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印发“双减”《意见》
2021-04-27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減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双减”《意见》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还提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同时,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多维解读
做好“双减”工作,需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
“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双减”工作,必须形成全社会的合力,需要疏堵结合,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首先,学校和社区要履行更多的教育职责。我国给中小学生减负,曾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这是片面强调校内减负的结果。学生三点半放学后必须离开校园,这不但增加了部分不能按时接孩子放学的家长的负担,还导致校外托管机构异常火爆。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给放学后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可引导家长减少对校外教育培训的需求,也能为学生、家长减负。每年寒暑假,都存在部分双职工家长因无法照顾孩子而无奈将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的现象。如果在假期中,社区、街道能给孩子提供规范、安全的活动场所,那么家长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其次,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一些家长缺乏维权意识,盲目轻信机构宣传,甚至积极配合机构的违规经营。如果家长的思想不转变,即便监管部门从严监管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乱象还会继续存在。毕竟,依靠监管部门的力量,不可能对所有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全过程监管。
再次,要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唯学历论。当前,我国社会存在“学历高消费”现象,不少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片面强调高学历,加剧了社会的名校情结。我国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普及后,全社会应该从重学历转向重能力。否则,家长都希望孩子获得高学历,必然导致教育严重内卷化。我国存在的校外教育培训热,是群体性教育焦虑的表现,从根本上治理校外教育培训热,就必须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
绝不能让校外教培无底线逐利
“天下苦校外培训久矣”——近些年,校外培训在资本裹挟下愈演愈烈。义务教育学科类超前、超纲、超规培训问题禁而不止,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行业垄断等行为充斥市场,部分培训机构无证办学、抽逃资金、恶意停办事件屡有发生,各路逐利资本竞相进入校外培训行业引发盲目扩张、疯狂圈钱……种种乱象不仅冲击了学校教育秩序,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而且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家庭在教育领域的过度投入,扩大了教育不公平,破坏了教育生态,严重冲击着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双减”政策有望对教培行业的无序扩张形成强力遏制,让教育的归教育、资本的归资本,从而引导教培行业回归教育本质。不能让良心行业变成逐利产业,不能让教育成为资本赚钱的手段,这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在“双减”《意见》出台之前,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民校,多地推出暑期托管服务,一些城市出台政策治理学区房,等等,从国家到地方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教育乱象的政策、措施,目的就是引导偏航的教育航船矫正方向。这是教育领域的可喜转折,也是教育百年大业的新起点,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坚守教育本质和育人初心,这是教育领域谁也不可突破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