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GdF4:Yb3+,Er3+纳米晶的温度传感特性实验教学设计
2021-04-27缪菊红裴世鑫杨欣烨
缪菊红,裴世鑫,杨欣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a.化学与材料学院;b.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南京 210044)
0 引言
基于荧光强度比(FIR)技术的温度传感,因具有精度高、响应快、易于集成等优点,且可用于强电磁场、腐蚀性等恶劣环境,近年来成为光学测温领域的研究热点[1-3]。FIR可通过上转换发光过程获得,上转换发光是一种反Stokes发光现象,吸收2个或3个长波长的光子,而发射一个短波长光子。和以紫外光为激发源的下转换发光相比,上转换发光具有成本低、生物损害小、穿透深度大、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在光学测温领域独具优势[4-5]。
上转换发光材料通常由基质、激活离子和敏化剂组成。常用的激活离子为Er3+、Ho3+和Tm3+离子,但它们不能有效地吸收近红外光。Yb3+离子在980 nm附近具有高吸收截面,常用作敏化剂,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激活离子,从而提高上转换发光效率。发光基质主要有氟化物、氧化物、卤化物和硫化物等。其中,氟化物(如NaGdF4)的声子能量低,激活离子无辐射跃迁几率小,上转换发光效率高[6],是上转换发光的优良基质。
目前,FIR光学测温研究较多的是热耦合能级[7-9],其能级带隙在200~ 2 000 cm-1。Er3+离子的两个热耦合能级2H11/2和4S3/2常用作FIR 温度传感,因为它们能级带隙大、绿光发射强、两个发射峰重叠小。测温灵敏度通过FIR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确定,是温度传感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表明,掺杂Er3+的上转换纳米晶的传感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基质。此外,降低激发能、减小纳米晶尺寸有利于测温灵敏度的提高[10]。而且基于纳米晶上转换发光的FIR测温,空间分辨率更高。因此,合成纳米晶并研究其温度传感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上转换发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设计了NaGdF4:Yb3+,Er3+纳米晶制备、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特性的综合实验。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Er3+掺杂浓度的NaGdF4:Yb3+、Er3+纳米晶,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样品的晶体结构,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利用荧光光谱仪(PL)测试样品的变温上传换发射光谱,研究基于FIR的温度传感特性,并探讨上转换发光机制。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试剂:Gd2O3(99.99%),Yb2O3(99.99%),Er2O3(99.99%),HNO3(分析纯),NaF(分析纯),NaOH(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
仪器:磁力搅拌器,烘箱,加热台,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仪,980 nm激光光源。
1.2 实验方法
1.2.1 NaYF4:Yb3+,Er3+纳米晶的制备
采用水热法制备NaGdF4:Yb3+,Er3+纳米晶,其中Yb3+的掺杂量固定为10 mol%,Er3+的掺杂浓度为0.1、0.3、0.5、1.0、1.5 和2.0 mol%。实验中,首先将Gd2O3、Yb2O3、Er2O3用过量的HNO3溶解,加热除去多余的硝酸。待溶液冷却后,用蒸馏水溶解,分别配制成0.4 mol/L 的Gd(NO3)3和Yb(NO3)3、0.1 mol/L的Er(NO3)3溶液。按配比量取稀土硝酸盐溶液,加入20 mL蒸馏水和适量柠檬酸,柠檬酸与稀土离子的摩尔比为1∶1,搅拌后得到澄清溶液A。称取NaF(F-离子与稀土离子的摩尔比为9∶1),溶于10 mL蒸馏水中,得到溶液B。在搅拌同时,将溶液B滴加到溶液A中,得到白色悬浊液,用NaOH溶液调pH至中性,搅拌10 min后,将悬浊液转移至50 mL反应釜中,在180℃水热反应20 h。反应结束后,离心沉降收集白色沉淀物,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2或3次后,在75℃隔夜烘干,研磨后即得到NaYF4:Yb3+,Er3+纳米晶。
1.2.2 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表征
采用德国Bruker公司D8 Advance型X-ray衍射仪对样品的物相结构进行分析,辐射源为Cu Kα线(λ=0.154 18 nm)。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的Hitachi S480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上转换发射光谱利用美国海洋光学的MAYA 2000PRO型高灵敏度荧光光谱仪测试,采用北京凯普林光电有限公司的980 nm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激发源,激发功率为50 mW。变温光谱测试时,利用加热台配合热电偶进行升温和控温。
2 结果与讨论
2.1 物相分析
图1 是不同Er3+含量NaGdF4:Yb3+,Er3+纳米晶的XRD图和NaGdF4的标准衍射谱。由图可见,各样品的衍射峰均与NaGdF4标准卡片(JCPDS 27-0699)相吻合,说明样品均为六方相NaGdF4,掺杂Yb3+和Er3+离子没有改变晶体的结构。XRD衍射图中没有出现其他相的衍射峰,说明样品为纯相,掺杂的Yb3+和Er3+离子成功掺入晶格,替代了Gd3+离子的点位。由Scherrer公式D =0.89(λ/β)cos θ,其中λ =0.154 nm,β为衍射峰的半高宽,θ为(110)衍射峰对应的布拉格角,D为晶粒的平均粒径,估算得到样品的平均晶粒尺寸为46~52 nm,样品的晶粒尺寸随Er3+离子掺杂量的改变相差不大。
图1 NaGdF4:Yb3+,Er3+纳米晶的XRD 图
2.2 微观形貌
图2是样品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样品颗粒的形貌和尺寸相近,都是由一些类似于球状或棒状的颗粒组成,颗粒边界有轻微的熔融团聚现象,2或3个颗粒团聚在一起,形成棒状。随着Er3+离子掺杂量的增加,团聚现象更为明显。此外,从SEM图中可以看出,样品的颗粒尺寸~50 nm,这和XRD衍射的计算结果吻合。
图2 NaGdF4:Yb3+,xEr3+纳米晶的SEM 图
2.3 上转换发光
NaGdF4:Yb3+,Er3+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射光谱如图3所示,激发光源为980 nm激光器。从图中可以看到,样品的发射光谱由510~560 nm的绿光发射带和630~685 nm较强的红光发射峰组成。其中521和542 nm的绿光发射分别归属于Er3+离子的两个热耦合能级2H11/2和4S3/2向基态4I15/2的能级跃迁,654 nm 的红光发射来源于Er3+的4F9/2→4I15/2跃迁[7-8,10]。不同Er3+离子掺杂量的样品,红光和绿光发射峰的位置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发光强度均随Er3+离子掺杂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1.0 mol%时达到最大。这是因为当Er3+离子掺杂量超过临界浓度时,发生Er3+离子之间的交叉弛豫,使发光猝灭,发射峰强度降低,即发生浓度猝灭[11]。
图3 NaGdF4:Yb3+,Er3+纳米晶转换发射光谱
图4 Yb3+、Er3+离子的能级及能量传递过程图
图4为Yb3+、Er3+离子的能级及上转换发光机制。Yb3+离子用作敏化剂,其能级结构简单,只有2F5/2和2F7/2两个能级,吸收截面覆盖800~1 000 nm很宽的范围。在980 nm激光的激发下,Yb3+离子先吸收一个近红外光子,被泵浦到激发态2F5/2。因为Yb3+离子的2F5/2和Er3+离子的4I11/2能级很接近,可有效地将能量传递给Er3+离子。当Er3+的4I11/2能级再吸收一个光子时,即可被泵浦到更高的激发态4F7/2,4F7/2能级不稳定,会无辐射跃迁到2H11/2或4S3/2,当它们向Er3+离子的基态能级4I15/2跃迁时,就会产生相应的绿光发射,对应2H11/2→4I15/2(521 nm)和4S3/2→4I15/2(542 nm)发射峰。Er3+在654 nm 的红光发射归属于4F9/2→4I15/2能级跃迁。可从Er3+离子的4S3/2无辐射跃迁到4F9/2,或者Er3+离子的4I11/2能级无辐射跃迁到4I13/2能级,再吸收一个光子后,被泵浦到4F9/2,产生4F9/2→4I15/2的红光发射。
2.4 温度传感特性
基于FIR技术进行温度测量时,需要同时具备较高的发光强度和灵敏度。为此,本文选择发光最强的样品,即Er3+掺杂量为1.0 mol%的样品,进行温度传感性能研究。图5为样品在293~573 K范围内,升温过程中的上转换发射光谱。为方便比较,各个温度的发射光谱均以654 nm的发射峰强度进行了归一化处理。从图中可见,随温度的升高,521 nm处的绿光发射峰变化不明显,而542 nm的绿光发射强度迅速降低,两者的强度比I521/I542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可利用I521/I542的荧光强度比进行温度标定。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521 nm 的绿光(2H11/2→4I15/2)和542 nm 的绿光(4S3/2→4I15/2)的发射峰积分面积,根据玻尔兹曼分布律,这两个热耦合能级发射峰荧光强度比满足[13]:
式中:I521和I542分别表示绿光发射峰的积分强度;ΔE为相应能级之间的能级间隙;kB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A为常数。
图5 NaGdF4:10%Yb3+、1.0%Er3+样品的变温发射光谱
用式(1)对这两个热耦合能级的FIR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进行拟合,拟合曲线如图6中实线所示,图中的方点为实验数据。可以看到,随着温度从293 K升高到573 K,掺1.0 mol%Er3+样品的I521/I542比值逐渐增加。这是因为Er3+离子的2H11/2和4S3/2属于热耦合能级(ΔE =736 cm-1),温度升高后,根据玻尔兹曼分布律,电子更容易泵浦到能量较高的2H11/2能级以达到准热平衡。此外,4S3/2→4I15/2的非辐射跃迁几率增大,因而542 nm的绿光发射显著减弱,使I521/I542比值增大。根据式(1)拟合后得到掺1.0 mol%Er3+样品中ΔE/k=989.2 K-1,可计算得到样品中Er3+的2H11/2和4S3/2能极差为686.7 cm-1,略小于Er3+离子实际的能极差736 cm-1,这可能是光谱记录过程中,激光功率的波动或者基质对荧光的自吸收所导致,在NaY(MoO4)2:Yb3+、Er3+荧光粉中也存在相似现象[12]。
图6 两个绿光发射峰的荧光强度比随温度变化图
此外,灵敏度S是评估传感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可用绝对灵敏度SA和相对灵敏度SR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IR为荧光强度比。图7给出了在293~573 K温度范围内,NaGdF4:10%Yb3+、1.0%Er3+纳米晶的灵敏度与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到,样品的SA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476~513 K近37 K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最大值3.8×10-3K-1。SR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室温附近具有最大值,其最大值为1.153%K-1。
图7 SA和SR随温度的变化图
表1将本样品的实验数据与文献中报道的基于Er3+离子热耦合能级的温度传感性能进行了比较,其中各个基质材料中均共掺杂Yb3+/Er3+。经对比发现,本样品的SA数值居中,但SR优于大部分的文献报道。此外,NaGdF4:10%Yb3+、1.0%Er3+纳米晶的发光很强,因此,该材料可用作基于FIR的光学测温材料。
表1 基于Er3+离子热耦合能级温度传感性能比较
3 结语
本实验将学科前沿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涵盖了水热法制备、XRD和SEM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表征、光谱测试以及实验数据拟合的相关知识。实验现象明显,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实验经拓展后可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或深入后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
基于该综合性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研究工作,在激发学生对新材料研究兴趣的同时,能有效增强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积极性,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热情。
·名人名言·
在捷径道路上得到的东西决不会惊人。当你在经验和诀窍中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居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