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2021-04-27王梦月
王梦月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重要交汇点,外向型经济非常繁荣。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产业中,纺织服装业既是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民生产业,也是区域的主导产业之一,区域集中了全国40%的纺织服装企业。2018年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营收总规模已达14 421.75亿元,占全国营收的32.51%[1];2021年,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出口额占据了全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3227.1亿美元)的50%左右,规模优势更加突出。然而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以民营中小型企业居多,产品以价位偏低、附加值不高的无品牌产品为主,其技术水平较低,劳动密集度高,市场创新能力不足。随着近年来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日益升高的生产运营成本,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传统比较优势明显弱化,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十分迫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跨境经贸活动严重受阻,出口企业的传统线下渠道优势被进一步削弱,在行业抗疫成果中数字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而易见。通过数字经济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赋能,助力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成为企业赢得当下和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1 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优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长三角地区有着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区域内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也具有一定优势。
1.1 一体化协同发展优势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出长三角地区要围绕纺织服装等十大领域,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纺织服装是长三角地区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具有完备的产业基础及领先的产业规模。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三省一市的纺织服装产业可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多维度的产业协作,打通信息壁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竞争合作关系,协同发展。区域内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可以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化供应链,创造新的成本优势,培育创新竞争力,在稳固企业行业实力的基础上,加快其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
上海是中国的时尚之都,把握着国际前沿流行趋势,吸引了大量的时尚设计人才,在纺织服装产品的创新开发设计环节具有明显优势,可引领发展服装服饰的设计和销售。同时其良好的金融环境和丰富的金融资源能为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多元的金融支持和服务。江苏省和浙江省拥有悠久的纺织服装发展历史,产业规模优势突出,具有串起化纤、织造、印染、化工、纺织机械、服装等多环节的完整纺织产业链,在纤维新材料、高端纺织服装设备、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等领域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而随着沪苏浙地区要素成本的不断提高,安徽省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将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基地和新兴纺织产业先进制造基地。
1.2 产业集群优势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助力区域内相关产业借助产业集群效应加快升级改造。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之外,我国还针对特定产业设立了相应的产业集群基地,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集群基地的建设聚集了产业内的中小型企业,集群效应能够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技术创新,细化企业分工,形成规模经济,降低运营成本,为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使企业能够享受集群优势带来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政策福利、贸易便利等。
自2011年起,我国共分7批认定了578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人才培训、市场信息、准入标准、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宣传推广、救济应对、贸易便利等十大关键环节为重点[2],培育具有国际市场创造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型外贸企业。其中纺织服装行业外贸转型基地共86家,有27家位于长三角地区,例如上海市大虹桥、江苏省常熟市、江苏省江阴市、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等地都被认定为国家级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基地。2019年11月15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确认的197个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中,苏浙皖三省试点地区数量合计82个,占全国试点总数的42%。其中江苏吴江、江阴、常熟,浙江萧山、柯桥、桐乡等重点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年主营收入均超过千亿元[3]。
1.3 数字化转型先发优势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数字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领先的数字化软硬件基础和数字贸易发展环境给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先发优势和发展空间。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共同发布的《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总量达10.83万亿元,约占全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的28%。三省一市的数字经济增速均高于同期GDP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成为数字产业化示范者、产业数字化领跑者、新时代数字贸易践行者[4]。长三角地区拥有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其产业数字化规模在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中超过60%。根据2018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公布的纺织服装行业首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中,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有9家和3家企业入围,同年,无锡的“红豆—纺织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被工信部列为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创新项目。2020年,宁波阿里中心启动,围绕纺织服装、石化、汽车制造、家电等优势产业,打造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之城”。2021年,工信部公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名单中的7个纺织项目,有5个来自于长三角地区。
此外,长三角地区对数字贸易新模式非常重视,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发展,为传统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提供了新的贸易渠道和平台。从2015年我国第一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在杭州设立至2020年第5批综试区设立,我国共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105个,其中有24个分布在长三角地区。
2 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2.1 数字化转型成本高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点线面体”全方位的升级工程,将涉及研发投入、设备升级、系统更新、平台搭建和维护、人才储备等多环节多方面的改造。小到入驻电商平台或购买软件服务的几万元,大到采购数字化设备和搭建系统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进行数字化升级,这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而且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并不一定立竿见影,短期内可能难以给企业带来实际的利润增长,这也进一步增加了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顾虑。尤其对于传统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来说,信息技术在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应用程度较低,企业利润空间小,加之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物流成本高涨、市场需求不定等不良因素叠加,如果数字化改造无法解决企业正面临的痛点问题,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动力和信心都将受到不利影响。
2.2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平台的共享特性,整合产业的上下游资源和大数据,将生产设备与产业全线联网,提高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是辅助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力,各地政府也在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长三角地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全国领先,其中针对纺织服装行业的有汉帛服装的哈勃智慧云、航天云网江苏公司的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红豆集团的红豆纺织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浙江汉脑的优羽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但是目前工业互联网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实际数据处理能力仍不足,难以达到高效集成、专业分析、个性化服务的水平,能够直接借鉴的成功案例仍较少,因此中小企业想要通过借力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仍需等待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行业数据标准的规范化、系统对工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以及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
2.3 行业数字化人才不足
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人才来驱动,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普遍面临人才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缺乏是众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发展瓶颈之一。对纺织服装行业或出口业务熟悉的员工不一定具有数字化意识和技术,数字化人才不一定了解行业业务情况,这增加了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流成本,从而形成了影响企业整体转型进度的障碍。从全国范围来看,长三角地区对于数字人才的吸引力是较大的,根据《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2018)显示,虽然长三角地区的ICT产业和制造业的数字人才规模都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但是制造业的数字人才渗透率(数字人才数量/所有人才数量)在5%~10%之间,远远落后于ICT行业,存在较大缺口[5]。而且自2014年开始,劳动力最集中的制造和建筑两大行业的劳动力都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减趋势,普遍存在在岗职工平均年龄偏高、青年劳动力招工难的问题,出现了代际更替的断层。
3 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
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从点到线到面再到整体,全方位地通过数字化赋能和升级,实现降本增效、创造利润和价值。本文通过调研长三角地区部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例,将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总结为具有代表性的4个过程:产品研发数字化、生产方式数字化、管理方式数字化、销售方式数字化,如表1所示,旨在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参考。这4个过程并不一定按序发生,可能同时发生,也可能穿插发生,不同的企业因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业务特点,可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入并实现适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按需规划,循序渐进。例如生产型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可能更倾向于从生产方式的数字化着手进行数字化转型,而对于贸易型的中小型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来说,销售方式的数字化可能更容易首先得到实现。
表1 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线研究
3.1 产品研发数字化
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产品研发数字化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企业通过平台或软件对大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产生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预测报告,提供设计方向、风格、元素等方面的参考和建议,帮助设计人员高效精准地获取市场信息,节约设计成本,提高产品设计环节的效率;二是运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VSD(可视缝合设计)技术、3D虚拟缝合技术、AI模拟试衣技术等将纸质化、人工、手动的研发打样环节数字化,减少创建多次样品服装的时间和成本,方便产品设计的数据储存和访问,提高设计与生产部门、客户关于产品设计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效率,加强企业提供定制化设计服务的能力。
总部位于宁波的申洲国际集团(以下简称申洲国际)是我国最大的垂直化针织服装制造商和出口商,是众多国际知名运动品牌的终端供应商,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入榜《财富》中国500强企业。申洲国际从2005年上市后便开始着力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数字化设计能力,在OEM代工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面料及成衣设计服务,于2007年率先部署数字化设计技术,通过3D虚拟样衣,实现在线改样,智能更换面辅料、绣印花,实时查看成衣效果,快速生成高仿真数字化服装,实现高效的海量款式研发,成功缩短样品开发周期60%,节约样品成本35%。
申洲国际运用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实例对于想要从单一的OEM代工模式转型为ODM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低的纺织服装制造已正在逐渐从中国转移至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传统的纺织服装OEM企业如果无法为客户提供附加值更高的服务,例如设计服务,将不可避免地失去竞争力,被市场淘汰。而国际市场对于“超快时尚”的追求要求企业对市场信息进行快速反馈,尽可能缩短产品从设计开发到投料生产的时间,是获取市场先发优势的关键所在,这对企业的设计服务能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企业可以通过与相关软件服务商合作,运用成熟的数字技术,实现高效海量款式开发,节约研发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2 生产方式数字化
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生产方式的数字化主要可以向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数字化流水线,其涉及到产业生产全流程(纤维生产、纱线生产、面料生产及服装生产)中数字化设备硬件和系统软件的运用。硬件数字化主要是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在纺织服装生产流程中,目前纱线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最高,已经可以实现无人化纺纱;面料生产环节中智能织造和智能印染设备的使用,可提高生产效率,使产品质量控制更稳定,降低劳动力密集程度,并更有效地控制能耗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服装生产环节是使用设备最多最精细的环节,智能拉布机、电脑裁床、AGV智能运输机器人、自动缝制设备、电子看板、智能化悬挂生产线等数字化智能设备的运用大幅度提高了服装生产效率,减少了对手工劳动的依赖性。而软件系统就是控制硬件设备的大脑,企业可借助APS/MES/QMS等智能生产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计划排产、评估和优化,通过RFID对物料进行编码、追踪和管理,通过数据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对生产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红豆集团是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的领先企业,其拥有先进技术水平的5G智能车间和智慧工厂是带动红豆集团走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红豆智慧工厂集成MES系统与CAD、智能吊挂、裁床系统,整合了生产全流程中的数据信息,打破流程及设备间的信息“孤岛”,通过系统对生产执行进行实时的一体化智能管理。在生产线控制上,红豆智慧工厂实现5G全覆盖,结合AI智能算法对AGV机器人进行自动化控制,对物料、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进行智能化运送、调度和安排,降低了人工作业的强度,提高了流水线的生产效率;减少了线上固定设备的数量,从而增强了生产线的灵活性。生产线可以根据实际订单和交期需要进行快速调整,适应多订单同时生产和插单生产的需求。红豆西服智能工厂通过一体化智能制造设备的建设和运用,工厂单耗成本下降10%,提高生产效率20%,在制品减少30%[6]。
2021年9月,红豆集团以“建设基于5G技术的智能工厂的实践—实现服装柔性生产及质量管控的经验”成功入选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2021年全国质量标杆名单,是江苏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纺织企业。红豆集团的智慧工厂数字化生产管理平台为服装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实现工厂生产可视化、自动化、信息化起到了示范作用。受限于资金水平的差异,生产型的纺织服装中小型出口企业可以逐步骤逐环节地进行智能化工厂改造,由某个生产环节的数字化开始,带动流水线、车间,乃至工厂整体的数字化全面升级。例如服装成衣制造工厂可以先从智能拉布设备、裁剪设备、缝制设备入手对产能进行数字化改造,再通过引进智能化悬挂生产线进一步提高生产的数字化、自动化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对数据流和信息流的整合实现车间和工厂的整体数字化管理。降低工厂生产环节劳动力密集程度,提高智能科技含量,实现生产效率质的提升,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当下和未来持续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3.3 管理方式数字化
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管理方式的数字化主要涉及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数字化与企业外部产业链管理的数字化,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对企业内外部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分析和呈现,实现企业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效率。企业内部可以借助ERP/APS/MES软件对生产制造信息和供应链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实时将数据处理结果和处理建议通过数字化方式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能及时发现问题和潜在危机,采取相应措施优化生产和管理流程。企业也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外部产业上下游分享数据信息,打破信息孤岛困境,在产业共赢生态圈中优化供应链,实现市场和用户驱动的柔性化生产。
汉帛国际是一家总部设在杭州,供应链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的大型服装企业,其拥有30年的国际品牌服装代工经验。近年来,汉帛国际积极投入企业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哈勃智慧云的成功上线就是其中之一。企业可以通过哈勃智慧云的智慧制造云和服装行业云灵活整合内外部信息资源,实现智能化高效管理,提高柔性生产能力。智能制造云系统通过工厂终端设备上的传感器采集设备的相关数据,实时传送至管理者终端的可视化设备上,帮助管理者及时获取生产动态情况;基于系统对行业大数据的掌握和分析,当系统发现异常数据时将及时向管理者设备发出警报和处理建议,以便管理者能快速高效地做出优化决策,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稳定性。与整体的智能化设备配置相比,哈勃智慧云通过在工厂原始设备上配备传感器实现设备的数字化管理,大大降低了企业智能化管理的成本和门槛。服装行业云为企业提供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链接上“云”成为哈勃智慧云的专属合作工厂,通过云上实时数据库来共享产业上下游的信息,更科学有效地利用行业资源,从刚性生产升级为柔性生产,从粗放生产升级为精益生产,以适应市场从大批量集中化采购向小批量零散化采购变化的趋势。
虽然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它是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也是企业未来实现智能制造、智能管理的重要渠道。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比起成本高昂的自主开发建设智能制造管理方案,通过加入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产业资源、实现数字化改造是更加经济有效的方式。
3.4 销售方式数字化
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销售方式的数字化升级主要体现在数字化贸易和数字化营销两个方面。数字化贸易是指企业将传统线下的贸易活动转移至线上,包括但不仅限于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实现更精准的贸易供需匹配;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或自建独立站平台获取商机询盘;运用线上系统追踪商品物流状态、完成商品交付及结算等。企业通过贸易的数字化减少贸易中间环节,简化贸易流程,扩展客源和商机渠道,获取更高的利润空间。纺织服装产品是民生产品,商品单价偏低,运输便利,是最早试水数字贸易的产品品类之一。2019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使传统的线下商贸活动一度停滞,侧面推动了更多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寻求商机。根据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数据显示,2020年其服装行业产品订单数同比增加265%,订单金额同比增加191%,买家数增加179%。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出口企业提供了新的数字化贸易模式,也丰富了出口企业的营销方式。企业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的线上店铺进行企业和产品的宣传,通过参加平台线上活动获取流量,通过平台营销工具获得排名优势,增加曝光度,根据平台数据进行精准的营销推广活动投放等。除此以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营销、线上展会、跨境直播等新型数字化营销方式对企业和产品进行海外市场营销引流。数字化营销方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消费或采购习惯,通过结合文字、声音、影像、AI技术优化客户体验,帮助企业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精准营销,提供更有效的客户服务,增强客户黏性,打造企业私域流量。
杭州子不语是在数字化销售上表现突出的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代表。杭州子不语成立于2011年,创始团队从在淘宝销售杭州四季青女装开始,一步步转型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主营时尚服饰及鞋履产品的B2C跨境电商公司之一。其拥有设计、生产、销售完整供应链体系,主要通过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比如亚马逊、速卖通、wish等海外主流B2C平台进行销售,并从2018年起开始积极推进其海外自主独立运营站点的建设。2020年,杭州子不语的全年营收达到18.98亿元,按照在北美市场产生的GMV(商品交易金额)计算,杭州子不语在所有中国的同品类跨境电商B2C平台卖家中排名第一,其独立站的销售占比也在逐年提高。希音(SheIn)是另一家创立于长三角地区的服饰类跨境电商企业,它通过数字化贸易和数字化营销取得了更卓越的成绩。南京希音成立于2008年,以独立运营跨境电商站点为平台向海外市场销售快时尚女装,主打在海外主流社交媒体,如Facebook、Instagram、Youtube上利用“网红营销”的新型数字化营销模式,借助受欢迎的社交媒体用户或自媒体作者的流量进行产品和品牌推广,快速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据其官网数据及其披露的财报显示,希音的业务已经覆盖了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2020财年营收接近100亿美元。
对于长三角地区的中小型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来说,杭州子不语和南京希音的实例在运用数字化销售平台及拓展数字化营销渠道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日益激烈的跨境电商竞争中,中小型企业需随时关注市场和政策动态,通过开发差异化产品或者开拓差异化市场脱颖而出,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所催生的“宅经济”使得各类家纺产品成为跨境电商的新宠;对健康的重视使得运动服饰获得了海外市场的青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生效将为中国企业在其他成员国的市场开拓、贸易开展提供政策福利、关税减免、通关便利等利好,对于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来说,可着重关注日本市场。
4 结 语
纺织服装产业是长三角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依托区域的一体化协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和数字化转型先发优势,区域内的出口型企业可以通过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从产品研发数字化、生产方式数字化、管理方式数字化、销售方式数字化等角度入手进行企业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实现定制化生产、柔性化生产以适应市场新需求,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拓展渠道、增加利润空间。文中提及的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代表企业实例可以为行业内中小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选择提供思路,在此基础上企业还需结合自身资金水平、发展状态、组织结构特点、人才配备等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政策条件和国际市场环境,打造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转型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