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者

2021-04-27曹桂霞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发现者知识民主

曹桂霞

[摘  要] 民主的课堂,它不是放鸭式的课堂,而是在绕着学习任务,学生个性得以释放,人性获得保障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智慧的引领,让学生有机会交流,有机会争辩,更有能力去思考、去提炼,让学习真正发生,使学生成为一个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从而让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平等的对话,更闪烁着理性的灵光。

[关键词] 小学数学;知识;发现者;民主

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形成的探究之中,让他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者,是新时代数学教学的根本趋势,更是落实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诗意般的观察情境、探究情境、问题情境,以及实践探究情境等,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学习的研究之中,并通过一个个有效的、有趣的学习环节,促进学生的学习思考,引领他们学习举一反三,进而实现学习融会贯通,达到触类旁通等美好夙愿,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充满智趣,让数学课堂教学充盈着人性的魅力。

■一、建民主课堂,引活力学习

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所在,也是人本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基本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资源,精准地把握学情,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知识探究的第一位上去谋划,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具有平等的气息,也具有自由的芬芳。同时,还得努力建构民主式课堂,让自然对话成为必然,让倾听成为习惯,并以此激发每一个孩子内心的那份渴望,引发他们深入的信心与动力,使得整个数学学习活动更具主动性,也充满着活力与智慧。

如在三年级“千克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就得努力营造一个学习互助、资源共享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在民主式的课堂上更好地交流,更有效地进行思维碰撞,从而使得课堂学习活力不断迸发,也让学习实效大幅度提升。

师:课前有一组预习任务,完成得怎样?有没有信心展示一下呢?

生:我看到一小袋泰国香米是5千克。

生:我发现一小盒酸奶是250克。

生:我发现一袋薯条上面写着78g,开始我不知g是什么意思,问了爷爷,他说,78g就是78克。

生:我妈妈刚买的一桶花生油是4千克。

……

师:你们课前的预习真的很用心。听了这么多的介绍,有没有一些新的感悟啊?

问题让很多学生暂时一愣,随即就进行了小组议论。

生:我发现比较重的物品都是用千克来表示,如一桶花生油4千克等,而且数字还是比较小的。

生:是这样,用克表示很轻的,尽管数字很大,但是它不是很重的,像250克、78克这些都是比较大的数字了,可是它们却是很少的,也是很轻的。

生:千克是用字母kg表示,克是g来表示,也是有明显区别的。

……

师:你们的分析真的很有眼光,也很深刻。的确是这样的,表示一般物体的都是用千克作单位的。想想,千克又叫作什么?你还在哪里见过?

学生们在问题的指引下积极地讨论着,有的在阅读教材,有的在查找预习任务单上的内容。

……

案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汇报预习学习情况,让尽可能多的孩子都能投入到学习交流中来,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丰富学习视野,更能促进学思的融合,让整个学习活动平添几分理性,也多几分温馨。其次,教者把学习的主体聚焦到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汇报活动、交流争辩等活动中,更多感知千克和克的存在,并在审视具体物品的重量过程中感悟千克的存在,积累更多的关于千克的感知,从而形成较为厚重的千克表象,为后续深入学习、科学建立千克的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师没有过度地追求教学的进度,也没有过多地介入学生的交流活动等,让整个学习活动多了一份平和与安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使得整个学习更加民主,更加和谐。

■二、创探究情境,促深度学习

创设必要的探究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深入的重要措施。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情境,诱导学生投身于学习研究之中,让他们逐渐成为教材和课程的开发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从而促使探究学习的形成,实现理想数学课堂的打造。

如在“圆柱的体积计算”练习教学中,教师就得创设相应的探究学习情境,引领学生们在相应的练习中学习探索,从而更好地巩固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积累有关圆柱体积计算的学习经验,使得他们能够主动地投身于问题研究的探索之中,让学习更富活力。

师:刚才我们一起练习了这么多的圆柱体的体积练习题。那下面的问题,你能进行分析与思考吗?

课件呈现问题:金苹果农业合作社,准备建造一种塑料大棚,大棚的正面是一个高2米的半圆状的圆柱体,长度50米。问建造这个大棚需要塑料布多少平方米?每一个大棚的空间有多大?

问题已经发生了变化,它由常规的圆柱体变成了一种塑料大棚。尽管有鲜活的、具体的大棚图景,但是对于学生来讲,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生:我们小组认为,需要的塑料布,它是由3部分构成的,2个半圆,1个圆柱的侧面的一半。也就是π×22÷2×2+2π×2×50÷2。

生:你看看你們的算式,先÷2,后又×2,是不是啰唆啊!大棚的前后面,合起来不就是一个圆吗,干吗要先算半个圆,再算半个圆呢?侧面的一半,就是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再乘高就可以了,所以直接用πr×h,不是更简单一些吗?

学生的质疑,和不同思考的展示,给更多学生以启迪,也诱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

师:你们的观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要较为简洁地解决问题,我们就得多思考,学会从不同的方法中找到更合理、更有效的方法。那这个大棚的空间多大,是要计算什么呢?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空间大小就是指大棚的体积,它呈半圆柱状,所以是圆柱体的体积一半。

……

生:我们认为,如果把大棚想象成积木状,一切为二,就能拼成一个半径是2米,长度是50÷2=25米的圆柱,这样就能更好的计算体积了。

……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既有共性的因素,也应有个性化的因素。他们对问题的研究不只是简单的接受或程式化的学习,不时也会释放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重视探究学习的引导,给予学生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质疑的机会,有创新学习思考的机会等,从而能够促进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

案例中,教师不惟学生既有的学习答案,而是采取等待的策略,让学生在质疑中获得更有效的启发,让学生进入到一个更为灵动的状态。如,案例中学生对塑料布的解答的质疑,无疑会使求这类表面积的问题解决思路更清晰,方法更优化,使得整个学习既有挑战性,也充满情趣。对于大棚体积的计算,教者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不急于评价,而给更多的学生有一个再创造的机会,从而使得学习思考更透彻,问题研究更有灵性。

■三、设开放情境,诱创新学习

问题研究和解决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会激活更多的知识、经验与思维,对问题进行更为细致的解读、分析,从而找到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中所隐含的关键知识点,并应用对应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善于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使得他们的数学思维变得更活跃,学习成效更显著。

如在五年级“小数的四则混合计算”教学中,教师就得灵活地运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设计相应的开发式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探究中促进问题研究的深入,促进他们数学思维得到应有的锻炼。

师:屏幕上是一组长方形,它们的长都是3.5厘米,宽都是1.2厘米。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问题?

生: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这个太简单了。我们的思考是,把2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时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面积又是多大呢?

生:你们的问题很好,它有2中拼法,一种是把长方形上下拼成长方形,另一种是排成一列,拼成长方形。

生:哦!我明白,要复杂点,就需要把几个长方形拼一拼,这样就难一些。

……

生:我看周长是有点难度的,因为拼图中有许多边不再是拼成长方形的周长了,而面积没有那么复杂,就是用一个面积乘几就可以了。

……

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思考,从而实现问题解决多元化,也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相应的锻炼与提升。

案例中,教师把小数的混合运算巩固学习与长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融合起来,不仅能改变练习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而且还能刺激学生的思考,促进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学生提出最基本的长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时,就招来了学生的质疑,质疑为学生的拓展学习开启了新一扇窗户,从而使得开放式研究成为可能。当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考时,也就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空間,使得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同时,也会让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切有利的机会,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与合作,让他们的智慧被激活,让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究者,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更有成效,数学素养发展更加稳健。

猜你喜欢

发现者知识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发现者”卡纳里斯的法律方法论
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做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
三位引力波发现者分享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