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余载常相伴 良师益友助成长

2021-04-26魏玉柱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杂志体育

魏玉柱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40周年,是记录中国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40年。她既面向高等院校的体育研究者与管理者,也面向广大中小学体育研究爱好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我有幸结识了她。作为她的忠实读者,20年来,我不断从中汲取知识,开拓视野,最终实现由科研“小白”到“港城名师”的华丽蜕变。于是,就有了我与《中国学校体育》的一些故事。

一、初识学体,一鸣惊人

1998 年 9 月,我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被分配到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任教。学校当时的条件极其简陋,我来之前没有一名专业的体育教师,甚至连操场都没有,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即使条件艰苦,也没有熄灭我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热情。由于表现突出,第2年春,镇教委通知我代表全镇体育教师参加区小学体育优秀课比赛,那时的我,既兴奋又踌躇。兴奋的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能代表全镇 68 名小学体育教师参加比赛,欣慰的是,这是一种荣耀;踌躇的是,选取什么内容、怎么上、如何出彩,我毫无头绪,求师无门,这让我倍感焦急。

我想展示一年级《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跃与游戏》一课,但几次尝试后,我感觉自己的环节设计、语言表达比较成人化,连口令也是从书本上照搬过来的,学练方式也十分简单,就是重复练习单双脚跳技术。因为没有联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生对我的课并不感兴趣,为此,我感到十分沮丧。在求师无门的情况下,我想到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急忙到同学那里借来几本,当看到1998年第5期《小学体育课情境教学的尝试》一文时,我眼前一亮,这篇文章好像就是为我而写的,文中的设计思想、创新模式深深地打动了我。文中提到:“低年级的学生善于模仿,在进行跳跃教学时,可针对跳跃类内容让学生模仿某种动物的动作,如根据兔跳模仿兔子跳的动作,根据半蹲跳模仿青蛙跳的动作。”除了模仿动物跳外,文章还提出:“教学中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创设学生带各种小动物进入森林中完成各种形式的跳的‘情境’”。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茅塞顿开。之后,我运用该文中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了几次试课,很快我的课堂有了较大改观,学生们兴趣高涨、练习积极,这让我惊喜不已。

比赛当天,我用良好的教学设计与专业的课堂表现获得了优秀课比赛一等奖。几位评委对我的表现非常满意,但又十分好奇。他们问我:“工作不到一年,教学设计如此新颖,课上得这么棒,是谁指导你的呀?”我骄傲地说:“是《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帮助了我。”评委们欣慰地笑了。

自此,《中国学校体育》就像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开拓了我的眼界和思路,它不仅教给我知识,还时时启迪我不断尝试和创新。

二、首次发声,信心倍增

20世纪90年代,体育教师群体中有这么一种共识:谁能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发表文章,那他就是“偶像”。不甘落后的我,便有了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梦想。我开始尝试着把教学中的点滴心得记录下来,满怀信心地寄给杂志社,虽然不久就被退稿了,但我没有灰心。一次次投稿,一次次被拒。看到熟悉的同行们的文章被刊登,我羡慕不已。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撰稿内容,应该是我的稿件内容不够新颖,叙事宏大而不够细微所致。为此,我的研究生导师张沛林老师跟我讲:选题要小,不走寻常路;从细节着手,注意经验总结和升华。导师的一番话,让我再次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7月2日,我接到杂志社编辑的电话,表示要刊用我的一篇稿件,但要求我尽快修改。当时,我正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参加活动,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进行了修改完善,之后《立足课堂教学,提升乡村体育教师教学》一文在2019年第7期终于发表。当我拿到这期杂志时,激动的眼泪流了下来。这一刻,我等了20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相信天道酬勤,付出必然有回报。

这次成功发表文章的经历,也增强了我写作的信心,我更加关注杂志的每期动态,认真研究征稿计划。根据多年积累的素材,结合我对乡村体育教师培养的实践探索,我撰写的《体育教师培训因“动”而高效》一文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20年第4期发表。受此鼓舞,我结合在全市赛课的经历,针对课堂器材布置的细节问题,撰写的《从弊向利的华丽转身》一文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20年第5期刊登。现在,我着眼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撰写心得,期待能写出更多更高质量的稿件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刊登。

三、学体领航,凝聚力量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借助网络开设博客,实时进行精彩分享。在菁体育平台中定期开展“草根争鸣”“案例研析”等研讨活动,吸引了大批一线体育教师前来围观研讨。2016年6月,我尝试主持了总第88期“草根争鸣”话题研讨活动,围绕“中小学如何开展全员运动会”展开研修活动;2018年3月,我主持了“草根争鸣”总第97期“把时间还给学生”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并以消息报道的形式展示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

每一个研讨话题从孕育到生成都经历了多次修改,每一次修改都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度学习;一次次研修,都是在与专业知识进行深度对话。在这个平台,同行们可以尽情发表对学校体育的理解与思考;在这个平台,我也结识了全国的优秀体育教师……

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不断引领下,目前我已成长为连云港市港城名师、发展团队的导师,连云区中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有责任去撒播《中国学校体育》的种子,带动更多的体育人共同成长。为此,我抓住各种研学与工作室活动的机会,邀请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惠志东做“如何给《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投稿”的专题培训,邀请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体育教师孙立同做“如何撰写《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论文”的报告。另外,我们还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作为工作室培训的主要教材,激励工作室成员从中汲取智慧,加快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们将继续以推动中小学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己任,不断回馈《中国学校体育》对我们的启发与厚爱。德不孤,必有邻,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与《中国学校体育》守望相助、共同成长。我相信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引领下,会有更多优秀的体育人凝聚在她周围,不断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本文为“庆祝《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40周年系列活动之征文评比活动”一等奖文章)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杂志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杂志收纳碗
我们的“体育梦”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