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发展现状研究

2021-04-27袁艺青蒋兴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年3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队伍实验室

袁艺青,蒋兴浩,李 霞

(上海交通大学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上海 20024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和地方政府逐年加大对高校的建设投入。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确认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近年来高校实验室硬件设备环境明显改善,仪器设备的数量及配置水平日益提高。相当数量的高校实验室已经逐步向世界一流硬件环境的综合型教学科研创新基地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教育经费投入总额为50 175亿元,其中高等教育投入13 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9%[1]。

一流的实验室建设需要一流的实验技术队伍来支撑。实验技术队伍作为实验室的中坚力量,是支撑实验教学、人才培养及创新性研究工作的主要承担者[2-3]。国家相继发布了《关于在部分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系列文件,为实验技术人员发展提供了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已然成为高校新一轮改革的重点内容。

近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在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上实施了改革与创新,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4-5]。但整体而言,实验室的软实力建设进程相对滞后,且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我国不同地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性。在调研实验技术队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实验技术队伍发展的共性与差异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实验技术队伍发展建议。

1 研究方法

为深入了解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改革和发展现状,关注不同地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发展的共性与个性,课题组设计调研问卷,向相关高校发放,共收到50所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有效问卷反馈。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等,从多个方面反映了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发展现状。

2 实验技术队伍现状

2016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统计数据显示,每所大学平均拥有实验室59个,实验室使用面积平均为90 301.2 m2。每所大学平均有179名实验技术人员,占校本部教职工总人数的5.21%。

在本次调研的50所高校中,地方高校占32%,教育部直属高校占50%,其他部属高校占18%。调研高校基本覆盖中国东、西、南、北各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占8%,华北地区占16%,华东地区占46%,华南地区占4%,华中地区占12%,西北地区占4%,西南地区占10%。研究样本高校全日制在校生平均人数36 073人,编制内教职工平均人数为5 062人,其中,编制内实验技术人员251人,仅占编制内教职工总数的4.95%。综合分析发现,不同地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在人才引进、队伍培训、职称晋升及评价激励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存在较大差异。

2.1 实验技术队伍晋升发展渠道不畅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晋升发展直接影响队伍的稳定性和发展。68.7%的受调研高校打通了实验系列晋升正高级职称的通道,其中63.6%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1.2%为其他部属高校,15.2%为地方高校。19世纪9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抓住改革机遇,最早设立实验技术人员正高级职称。有些高校没有打通实验系列正高渠道,实验技术人员只能转向晋升其他系列正高岗位,如教师系列、研究系列等。2015年以后,部分高校开始着手研究实验系列职称改革,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纷纷设置实验系列正高级岗位。总的来说,多数高校开始逐步打通实验技术人员正高级职称晋升的通道,教育部属高校走在前列。

进一步研究高校所在地区与高校设立实验系列正高职称的关系,运用SPSS卡方检验分析数据发现,不同地区高校关于设立实验技术系列正高级职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7)。其中,华东和华南地区未打通实验系列正高级职称岗位通道的高校比例占40%以上。正高级职称晋升通道受阻,可能导致实验技术人才的流失,极大影响了实验技术队伍的良性发展。

不同地区高校在实验技术队伍职称评审细则上存在一定共性和差异性。80%受调研高校都将实验室实际工作内容和工作年限作为评审要求。华东地区高校弱化学历学位和论文成果要求,增加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65%的华东高校已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华中和西南地区相对其他地区而言,依旧比较重视学历学位和发表论文、研究成果要求(见图1)。

图1 不同地区高校实验系列职称晋升要素

不同类型高校在实验技术队伍职称评审上着重点也有所差异。总体而言,90%以上的调研高校都将实验室实际工作作为第一评审要素。88%的教育部属高校还将工作年限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地方高校在关注工作年限的同时,弱化发表论文数量,将重点放在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上。

2.2 实验技术队伍考核评价地区差异较大

考核评价是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决定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定位和职业发展。通过调研分析高校现有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同地区高校在实验技术队伍考核评价指标上各有侧重(见表1)。东北地区高校有别于其他地区,在考核评价过程中除了实验室工作内容和业绩等定量评价外,还注重师风师德等定性评价;西南、华南地区高校考核更加偏向于分析测试服务、仪器设备操作及维护管理;华东地区更加注重实验技术研究工作;而华中地区高校强调标志性教学成果、发表论文及专利数等定量评价指标,可能会给该地区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带来一定工作压力,进而产生一味追求课题项目、论文成果而忽略了工作实际的现象。

表1 不同地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考核评价的关键性指标(%)

2.3 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不足

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作为实验室的领军人物,活跃在实验室工作第一线,组织开展基础性实验技术和前瞻性实验科学研究,在实验队伍建设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为高校实验技术研究做出重大贡献。高水平人才的引进有助于优化实验队伍结构,提升队伍整体水平。在调研高校中仅有32.1%的高校近5年内成功引进高水平实验系列人才,其中教育部属高校占大多数。引进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困难是当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引进人才的渠道稍显单一,调研结果显示88.9%高校实验技术人才来源为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从国外和企业引进的人才非常少。实验技术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顶尖人才缺失。此外,调研发现高校实验技术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华南、西南和东北地区成功引进高层次实验技术人才相对容易,而华中和西北地区高校引进高层次实验技术人才较为困难。

随着实验技术日益更新,“高精尖”仪器不断引进,按照“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技术队伍急需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管理水平以满足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6]。大多数受调研高校对实验系列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养未得到重视,缺乏常态化培养机制。仅有44.0%的调研高校在校内组织或委托其他高校机构对实验技术队伍进行培训。70.8%的高校近5年内从未组织过实验技术队伍出国进修。华北、华东、华中地区高校更加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定期组织培训的比例更高;而东北、西北及华南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相对不足,比例均在10%以下,不利于队伍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地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见图2)。此外,实验技术人员出国进修机会较少是所有地区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缺乏广泛的技术交流,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知识体系局限于国内,难以与国际接轨。

图2 不同地区高校组织实验技术队伍培训情况

3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建议

调研显示,不同地区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为建设与一流大学发展相适应的实验技术队伍,全面统筹推进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改革,缩小地域化差异,基于对调研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广泛开展文献调研及深入研究,立足工作实际,从人才引进、培养培训、职称评审、激励机制4个方面就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出建议,目标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技术队伍。

3.1 构建多层次梯队,加强人才引进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实验技术岗位职责和要求,科学计算队伍规模,合理设置岗位,逐步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结构[7-8]。采用多元化用人方式,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2,9],多渠道、有规划地引进不同层次优秀实验技术工作人员,做好人才规划和储备工作,特别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加大引进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力度,特别是华中、西北及东北地区,加快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及服务保障,树立一批标杆式人物,在实验技术队伍中起到骨干带头作用,引领整个队伍向更高水平发展。结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并完善符合地方和学校特色的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本校急需和紧缺领域的高层次优秀骨干,搭建好人才梯队的“顶峰”。

拓宽人才引进范围,与国际接轨。结合实际和地区特色,西部地区需加快完善地方引才计划,从“引”到“留”再到“用”,关注海归及海外实验技术人才的特殊发展需求,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技术平台。

3.2 开展多样化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努力缩小实验技术队伍综合素质的地域差异,有计划、分批次、多形式地组织实验技术队伍进行培训,形成岗位培训常态化和知识体系阶段性更新机制。着重加强东北、西北及华南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和地方高校组织实验技术队伍培训的力度,采用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的形式[10],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技能相辅相成,加快提升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11]。

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建立健全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国际化培养方案,定期组织实验技术骨干赴国外一流实验室进修培训、学习优秀管理经验[12];鼓励实验技术人员通过公派和自费等多种形式出国研修[13-14];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开展实验技术交流合作,开阔眼界和思路,逐步推进实验技术队伍内涵式发展转变。

3.3 实施多元化评价,突出岗位创新

正确评价和认可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是保证队伍工作积极性的关键。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将实验技术队伍绩效评估与教师、科研系列区分。制定能充分反映实际工作成效的评价方案,坚持全面、合理、真实反映实验技术队伍工作业绩。

分类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推动评价方式和考核指标多元化。根据高校实情,制定符合岗位工作实际的考核标准及职称评审方案;充分考虑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属性,科学合理确立实验技术队伍考核指标,既要有定性评价、也要有定量评价。建议华中、华北地区高校在设计实验技术队伍考核标准时,逐渐淡化发表论文指标,综合考虑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在实验室管理、教学改革、仪器设备维护方面的工作表现。而西北、华南地区高校应多注重实验室安全管理。针对岗位实际内容进行分类考核,有助于激发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岗位工作活力,提高自我认知感和工作价值感。引导实验技术人员自我发展,自主创新性地开展实验室工作。

健全职称层级,打通实验序列正高级晋升渠道。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指导,逐步打通实验技术队伍正高级职称晋升渠道,明确申请条件和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实验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的平台和通道[15-16]。

3.4 注重多维度激励,稳定实验技术队伍

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实验技术人员不同层次需求。因地制宜,逐步形成符合地区发展、基于高校实情的激励体制,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荣誉感以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实验技术队伍薪酬制度,设立实验系列荣誉职衔和岗位激励增量,合理设置实验技术人员薪酬比例,实现实验技术队伍与教师队伍薪酬联动增长。

研究探索建立适合实验技术队伍特点的人才奖励计划,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强实验技术人员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在省(市)校院三级层面设立实验技术创新研究类课题,鼓励实验技术人员从被动为实验服务,主动向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技术工作研究转变,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

4 结语

实验技术队伍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重要使命。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际学术前沿和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方向,高校需充分发挥实验技术队伍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支撑作用,服务交叉学科与科研创新的互动融合,推动关键技术和重大科研问题的解决。通过构建多层次梯队、开展多样化培训、实施多元化评价、注重多维度激励等方式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面统筹推进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改革,缩小地域化差异,全力打造与一流大学发展相适应的一流实验技术队伍,加速双一流大学建设。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队伍实验室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