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课堂培育的困境与突围

2021-04-26张向红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课标培育学科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因世情、国情、学情的时代变化而提出,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门日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课堂教学作为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与途径,在实践中还面临一定困境。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高中阶段  思想政治学科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个性逐步形成、追求自主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更加迫切和重要。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命题,深入思考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困境,积极寻找可以突破困境的方法。

2017年,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思政学科的育人目标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涵盖了核心素养的共性,也具有意识形态强、导向性明确、体现国家意志等学科特性。新课标凝练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要素: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其中,培育政治认同是最根本的素养,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与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高中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浓厚情感,最基本的就是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课堂培育的困境

尽管当前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得到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在推进过程中仍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受传统观念影响,学校和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与升学率,相对容易忽视核心素养及学科效能的提升;课程体系构建与教材内容设计缺乏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课堂教学中尚存在以具体学科知识为中心的问题;培育核心素养的相关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等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影响了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1.教学内容相对泛化,缺少课堂“温度”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高中生除了要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还要受到来自多元文化以及不同社會阶层的价值观念冲击,但同时他们的思维方式、理性判断以及经验积累有限,因此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教师的有效引导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评价不高,有的认为“比较枯燥”,有的认为“空泛,不实用”等,这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相对“概念化”,缺少“温度”有关。所谓课堂“温度”,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目标而营造的带有“家国情怀”的育人氛围,以此推进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阶段各学科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性课程(选修课),保证学生在达到共同基本认知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个性的发展。课堂是实现新课标下教学主要目标和要求的重要途径,教学内容不仅需要突出具体概念和知识点,同时还要强调“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总体要求,需要与其他学科、与下阶段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实现跨学科、跨阶段整合与衔接。从功能定位看,思想政治学科作为社会科学,更趋向于社会功能,思想政治学科四方面要素高度抽象和概括,在教学实践中,缺少较为明确的量化标准以及具体实施路径。由于教学内容偏重于知识结构,容易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难以满足,减少了热情和课堂参与的主动性。

2.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缺少“活动型”设计

课堂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阵地,新课标就课堂教学的操作方法给出意见建议,明确提出“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的操作方法,强调在活动的开展中强化积极的价值引领,更加突出学生活动体验性。但在实践中,受升学率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等因素影响,教师容易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塑造,教学中较少主动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新课标下,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注重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相关联,通过关注网络舆情、引入社会热点事件和问题,围绕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探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改变过去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精神。在课题教学中,思政教师应切实强化价值引领,特别是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直面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促进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拓宽学生接受政治信息的渠道,突破传统应试教育中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3.教学评价偏于传统,“弱化”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评价是测评与反馈教学成效和目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新课标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加重视育人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强调议题式教学,注重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过去课堂评价标准较为单一和传统,通过分数进行选拔,评价过程更注重结果导向性而非过程导向,常常容易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心理素质评价[1]。虽然新课标已经发布,但一些教育部门仍存在以传统评价机制为主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完善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加强相关学科教学评价理论研究。课堂教学评价应随着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创新而不断完善,将以往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转变到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在学生个性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落地。

二、 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课堂培育的突围

2019年8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高中阶段统编教材的使用及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全覆盖情况;同年9月,部分省市高中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其他省市根据高考改革和各地的实际情况陆续推进。在新老教材交替使用、传统教材向新课标教材逐步过渡的关键性节点,培育和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整合课堂教学力量,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标下教材的更新与改编,充分发挥活动型学科作用,鼓励高中生开展探究性和创新性学习,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1.更新课堂教学理念,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内涵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紧密契合新时代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需要,是对现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的“扬弃”[2],具有社会性、综合性、时代性特征,课堂教学必须从整体出发,围绕相关核心议题,综合运用系统性思维,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突出专题性、主题化。教育部出台的课程新标准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后应具备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以及关键能力,是对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社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因此,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围绕具体教学目标,适时引入情境式教学,增强学生互动性和主动性,形成有“温度”、有思想的教学氛围。“活动型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思辨能力。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

思想政治学科内容覆盖面较多,结合哲学、经济学、法律以及政治理论等知识,课堂教学设计应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点,灵活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切实把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内化为课堂教学目标,注重将具体知识点以情境式教学、问题探究、观点辨析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为高中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增强对知识点深层内涵的剖析,将情感、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转化为高中生的内在精神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行为和态度。

新编教材的亮点在于对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设计,通过议题式教学进一步深化活动型学科,是教师落实新课标的主要抓手。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教师通过与社会实践相衔接的特殊情境设定,以案例剖析进行课堂教学,以核心素养培育和提升为着眼点,多维度、综合性优化案例。例如,在学习《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时,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中,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可以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践行政治参与,由此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民主的内涵、实现政治参与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公民政治参与的目的、途径和意义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在班级里模拟政策、规划出台案例中政治参与的各种方式,在“小环境”中践行和实现政治参与。学习“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时,可以引出“政府怎样提高公信力”“如何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等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构建法治型政府的意义。思想政治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和教室,走向社会参与实践,通过开展走访新农村、调研“两新”企业、参加志愿服务、参观博物馆以及红色纪念地等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不断开拓学生视野,使他们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实践中丰富知识,不断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

3.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构建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在新课标下,要全面反映并掌握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动态情况,必须要着力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更关注立德树人目标,重视培养和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综合课堂教学目标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为学科阶段性评价、升学等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相长。进一步突破以往传统应试的教学评价方式,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出发,测试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内容进行公共参与的程度,在实践中综合评价高中生自主探究、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标准作为考查重点。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方向将引入更加多元、具有实操性,也更加能够客观反映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涵盖关于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成绩、心理健康程度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要素。遵循“绿色指标”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评价形式要进行创新。同时,要开展对学科学业质量的评价,将新课标中的教学方法和质量标准融入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业质量标准,通过课程反馈与评价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过程评价体系。

4.培育探究性学习品质,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教学要取得实效,需要协调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思考和实践三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前,是学生提前预习、自我探究也是发挥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应按照授课逻辑和思路,提前给出学生预习思路,让学生有的放矢思考和准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最新鲜的时政、最热门的时代话题、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的素材进行教学设计,围绕学生感受度和参与度制作教学课件,多角度、多层次拓展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从中寻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现更高阶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導下开展主题合作、头脑风暴,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精神,提高学习效率。课后思考和实践环节,是学生的实践和社会化过程即课外活动,如周末或者节假日参与社会实践和探究性学习活动,将学科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综合素养。

新课标下,思想政治教师要通过不断完善创新课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四个自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参考文献

[1]李超民,张彩铃,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1):142-149.

[2] 张要武.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课堂教学的“温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9(02):28-31.

[作者:张向红(1966-),女,宁夏固原人,宁夏师范学院政史学院,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新课标培育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