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岗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及其化解之策
2021-04-26陈俊珂姬红燕
陈俊珂 姬红燕
摘 要
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坚守职业承诺和专业规范的关键,关系到教师职业认同感、幸福感以及教师队伍的稳定。调查发现:小学特岗教师身份认同出现了一些危机,主要表现为教学方向感模糊、教育教学活动的去意义化、自我评价低、找不到集体归属感、职业认同感不高等特征。小学特岗教师身份认同出现危机的原因在于:教学知识与技能欠缺,专业化程度不高;身份认同危机归因偏差,倾向外归因;心理落差大,出现种种适应困难;职业动机功利,缺乏对教师职业的真正热爱是。因此,小学特岗教师需要通过以下努力来化解自我身份认同危机:加强自我学习与反思,做好职业规划;合理归因,调整与改善自身心态;平衡期望值,主动适应农村学校环境和生活;树立正确职业动机,热爱教育事业。
关键词
小学 特岗教师 身份认同
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思考,“是对自我身份不断确认与建构的过程”[1]。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师资短缺、教育落后的局面,但是近年来特岗教师尤其小学特岗教师及其转正后的教师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流失现象,对刚刚好转的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而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坚守职业承诺和专业规范的关键,也是决定教师职业动机、自我效能和工作效率的核心,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留职意向[2],关系到教师职业认同感、幸福感以及教师队伍的稳定。因此,小学特岗教师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对稳定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题组在整合相关文献和借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自行编制了《小学特岗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教师调查问卷,问卷从教师的工资水平与福利待遇、教学工作情况、教师职业情感、教师专业发展等维度运用问卷星对河南省小学(包括乡镇中心小学和村小)的特岗教师身份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共计回收答卷573份,其中有效答卷543份。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特岗教师身份认同出现了一些危机,这些危机的出现又影响了其自我身份认同。
一、身份认同危机的现实表征
1.教学方向感模糊
教学方向感是教师教学的指向与动力,明确自己教什么、怎么教至关重要。特岗教师入职后,由于其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欠缺,面临教学困境时缺乏经验,因此,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教学方面受挫,教学方向感模糊。在教学困难的调查中,63.9%的教师认为自己教学技能欠缺,这一教学困难占居首位;其次是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不足,占比50.83%;第三,教学设备缺乏,占比40.15%;第四,学科知识不足,占比33.52%。由此可知,教学技能欠缺,教学能力不足是大部分特岗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教学需求并不匹配,这影响他们的教学决策、实施与效果,导致教学方向感模糊。
小学特岗教师在年龄上偏年轻化,一部分教师出自应届师范生,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胜任力欠缺,面临课堂突发事件缺乏教学机智。还有部分教师并非师范专业,在迅速踏入教师岗位之后,由于自己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面临许多困境,像遇到学生管理或者教育教学问题,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往往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这种无力感和无措感使特岗教师在入职之初产生“教学方向感迷失,前路迷茫”的困惑。
2.教育教学活动的去意义化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常态生活,是构成教师专业生存方式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实现的现实基础。对于特岗教师而言,他们面临着日复一日的机械的教学任务、苍白而忙碌的日常生活、闲暇时间被挤占以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消极被动应付,往往使教师陷入一种“无意义感”、“无价值感”的身份认同危机之中。调查显示:45.86%的教师每周担任16~20节的课时,28.18%的教师每周担任21节及以上课时,24.49%的教师每周担任11~15节的课时。对于大多数特岗教师来说,他们教学任务繁重,日常教学工作挤占了许多自由空间,忙碌已成为教师在校生活的基本状态,很多教师在这样的状态下迷失了自我。
每天例行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听课、开会、日常教务管理等,已经成为特岗教师的日常生活状态,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则很少,这使得特岗教师自我发展空间受限。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的教育教学活动渐渐地销蚀了教师教学的生命激情,教师在习以为常、自我满足的教学生活中磨灭了专业发展的行动意愿,功利取向的价值观又使教师感到教师职业前途渺茫。这一系列造成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去意义化,特岗教师难以对自身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
3.自我评价低
教师的自我评价是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主观认识,自我评价的高低影响教师的心理与行为表现,高自我评价的人会产生积极的自我认知,行为表现会更自信与成功,而低自我评价的人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行为表现会有悲观取向。在对小学特岗教师自我身份认知的调查中,45.86%的教师没有感觉,19.34%的教师有点自豪,12.89%的教师不自豪,12.15%的教师有点自卑,只有9.76%的教师非常自豪。这一调查结果直接地说明了特岗教师对职业身份的自豪感较低,间接地说明了特岗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自我评价低。
小学特岗教师对职业身份的自豪感较低、自我评价低,一方面源于与其他行业体制内的人员相比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小学特岗教师与医生、公务员等体制内的人员相比,其经济和社会地位比较低,其福利保障相差甚远。据小学特岗教师的月工资收入的调查,1999元及以下的占比5.34%、2000~2499元的占比61.51%、2500~2999元的占比29.47%、3000~3499元的占比2.76%,3500元及以上的只有0.92%。除了基本工資,没有津贴补贴福利的占比达51.75%。这使得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自我评价低;另一方面源于他们被环境同化而丧失了个性。在实际工作中,特岗教师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多,在学校几乎没有话语权,难以让领导赏识,在这种环境下,他们逐渐被同化,丧失个性,自我价值难以实现,渐渐地对这份职业失望,对自己的评价低落。
4.找不到集体归属感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找不到集体归属感,成为一些初入职乃至服务期内小学特岗教师面临的一大困境。一方面,对于许多特岗教师来说,他们拥有在城市学习、生活、受教育的优越经历,而任教地区又大多数为偏远贫困地区,生活、工作条件艰苦始料未及,这使得一些特岗教师尤其是不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外地特岗教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当地的生活、融入学校集体,与所在学校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甚至处于一种游离状态。调查显示:16.21%的特岗教师融入集体有点困难,0.18%的特岗教师不能融入;另一方面,特岗教师虽然不属于正式教师,但在三年服务期内却享有正式教师的同等待遇,这种身份的尴尬使得他们与当地教师之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隔阂[2],在学校无形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而许多晋职评升的机会又更倾向于当地的老教师。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进而难以使他们对学校、对集体产生真正的热爱之情。
5.职业认同感不高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职业认同感的高低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对教师发展至关重要。在对小学特岗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调查中显示:2.39%的教师不认同,1.47%的教师非常不认同,46.59%的教师认为一般,位居首位,这种“一般心态”的持有,长期下去会消磨他们的斗志,降低工作热情,进而渐渐地使他们对教师职业形成消极的认知。
由于特岗教师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偏低,难以承担生活的各种开支,实际付出与回报不符,难免产生心理落差;生活条件艰苦,也未能享受应有的社会地位;在入岗之后,职业晋升途径狭窄,自我发展受限,自我价值感被严重削弱,这些都挫伤了他们工作积极性,降低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复杂性、间接性以及教育成效短时间难以实现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
二、身份认同危机的成因分析
1.教学知识与技能欠缺,专业化程度不高
在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必要性的调查中,97.79%的特岗教师认为有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说明大部分特岗教师已经意识到自身教学知识、技能、专业化方面的不足。
特岗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欠缺,专业化程度不高源于:一方面,特岗教师的招聘条件对教师要求相对宽松,师范类专业应届专科生或有教师资格证的本科生即可参加考试,这就放宽了准入条件,一部分特岗教师的岗前所学专业可能与今后任教科目关系不大,甚至毫不相干,这就使他们即使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后进入特岗系列,相较于师范生来说,专业化程度低,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遇见种种问题;另一方面,在进入特岗教师工作岗位后,由于农村地区条件的限制,在入门指导和相关培训方面缺乏,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发展缓慢,因此,部分特岗教师在教学上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出现种种适应困难,难以对自身职业形成积极的认同。
2.身份认同危机归因偏差,倾向外归因
在影响小学特岗教师身份认同感因素的调查中,经济收入因素位据第一,占比44.75%;自己的工作胜任度位据第二,占比14%;农村的工作环境位据第三,占比12.52%。由此可见,经济收入、生活环境是影响特岗教师身份认同感的主要因素。他们倾向于把问题归于“收入、农村环境”这一外在原因。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在经济、教育、交通、医疗卫生上明显不如城市地区,这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的事实,因此,在这种对比中特岗教师不可避免的产生失落感和无助感。在这种情况下,特岗教师应当从自身来反思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从中获得自身价值。
3.心理落差大,出现种种适应困难
目前在岗的小学特岗教师多为90后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接受教育、生活条件方面都相对优越,同时,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很多想法都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但是农村工作条件、生活条件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最坏预期。不带卫生间的校舍和宿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教师;素质低下、留守儿童占比较高的生源;陈旧的学校管理理念;疏于教育的学生家长或隔代监管,还有很多很多农村特有的因素等等这一切现实问题,把特岗教师的美好职业理想击成了碎片,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据调查:52.49%的特岗教师对农村工作和生活满意度一般,21.73%的教师不太满意,6.45%教师非常不满意。另外,农村小规模小学的包班制度的实行,使他们教学任务繁重,备感压力巨大,心理落差进一步加大,出现教学、生活、文化、人际关系等种种适应困难。加之,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一些学校又缺乏人文性的关怀和重视,特岗教师们难以顺利融入集体,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无助感、无归属感,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身份认同,进而严重影响了这支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4.职业动机功利,缺乏对教师职业的真正热爱
职业动机是一个人从事某一职业的内在动力,它会影响到自身的身份认同。在对小学特岗教师关于从业动机的调查中,获得教师编制位居首位,占比57.09%;在选择特岗教师考虑的第一因素的调查中,以特岗为跳板获得教师编制的机会,位居首位,占比30.2%。这说明大部分教师从事特岗是为了获取教师编制,职业动机功利,而非对教师职业的真正热爱。
以外部功利的职业动机为取向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一切行动功利性强,缺乏正确的信念指导,不能全心全意的奉献自我;而以内在自发动机为取向的教师能够真心的去热爱教育事业,更愿意履行教师的职责,奉献教育事业,自我的身份认同感会更高。因此,树立正确的职业动机,发自内心去热爱教育事业,是特岗教师形成積极的身份认同感的重要主观基础。
三、身份认同危机的化解策略
1.加强自我学习与反思,做好职业规划
首先,加强自身学习。由于特岗教师入职后面临着教学胜任力不足这一问题,而教学技能的提高依赖于理论指导,因此,特岗教师在空余时间可以阅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使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教学的需要。课后也可以向资历深的老教师请教学习,虚心接受指导,采纳合理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其次,强化教学反思。特岗教师不仅需要进行常规的教学反思,比如每日教学日记、同行讨论交流、学生反馈等途径来提升自我;还需要在常规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自我反思,在面临身份认同困境时,合理思考,既要从外部寻找原因,更要进行自我审视与反思,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通过自我学习与反思,特岗教师逐步提升自我满意度,欣赏并悦纳自我,从而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
最后,做好职业规划。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这对于教师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特岗教师要立足本职工作,从当下着手制定一个长远的规划,按照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进行理性规划,然后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自己的计划或设想,为实现以后的人生理想打下坚实基础。
2.合理归因,调整与改善自身心态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解释或推论。通俗地讲,人们找出行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就是归因[3]。维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影响他的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内部的、积极的归因会提高自身积极性,外部的、消极的归因会降低积极性[4]。因此,当特岗教师面临种种困难时或身份认同出现危机时,应当更多的从自身方面进行合理的归因,如是不是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足、教学方式欠妥等,而不是去抱怨环境,只有努力积极建设自我,才有可能逐渐适应环境、化解危机。
此外,不少特岗教师的“过客心态”同样不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也不利于他们的发展。由于特岗教师任教一年期内是形成积极身份认同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期教师遭遇种种困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和调适,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留任心态和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倘若能够顺利度过这个时期,那么教师会有新的自我成长和感悟,对教育事业也会有更深刻的体验。这就要求特岗教师要调整与改善自身心态,既来之,则安之,顺利地完成角色转变。并且从德行上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不能因为前途未定,工作环境差就消极怠工,要肩负起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使命。
3.平衡期望值,主动适应农村学校环境和生活
首先,平衡期望值,形成正确的心理导向。特岗教师在入职前,应当对当地生活环境、经济发展、风土人情以及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有所了解,以便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当面临不适时有一个心理准备过程,及时平衡期望值。特岗教师如果对自己的职业抱有太高期望,那么一旦实际环境不能满足自己的预期期待,他们就会感到灰心丧气,情感受挫,自我的认可度就会降低。因此,平衡期望值,减少对人对物的患得患失,有正确的心理导向,就可以更好的应对偶然面临的困境。
其次,特岗教师应试图积极主动地适应农村学校环境和生活。当教学中面临困难时可以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这一学习的过程既是交流互动的过程,也是拉近与他们心理距离的途径和方式,使特岗教师能够慢慢地融入教师团队。在课下,特岗教师也应当主动地参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集体活动,比如教学技能大赛、优质课比赛、教师运动会等,在这些活动中,与师生建立感情联结,从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幸福,当自己的心理逐渐的接纳并融入环境时,才能更有活力、更有激情、更有动力的投入工作。
4.树立正确职业动机,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是社会分工里面一个特殊的职业,教育是孕育心灵的事业,需要每个教育者有心、用心、尽心,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动机和职业价值观。
职业动机是个体选择该职业的内部因素,是支撑个体发展的潜在动力,职业动机取向影响教师日后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正确的职业动机会鞭策教师发展,成为教师前进的积极力量。因此,作为励志扎根农村地区的特岗教师,在开始踏足这一选择时,就应该明確自己的职业动机,扪心自问是出自真正热爱还是其它功利目的,这样即使入岗后,特岗教师面临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也会有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它。再者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并指引他们一路向前。因此,特岗教师应当树立正确职业动机,具备不怕苦,甘于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立足扎根农村,奉献农村,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为农村地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茂森.教师身份认同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2.
[2] 周靖毅,郑海红.特岗教师身份认同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科学,2016(16):57-58.
[3] 王雪梅.维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77.
[4]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30.
[作者:陈俊珂(1964-),女,河南清丰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姬红燕(1995-),女,河南淅川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责任编辑 武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