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学生认知起点,构建扎实有效课堂

2021-04-27黄小青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小学数学

黄小青

[摘  要] 数学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并使之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师可以借助学情前测,摸清学生认知起点;依托学生认知起点,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尊重学生认知起点,调整课堂教学节奏;基于学生认知起点,设计课堂巩固练习;借力学生认知起点,挖掘数学文化内涵。如此,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认知起点开展教学,才能达成课堂的扎实有效。

[关键词] 认知起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因为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和学习水平,会直接影响新知的学习、技能的迁移。因此,数学学习活动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课堂要直面学生的认知基础,精心设计教学,才能达成课堂的扎实有效。

■一、合理利用学情前测,摸清学生认知起点

因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观摩课的需要,学案设计好后,进行了两个班的试教。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已经会了。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如果课堂上再将笔算方法当作重点来讲授,他们得到的发展是非常有限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是安排在学习了末尾有0的两个乘数的乘法,借助点子图方法多样化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在第3课时学习的。因此,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前测:请你以自己的方法竖式计算“14×12”。进行前测时,部分学生表示这个竖式没学过,不会。笔者鼓励学生:只要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乘法竖式就可以。

从收上来的39份前测练习来看,学生们头脑中的乘法竖式原型有如下六种情况:

有12位学生的竖式,就是我们本课时要新授的方法(如图⑥),其中7位学生列出的竖式计算的结果是错的。这份前测,让笔者摸清了学生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认知起点,结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预案。

■二、依托学生认知起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学规律和本质,找准学生认知起点,让学生用眼去发现、用脑去思考、用口去表述,在师生互动中生成新知识。课堂导入,笔者分三组呈现了前面的六种竖式原型,引导学生一起来解读这些竖式:你觉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是这样的吗?在学生的辨析中,主动构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模型。

第一组:呈现①②两种。

师:你愿意用这两种方法作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吗?

生1:不愿意,这两种方法和我们昨天学的拆数的方法一样啊。

生2:这样列竖式太麻烦了,还不如直接拆数更方便呢!

第二组:呈现③④两种。

师:这两种方法可够简便?

生1:不行,不行,第四种方法的得数都是错的。

生2:第三种方法是可以的,不麻烦,得数还是对的呢!

师:那我们请毛可馨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样的竖式是怎么计算的。

毛可馨:先算个位2×4=8,再算2×10=20,10×4=40,把它们合起来就是60,然后算10×10=100,全部加起来就是168。

生3:这个方法有点难记,以后数字大了、多了很容易出错。

师:有道理,看徐浩宇的竖式你知道他的得数为什么只有108了吗?

生4:他的是2×10=20,10×4=40这一步没算到。

师:看来竖式计算要记牢每一步都要算到。

第三组:呈现⑤⑥两种。

这三种方法你能看懂吗?笔者分别请这三位学生为大家介绍他们的竖式计算过程。三位学生介绍了自己的方法后,笔者追问朱栩熠、姜宜轩这两位学生的方法相同在哪里,不同在哪里。在学生的比较中笔者写出引领示范性的板书(如图2)。

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把教材的逻辑起点与学生的现实起点等同起来。在学生辨析这些竖式原型,是否具备数学简洁、通用特征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尊重学生认知起点,调整课堂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學中的精彩,源于精心预设基础上的互动生成。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通过引导学生实践,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树立数学思想、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引导学生用哪种方法作为常用的竖式计算方法时,笔者的预设是:学生会比较一致地选择第六种方法作为通用的方法,然后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态度不是很明朗。他们认为只要是竖式的样子,排起来能算出正确的数,就可以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学生认为第五种方法也是很不错的(其实这种方法也是我国台湾地区目前在用的“视窗法”);一些口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则觉得第三种方法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我们本课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会用第六种方法。

如何让学生领悟到,今天课堂上要统一掌握第六种这样最简洁、通用的方法呢?笔者放慢了教学的节奏,让学生充分感悟前面的五种方法只是可行,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弊端。如第三种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乘法竖式呢?一些口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觉得是可以的。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可以出示一道右边的这个竖式(图3),让学生进行计算,结果一实践,很多学生发现这种方法有点难。有个学生很形象地说:“老师,这感觉是心算,而不是竖式计算了。”放慢节奏,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在学生的实践探索中,自主探索第六种方法是最方便、简洁的,也是最通用的方法。

因学生的认知不足,放慢课堂节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充分理解了第六种方法(也是本课教学要完成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在练习中,学生就能娴熟地完成教师给出的练习题,宝贵的课堂时间也没有因放慢节奏而受到影响。从学生的具体认知中来调整课堂的节奏,在学生真实的认知点上,综合把握课堂节奏,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深绎不曾预约的精彩。

■四、基于学生认知起点,设计课堂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有效的练习,既要關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拓展课堂所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试教“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过程中,笔者一开始的想法是,练习环节完成本课教材中的所有配套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这一技能,理解其中的算理即可。试教完之后几乎所有听课的老师都觉得,这样的课堂很平淡、有些无趣,吸引不了学生。教研员的话更是直接:“对于那些原先就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生来说,你这课上不上都一样啊!练习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怎样的练习,才能让那些原先就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生,在本节课里有所收获,同时又可以兼顾到那些刚刚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生,兼顾到学生的不同认知起点?调整后的练习这一环节是这样的:在本课完成新授部分时出示下面三道基本练习,以巩固课堂所学。借助这三道习题,了解、确认学生是否已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

教师也可以找出学生中的错误例子,让大家帮着一起分析的同时,借此强调计算的过程,明确算理,然后逐一出示下面两组的“辨一辨”:

学生反馈时,一般会按照以下的(1)和(2)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用第(3)种方法解决问题。

(1)因为“42”表示420,而420>84,所以B大于A。

(2)因为A=21×4,B=21×20,所以B大于A。

(3)因为A=第一个数×4,B=第一个数×20,所以B大于A。

这一过程的设计,促使学生将本课的竖式计算的方法、算理内化,同时又避免了一味地说教。巩固了本课的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逐步出示第二组,第一个数是未知的,还能确定A、B的大小吗?

师:不能确定第三个数和第四个数到底是多少,可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1:可以的,把第一个数假设成一个数,然后把它算出来,再比较大小。

师:这是一种方法。

在学生试过之后教师追问:大家假设的数都不一样,为什么得到的结果居然是一样的呢?

生2:A=□□×3,B=□□×30,所以B大于A。

这两组练习的设计紧扣本课时教学目标的同时,有一定的思考性、挑战性,更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兼顾到认知起点不同的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能力,学到了数学思想和方法。

■五、借力学生认知起点,挖掘数学文化内涵

从前测中发现,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教学,时间是宽裕的。为了让本课的教学内容更丰厚,挖掘数学文化内涵可以让课堂更智慧。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时间里,笔者用PPT分别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的“视窗法”、古印度的从高位开始算起的方法。用不到两分钟的微课,介绍“画线法”这一神奇的计算方法之后,并让学生尝试用“画线法”来计算“14×12”。即使是在课堂的尾声,学生学起来也是饶有兴趣的。这一竖式文化的介绍,让学生更全面、更立体地了解了乘法的竖式计算。

综上所述,在前测练习中摸清学生的认知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关注学生学习的愿望和需要,合理确立教学的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灵活调节教学内容与节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让数学课堂扎实有效。如此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基础开展教学,才能使得课堂扎实有效。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小学数学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打造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探究
生物“有效课堂”三步曲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