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对接教学策略

2021-04-27程五霞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程五霞

[摘  要] 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关注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塑造的当下,数学课堂的信息技术教学也要面向现代化、信息化,通过创设信息化情境、巧设信息化演绎、展开信息化训练、拓展信息化应用等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多点对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从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到如今的交互一体机、电子白板、甚至VR技术的渗透,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也随着科技发展不断进步。小学数学教师要紧跟现代教育发展潮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的渗透应用,从创设信息化情境、巧设信息化演绎、开展信息化训练、拓展信息化实践等方面入手,实现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改善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方式,增强学生数学课堂学习体验,推进数学学科教学的现代化。

■一、创设信息化情境,体现数学趣味性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具体的数学学习场景,从而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结合情境内容,生成相应的数学新知。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对接融合,使得教师在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传统情境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了更多选择。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导入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化资源,创设更具趣味性、生动性的信息化情境,调动学生数学情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将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教学的辅助手段,用信息技术配合各类传统教学情境创设,也能使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法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教学“复式折线图”相关知识时,教师联系当下“粮食安全”的社会问题,向学生展示了我国近些年粮食产量折线图、粮食浪费情况折线图等数字化资源,让学生谈一谈自己从折线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教师设置的情境问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学习体验畅所欲言,有的学生针对折线图中的一些具体数值,回答出某一年份的粮食产量、浪费量分别是多少;有的学生根据粮食浪费量的折线图变化趋势,提出要节约粮食,避免浪费的感想。教师结合学生个性化的回答,顺势切入折线统计图相关数学知识的解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学特点。

信息化教学情境是对传统情境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依托数字化资源,将更多“复式折线统计图”相关的图片素材融入课堂中,用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问题,启迪学生数学学习思维,为学生构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学认知表象提供支持,延展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深度,促进学生数学新知自然生成。

■二、巧设信息化演绎,增强数学直观性

直观性是信息技术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教师配合信息技术展开数学新知演绎教学,可以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直观,简化数学新知学习难度,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契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本就不够突出,学习数学定理、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等抽象性较强的知识时,容易受困于理解障碍,陷入认知误区中。教师立足课时教学内容的知识特点,巧妙设计信息化的新知演绎活动,把数学概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本质属性直观呈现给学生,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少走弯路”,更加快速、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学习主线,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在一些图形几何和动态变化较强的数学知识剖析中,教师配合信息化演绎展开教学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轴对称”概念时,教师对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在课堂导入环节展示教室窗户、黑板、课桌等图片素材,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这些图片元素,找到它们图形构成元素的相同特性。教师选择的物品图片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轴对称”这一图形特点,初步建构“轴对称”图形概念。教师完成新知演绎环节后,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恰当的拓展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列举一些生活中具备轴对称图形特点的物品素材。

教师立足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特点,做好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融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素材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建构“轴对称”数学概念前概念,经历生活物品到数学知识的抽象学习,再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思考生活中存在的“轴对称”数学特点的具体物品,使学生经历“具象—抽象—具象”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加深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印象,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三、展开信息化训练,提升数学交互性

一节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有高质量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做支撑。教师在数学课堂的训练环节对接信息技术教学,展开信息化数学训练,能够丰富数学课堂的交互形式,用人机交互的全新训练形式,增强学生数学课堂学习体验,激发和保护学生数学训练学习热情。教师依托交互一体机、电子白板的现代化信息教学设备,在课堂总结环节,围绕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数学训练活动,让学生到台前来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及解题成果,教师根据学生解题表现,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主要问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信息化训练是数学课堂训练教学的创新性尝试,小学生对这种新颖的训练活动载体有着天然的热情,教师要紧抓训练内容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体现信息化训练的独特教学价值。学习了“旋转”的概念后,教师课堂巩固训练环节用电子白板设备展开训练活动,借助几何画板软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构建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基础平面图形,点名不同层次学生到台前,按照顺时针旋转30°、逆时针旋转60°等题目的要求,用电子白板直接完成图形旋转操作。教师认真观察学生训练过程的学习表现,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解题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找到不同层次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知短板,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指导学生准确建构“旋转”的概念。

传统数学课堂训练模式主要以专项习题反复训练为主,训练模式较为单一,且生动性、交互性较差,限制学生数学训练学习效果。教师创新性地用电子白板设备展开“旋转”课时教學的训练活动,让学生通过人机互动,展示自己解决图形旋转问题的解题思路,能够暴露出学生的认知误区和思维短板,为教师课堂教学查漏补缺提供参照,提高学生对“旋转”概念认识的准确度。

■四、拓展信息化实践,彰显数学应用性

数学学科教学要着眼学生实践学习能力培养,教会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教师创新数学实践活动设计,融入一些信息化实践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意识,锻炼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信息化实践活动创设切点较为丰富,教师可以教材编排内容为抓手,选择一些信息知识相关的实践课题内容,组织学生根据教材阅读学习,完成信息化实践活动;也可以紧密围绕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设置一些拓展性的实践学习活动,依托计算机网络,丰富学生数学知识面,拓宽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

结束了《圆》这一单元学习后,小学阶段所有的平面图形教学都已经结束。教师梳理平面图形相关的数学新旧知识,创新课后作业设置,用信息化实践活动,巩固和强化学生平面图形学习认知,要求学生课下利用画图、几何画板等软件,构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的组合图形。家中有打印机的学生,可以将构建好的平面组合图形打印出来,标注好图形中的边长、高、直径等关键数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大小。家中没有打印机的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记录好计算过程,用电子版的形式,将实践学习成果发送到班级群中。教师整合学生递交的实践学习报告,从中选择出一些优秀的学习成果进行课堂展示,引领学生归纳总结各类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师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点入手,着眼学生旧知回顾和新知强化,组织学生在信息化实践活动中完成多种平面图形的组合建构和面积计算,能够加深学生各类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认知理解,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系统的数学认知体系,也锻炼了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培养了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情感。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多点对接,是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果,形塑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数学教学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小学数学教师加快教学观念转变,灵活运用创设信息化情境、巧设信息化演绎、展开信息化训练、拓展信息化实践等教学手段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增强数学学科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交互性、应用性,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数学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助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