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表征,建构分数意义

2021-04-27施蒙蒙周兴苗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建构

施蒙蒙 周兴苗

[摘  要] 分数是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中重要的知识内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学生数概念发展的基石。文章基于分数定义的剖析、教材研读和学情分析,制定了“感知—具化—深化”三个维度的教学环节,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入手, 通过多维表征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抽象的过程,深刻理解单位“1”,正确构建分数的意义,为学生后续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多维表征;建构;分数意义

■一、课前思考

分数是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中重要的知识内容,分数定义的理解是学生数概念发展的基石,也为日后学习分数的计算及应用奠定基础。分数该怎样定义呢?虽众说纷纭,但较为集中认定的是张奠宙教授概括的如下四种。一是份数的定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二是商的定义:两个整数相除的商(除数不能为0)。三是比的定义:分数是整数p与整数q(q≠0)的比。四是公理化定义:分数就是有序的整数对(p,q),其中q≠0。另外,史宁中教授认为,分数的两个作用是作为一种有理数参与运算和以比的形式出现的数,分数的本质在于它的无量纲性;而刘加霞博士则认为,分数是分数单位累加的结果,是先分再数的数,这样就将整数与分数沟通起来了。

总而言之,分数的定义是多样性的。要正确理解分数,就要试着去理解分数定义的多样性。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安排。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分数的“份数定义”,五年级引入分数的“商的定义”,而对于比的意义和公理化在小学阶段并未明显涉及。分数定义的多样性意味着我们在促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时,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它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过程。每一堂课都应成为这一个工程中的一环,一环紧扣一环,才能促使学生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解。

本文的“分数的意义”是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的起始课时,它是对学生三年级时分数定义的提升,又是开启商的定义学习的序幕。因此,这一堂课在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是进一步打开分数理解的大门。

■二、实践与评析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与学生的解读,笔者认为,本课要做的是对经验进行理性提升,使得零散的分数理解走向系统体系。首先,我们要实现的是对单位“1”的完整理解。要将学生脑海中零散的对象聚类,同时要扩展学生对单位“1”的认知。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图形、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多个物体等世间万物都可以看作“1”而平均分,从而得到分数。其次,要建立分数的“过程性”理解,即“确定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得到分数单位—得到分数”的分数理解。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制定了“感知—具化—深化”三个维度的教学环节,采用图形、文字、符号等多元表征方式,来构建分数的意义,进行数学表达。具体的教学实践如下:

1. 实现单位“1”的完整理解

(1)感知——自主表征,感悟“1个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

1)自主表征■。

①回顾旧知。

师:我们认识了分数,你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

②表征■。

师:用画一画、写一写等方式,把你心目中的■表示出来。

师:你为什么这样表示■?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评析:本环节旨在通过一个问题和一个操作活动,唤醒学生对分数知识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经历思考、多元表征、交流等学习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欲望,学生对分数的认知跃然纸上,生成丰富的学习资源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做好准备。这样的导入设计真正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以生为本,以生成为导向,学生表现出的对分数的表征能力远远高于教材的设计,为后面的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①展示学生的作品:

一个正方形的■    一条线段的■

四个苹果的■      一句话描述■

②感知■的含义。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表示出来的■,你是怎么表示的?大家交流一下。

规范语言描述:把(    )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

引导总結:看来一个图形、一条线段,以及这样的4个苹果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它的■。

3)比较、小结。

①整体展示学生的作品。追问:我们继续观察这些作品,为什么这些不一样的方式都可以表示出■?

②小结:像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是一个物体,这条线段可以看作一个计量单位,4个苹果是一些物体。数学上像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它的■。

评析:通过前测,发现学生画图表征分数的水平是非常高的,但学生语言描述总会遗漏一些元素,最薄弱的两个点就是“平均分”与“谁的几分之几”。为了更好地利用学生生成的素材,为分数意义的进一步深度构建提供语言与直观支撑,把这一环节定位为:整体展示、规范语言、图与文字的一一对应。基于学生生成的差异资源,通过“为什么这些不一样的方式都可以表示出■”这样一个问题指引学生去思考、去重构知识,学生结合直观的图示、异同的辨析,通过对■这个分数意义的初步理解,感悟什么是“一个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

(2)具化——深度表征,理解“一个整体”,内化分数的意义。

环节1:深度表征■。

1)深度表征,理解单位“1”的概念。

①学生尝试。

师:请根据自己对四分之一的理解,表示出这几幅图的■。

②组织反馈。

师:你是怎么表示■的?

③讨论交流。

师:为什么都表示■,一会儿涂的是1个圆,一会儿涂的是 2个圆,一会儿涂的又是3个圆,这是怎么回事?

生:因为每次平均分的总数不同,所以每次表示■的圆的个数也不同。

师: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出其中的一份,整体的数量在变化,一份的数量也在变化。这个整体还可以是几个圆呢?

生:20个、24个、100个……只要是4的倍数就可以。

追问1: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可以是1个。

生:我觉得还可以是半个。

追问2:可以是半个吗?

生:可以的,只要把半个圆看作一个整体,也是能够平均分成4份的。(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看来,不管圆的数量是多少,我们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只要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2)理解单位“1”。

师:在数学上,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作单位“1”。(板书:单位“1”)

师:我们现在回顾刚才研究的■,你能分别说出■的单位“1”吗?

环节2:提升练习。

设疑:两次都是吃了■,为什么吃的块数会不一样?

小结:是的,从图上我们可以直接看出,单位“1”的具体数量不一样,同样的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就不一样。

评析:本环节组织学生对■进行深度表征。通过对三幅图涂一涂、议一议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知“一个整体”,结合“这个整体还可以是几个圆”等几个问题的追问,学生既关注了“一个整体”所表示的数量不断变大,又兼顾了“一个整体”所表示的数量不断变小,当学生感悟到半个圆也可以是“一个整体”时,学生已经对“一个整体”真正理解了,单位“1”的概念也自然建立了。经历这样的数学活动,学生对■和单位“1”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接近概念的本质。“提升练习”的设计主要是内化单位“1”,进一步凸显量率的对应关系与单位“1”的具体化认知,为后续研究分数的其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经历这两个环节的深度表征过程,实现单位“1”的完整理解。

2. 建立分数的过程性理解

(1)理解分数的概念。

1)规范语言描述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继续观察这8个圆,这里你还能找到哪个分数?

生:■。

师:是的,学习了单位“1”后,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的含义:把8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表示。

师:图5右边的两幅图的涂色部分分别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这个分数的含义是什么?大家先写一写再说一说。

2)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研究了这么多分数,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

①组织学生讨论交流;②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教师引导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分数的意义。(板书:分数的意义)

3)观察比较,明确分数单位概念。

①比较■和■。

师:仔细观察图5,这个■和■有什么关系?

生:我发现3个■是■。

②理解分数单位。

师:■表示这样的一份,■里面就有这样的3份。在数学上,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所以■就是一个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就是■,它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师:请大家观察图5右边的两幅图,你现在会找分数单位吗?像刚才那样,完整地说一说。

(2)沟通分数单位与整数单位。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师:同学们,现在把一个长方形看作单位“1”,这些图示你能用一个合适的数表示吗?

①学生独立完成;②全班交流。

师:这是单位“1”,现在整体来观察这五个数,你有什么想法?

生:把一个长方形看作单位“1”,只要满几个单位“1”,就可以用几来表示。不满一个单位“1”的,只能用分数表示。

师:看来这个单位“1”真厉害,它一个一个地累积起来就是我们认识了的整数,当不满一个单位“1”时,就要用分數来表示。

2)在线段上表示出这些数。

师:在0到1这段上你能表示哪些数?

①学生独立完成;②全班反馈交流。

生:把0到1这一段平均分成5份,再表示出这样的一份,就是■,后面第三格是■,第四格是■。

生:把这条线段向后延长1倍,那个地方就是2,再延长1倍,那个地方就是3了。

师:如果在0和■的正中间再找一个点,这个点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也就是把0到1这段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就是■。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分步演示课件,最终成图7。

3)小结。

师:我们根据单位“1”,找到了■,后面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累积起来就能得到五分之几,还能确定2、3……这些整数的位置,我们学习过的数都能在这样的直线上表示出来。

评析:有了前面单位“1”的完整性理解,第一环节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概括和分数单位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教师只要用规范的语言适当引导即可。第二环节是教学部分的拓展练习,借助单位“1”沟通了整数、1、分数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单位“1”的累加就能得到整数,单位“1”的平均分就能得到分数,发展了学生的数概念。数轴的应用,为分数的另外一种定义的引入埋下了伏笔,学生经历这两个环节的活动过程“确定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得到分数单位—得到分数”,真正建立分数的过程性理解。

3. 多维表征,深化融合分数的意义

根据图8,你能创造一个分数吗?先画一画, 再写出这个分数。

①学生独立完成;②同桌交流;③全班反馈。

师:请这些作品的小主人来分享自己创造的思路吧!

生:我创造了■,把这6个机器人看作單位“1”,再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

生:我创造了■,我把这6个机器人看作单位“1”,再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3份就是■。

生:我创造了■,我把这6个机器人看作单位“1”,再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就是■。

师:讲得都很完整。老师这里还有这样的两个分数,你们能看懂吗?自己先独立想一想,我们再来交流。

生:第一幅图的■表示把5个机器人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了其中的2份。

生:第二幅图的■表示把4个机器人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其中的3份。

师:是的,大家都能看出这两个分数表示的意义,那从这两个分数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生:老师,我明白了,用6个机器人创造分数,不一定要把6个机器人看作单位“1”,可以把其中的几个看作单位“1”,这样也能创造出分数。

生:老师,要创造一个分数,只要先确定把几个机器人看作单位“1”,再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出其中的几份,就能创造出分数了。

师:嗯,大家都很善于思考。创造一个分数,我们既要关注单位“1”是什么,还要关注什么?

生:单位“1”被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了这样的几份。

师:嗯!观察这些创造的分数,大家想一想,分数的分母由谁决定,分子又由谁决定?

生:单位“1”平均分的总份数就是分母,表示其中的份数就是分子。

(板书:单位“1”■分数)

评析:本环节设计了开放性的学习活动——结合6个机器人创造一个分数,让学生在画图创造分数的过程中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这是一个把学生对分数概念理解后物化的过程,也是对分数意义进行多维表征的过程。在第一层次(把6个机器人看作单位“1”)创造分数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追问,打破把6个机器人看作单位“1”的思维定式,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确定了单位“1”、平均分的总份数、表示的份数,就能创造一个分数,深化融合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分母、分子等概念的含义,提升了分数意义的符号化与语言表征的水平。

■三、结束语

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螺旋上升逐步内化的过程,教师要理清分数概念的多维定义,领悟教材编排的意图,把握学生的学情。教学中遵循“感知—具化—深化”的思路,通过多层次、多维度表征■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数学活动,通过抽象与概括把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深刻理解单位“1”,正确构建分数的意义,真正经历“数学化”,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而高效的课堂。

猜你喜欢

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建构几何模型高效解题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