筹管理后,仅2019年一年,全市砂石销售收入就达10亿元,砂石销售收入全都进入财政,并按照“取之于河、用之于河”的原则,优先保障河道生态修复、最美岸线建设等民生事业。秉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共识,吉安市把修复赣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加强岸线环境整治、做好水生态修复、加快绿色廊道建设重现岸线美。

2.1  强化岸线整治

吉安市出台了《深入推进全市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码头整治、采砂整治和“清四乱”行动。赣江码头数量28座,其中27座已取缔拆除复绿,1座规范提升。赣江原有97个私营砂场全部关停,整治后保留18个国有砂场,赣江原有136艘采砂船整治后保留38艘主采船,采砂船只规划集中停放点6个。全市共排查散乱污企业447家,完成整治446家,整治完成率达到99.8%,42个河湖“清四乱”问题已全部销号。

2.2  强化岸线修复

吉安市完成辖区内流域面积50~1 000km2以上141条河流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政府公告划界长度4 701km。积极开展赣江沿线两岸矿山修复、林相改造、湿地公园建设,完成重点区域及赣江沿线森林“四化”建设3.32万亩,赣江两岸10km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完成面积7 300余亩,列江西省第二。完成了万安湖湿地公园、赣江湿地公园、吉湖湿地公园建设,玉峡湖湿地公园建设已挂网招标。制定了《吉安市实施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工作方案》,近年来,吉安市获得了省级奖补资金8 400万元。

2.3  强化绿廊建设

统筹考虑山、水、房、线、路、绿,突出乡村特色,着力将赣江两岸湿地公园、滨江生态绿线、沿岸城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联片成景,建成生态景观带、农旅融合产业集聚带、广大百姓增收致富带,打造“百里风光带”,建成展示吉安的重要形象窗口,实现岸线资源效益最大化。赣江两岸新建绿色旅游通道80余km。随着陆路连通的强化,赣江沿岸风光得到进一步优化。

3  做强做优赣江沿线特色产业,促经济转型

吉安市水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使城市新增许多生态自然景观和景点,从而带动旅游业发展。在水生态保护过程中,吉安市围绕发展康养服务、生态农业、文旅产业、绿色工业为主要抓手,做好赣江沿线特色产业,促经济转型。

3.1  大力发展康养产业

将赣江沿岸打造成集养老、休闲、旅居、养生等康养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优质康养旅居基地。吉安市吉州区投资1.4亿元建成樟山镇康养旅居小镇。峡江县与江西中医药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在金坪民族乡建设热敏灸小镇,致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养”于一体的康养旅游综合体,2019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

3.2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紧紧围绕“一井冈一绿色两有机两特色”六大富民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井冈山”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着力推进井冈蜜柚、绿色大米、有机蔬菜、有机茶叶、特色药材、特色竹木产业,全市种植面积已接近600万亩。按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核三圈”规划布局,打造了一批农旅项目和渔旅项目,建设省级以上绿色蔬菜、茶叶标准园等191个,发展稻渔(虾)综合种养10万亩,促进业态融合。全市共创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292个,获农业农村部授牌“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0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4家,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

3.3  大力发展文旅产业

重点发展赣江水上旅游、休闲度假、古村文化体验、民俗风情旅游等项目。做优做强赣江沿线特色产业、完善搭建成熟产业链、增强产业发展动能、提高产业经济效能。目前,赣江沿线吉州窑陶艺小镇、吉水桃花岛、吉水进士文化园、新干大洋洲青铜文旅小镇、泰和蜀口洲生态岛、神冈山旅游综合体等一批主打水生态文章的文旅项目已陆续投入使用,成了市民节假日休闲的好去处。从旅游部门了解到,2020年10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1 087.6万人次、同比增长17.2%,旅游收入101.17亿元、同比增长27.7%。

3.4  大力打造绿色园区

2020年,吉安市新增国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吉安高新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1家(遂川工业园区);新增国家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6家。截至目前,吉安市共有国家绿色工业园区2家(全省9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4家;国家绿色工厂7家,省级绿色工厂14家。随着吉安立讯智造三期项目的投产,成为全球最大高端蓝牙耳机制造基地,2019年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3亿元,税收5亿元,2020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税收超9亿元。

4  建议和思考

赣江流域综合治理是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一个亮点,有利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也是当前坚决贯彻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大战略部署和江西经济换挡升级的迫切需要。对今后的实施过程,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4.1  注重规划引领,做好特色文章

要立足于本地实际,抓牢特色要素,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科学规划管控空间利用,高起点、高规格规划项目建设,做到谋定而动、谋深而动、谋好就动。要做好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生态生活环境,例如,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中,规格高、起点高,成立部省协调领导小组,设计出台《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系统性进行全局谋划,为整体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4.2  注重生态基础,做好管护文章

充分发挥各级河长的主治作用,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作为系统工程统筹实施,做好“治+管”的文章。整顿流域沿线工业企业排污口、城乡污水排放、船舶污染排放,厚植生态优势,加快岸线修复、林相改造、滩涂湿地恢复。落实“创新多元治水新模式,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思路,使流域重现山绿、水清、河畅的美景。

4.3  注重绿色产业,做好发展文章

深入贯彻“两山”理念,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发展生态经济,做好金山银山。统筹推进产业升級转型,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努力构建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体系,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特色主线、特色活动以及龙头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与动能,实现生态持续向好、产业融合发展、百姓幸福安康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鄂竟平.谱写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新篇章[J].水利发展研究,2020,20(01):1-2.

[2]吴强,李淼.流域综合治理是全面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的最好载体[J].水利发展研究,2020,20(02):3-7.

[3]张建云.流域生态修复实践与认识[J].中国水利,2019(22):11-13.

猜你喜欢

赣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
我爱赣江
无意走远,才走的更远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