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之我见

2021-04-27苏敏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感知生活情境小学生

苏敏

[摘  要] 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且关系到数学核心素养的达成。文章认为,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直观感知训练思维表象,需要通过生活情境构造思维平台,需要通过方法指导磨炼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生;感知;生活情境;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指的是人们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空间方位等的形象认知。良好的空间思维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身边的事物,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育,利于直观思维能力的培养,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达成。形象地说,良好的空间思维就是为学习者插上创造性思维的翅膀,生成创造性的产物。本文拟对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广大数学教师对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关注与研究。

■一、通过直观感知训练思维表象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体现为直观形象的主要特征,他们对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丰富的直观感知。为了帮助学生获取思维表象,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操作,从而建立起对空间特征的表象,为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案例1  体积与容积

师:“乌鸦喝水”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你们知道为什么石子一放进去水面就上升了呢?(出示相应的情境图)

生1:那是因为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

师:那你们觉得老师手中的土豆与鸡蛋哪个所占空间更大呢?大家想一想,可以如何验证呢?(教师呈现实物:一个土豆,一个鸡蛋)

生2:我们可以用量杯加水进行验证。

师:非常棒的方法!那下面哪位学生愿意上来进行演示呢?(一名学生演示,教师从旁协助)

师:从刚才的观察中可以发现:水位上升的空间即为土豆鸡蛋或所占空间的大小;二者相比土豆比鸡蛋所占的空间大一些,从而说明空间是存在大小关系的。

师:那我们一起来试着比画一下课桌所占的空间,再一起比画出你的数学书所占的空间。(学生先很夸张地比画出一个很大的空间,再比画出一个较小的空间)

师:那课桌与数学书相比较,谁所占的空间大呢?

生3:自然是课桌所占空间大。

师:一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即为这个物体的体积。下面大家列举你们身边的事物,并比一比二者的体积,哪个更大?

……

我们应该倡导运用直观物体进行教学设计与研究,因为通过对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物体,可以引发学生的观察、操作与思考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思维表象,促进认知的深化。以上案例中,学生对“所占空间”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执教者以观察“乌鸦喝水”、实验演示及比画身边事物所占空间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自然形成对“所占空间”的直观感知,促成抽象的空间概念“体积”在认知“再创造”的过程中自然生长。

■二、通过生活情境构造思维平台

数学源于生活,同样也需植根于生活中去。对于小学生而言,几何图形的认知难度较大,倘若将生活化的情境搬到课堂教学中来,则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新知的陌生感,强化学生的感知,为空间思维的形成构造合理的平台。

案例2  观察的范围

本節课教材中是通过4个不同情境图设计的例题与练习,直观感知较为凌乱,不利于空间思维的拓展。笔者为了引导学生感知观察范围随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进而循序渐进地深化认识,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

师:如图1所示,王老师家住在A小区6楼,小区外有一个较高的障碍物B。王老师下班后直接开车回家,当汽车开到①处时,你认为可以看到几层楼?为什么?(黑板上呈现图1)

生1:可以直接连接观察者的眼睛和障碍物顶端并延长即可得出结论。(以板演的形式加以阐释)

师:很好!现在王老师继续向前行驶至②处,此时能看到几层楼?

生2:同生1的方法连接即可得出结论。(再次作图)

师:经过这两次的观察,是否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3:离得越远,则观察的范围就越大。

师:很棒!接着,王老师将汽车停在③处,此时是否能看到家里的窗户?

生4:尝试连接A小区6楼窗户与观察者的眼睛,无法成功,进一步得出该位置无法看到。(又一次板演作图)

师:王老师的妻子回家爬到5楼时向外望去,是否能看到王老师的汽车?

生5:经过作图推理,可知无法看到。(板演作图)

师:王老师的妻子继续向上爬到6楼,现在可以看到王老师的汽车吗?

生6:经过作图,可知能看到汽车尾部。(板演作图)

师:王老师停在③处看不到6楼的窗户,而6楼窗户边的王老师妻子却能看到汽车,这是为什么呢?

生7:因为王老师的妻子看到的是汽车尾部,而王老师在汽车的前端。

以上案例中,笔者巧妙地借助生活情境为指引,引导学生作图分析,使其深刻领悟到“观察范围取决于障碍物的最高点及观察点的位置”。同时,在巩固环节,笔者继续创设饭后散步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不同位置影子的长短问题,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障碍物移动情况下的研究中去,为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构造了思维平台。

■三、通过方法指导磨炼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显示,不断地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可以有效训练思维,而提供思维方向的指导方法可以充分磨炼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有策略地渗透空间思维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展开,提升学生空间思维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案例3  数方块

师:请大家数一数以上图2-图5各有多少个方块?并说一说,如何去数呢?

生1:可以看着图形按一定的顺序一块一块地数。

生2:也可以两块两块地数。

师:那图3有多少块呢?

生3:5块。

生4:不对,肯定不是五块,还有看不见的呢。

师:那是几块呢?(学生又开始一块一块地数起来,并没有告知答案)

师:下面老师教你们一个数方块的方法:第一种,如图4所示,我们可以一排一排地数,并对方块堆进行分排剥离,这样就容易得出结果了;第二种,如图5所示,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自上向下数,上一层有几块,为了使上面的方块不至于下陷,下一层肯定就会有几块被隐藏着,再将显露的方块数加起来就是这一层的方块数,最后再各层相加即可得出总数。

通过教师清晰的方法指导,学生很快就能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数出各图的方块数,就连最复杂的图6,大部分学生也能轻松地得出正确的结论。可见,教师为学生的空间思维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则可以磨炼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激励他们的数学思考,促使他们有序地思考,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总之,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不仅需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还需不断加以训练。因此,我们需要充分挖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空间观念的因素,多途径、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得以落实,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感知生活情境小学生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我是小学生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