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宗元治柳实践中为官之德的核心价值及传承影响

2021-04-25陈佳雪

成才之路 2021年7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柳宗元柳州

陈佳雪

摘 要:柳宗元治柳四年,留下了卓越功绩和灿烂文化。文章简述柳宗元的为官之德,从提出“官为民役”思想、将“仁政爱民”的民本观念提升到新的高度两个方面探讨柳宗元为官之德的核心价值及发展渊源,并从为治理地方立官吏榜样、为价值传承架文化桥梁、为“柳州精神”开活水源头等方面探讨柳宗元为官之德在柳州的传承和影响。

关键词:柳宗元;柳州;为官之德;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7-0023-03

官德思想历史悠久,其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忠实践行古代官德的典范。柳宗元以文学成就名垂后世,但对柳州的千年历史而言,其治柳四年留下卓越功绩和灿烂文化。下面简述柳宗元的为官之德,分析柳宗元为官之德的核心价值及发展渊源,并探讨柳宗元为官之德在柳州的传承和影响,这对地方院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一、柳宗元的为官之德

1.倡导公仆情怀

“官为民役”是柳宗元在《送薛存义序》中提出来的,此文借临别赠言传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柳宗元的“官为民役”之论并非空谈,他在最后的从政生涯中将自己的执政理念付诸行动,以人民公仆的形象,为民革弊习、兴文教、凿水井、垦农耕、美家园,做了许多有益百姓的事,为后世所称道。(1)为民革弊习。由于地处偏远又战乱连年,“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的风俗当时在柳州比较盛行。针对这种情况,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最终废除了人身典押的陋习。(2)为民兴文教。柳宗元刚到任两个月,就重修孔庙,大兴儒教,以使“人去其陋,而本于儒,孝父事君,言及礼义”。他还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鼓励老百姓送子女去读书写字,甚至自己出资捐助穷困的读书人,改善了柳州的文化风气。(3)为民凿水井。当时柳州民众受迷信思想的影响,不敢打井,饮食用水主要来自江水。柳宗元就命下属组织人力开凿,终于凿出柳州第一口水井。至今,柳州民间还流传着“三川九漏”的传说,颂扬柳宗元在柳州打井做利民好事的故事。(4)为民垦农耕。为政之要,重在民生。柳宗元以父母官的身份,号召、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广筑良田,大力推广中原的生产技术,使得农、林、牧业等都有所发展。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5)为民美家园。柳宗元十分注重城市美化,倡导植树种竹。在他的带动下,人们在城里、河边都种了许多柳树。他的民生观念还渗透于城市建设和规划,注重景观开发、街巷整治、环境优化,使得“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

2.厚植民本情怀

柳宗元在《贞符并序》中提出“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意谓获得帝王统治权不在于天命而在于赢得人心,吉祥的受命依据不是祥瑞而是对人民实行仁政德治。这一主张指出历史发展、政权更替的决定力量在于民心,把传统的民本观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史上的突出成就之一。在《晋问》一文中,柳宗元进一步提出“所谓民利,民自利者是也”,即民众能够依据自身的意志不受干扰地生存、发展,谋取自身的利益,这总结了践行民本理念的现实路径。在《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把种树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推及到为官之道,强调从政之要在于“顺人之欲,遂人之性”,把百姓需求作为施政的考量因素。

这种深厚的民本情怀,处处体现在柳宗元施政治柳的行动之中。初到柳州,他不顾旅途的劳顿和身体的虚弱,“饥行夜坐设方略,笼铜桴鼓手所操”,居官先安民顺民。随后,柳宗元通过亲自种植草药、编写《柳州救三死方》、教授五禽戏、培养本地医生等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破除迷信落后的风俗。以“利民”之举引“民利”之风,从改变民众陈旧的思想觀念开始,柳宗元的“民自利”思想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3.坚守廉洁情怀

廉洁是为官之本、做人之要,这一品德在柳宗元身上得到了很好体现。柳宗元的廉洁情怀源于良好的家风、坎坷的仕途和为民的初心。以廉洁来要求自己,以忠信来为人处世,既是柳宗元作为地方长官做出的承诺,更是他恪守一生的为官准则。据考,治柳四年,受柳宗元资助过的穷苦百姓达数千人,但柳宗元去世时因家中没有积蓄连棺木都置办不起,最后还是河东老乡帮忙筹措费用,才将柳宗元的灵柩运回长安下葬。

柳宗元的廉洁自持、为民务实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他的名字与柳州共存,世人又称之为“柳柳州”。这位两袖清风的“父母官”,在人们的心目中历经千年仍然受到敬仰和传颂。

4.诠释创新情怀

作为官员,柳宗元的一生是不得志的,但他为官的创新精神和进步思想却耀世千古,为人们留下一份宝贵的遗产。柳宗元的为官之道,无论在主张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创新的特质。在《全义县复北门记》中,柳宗元提出“由道废邪,用贤弃愚,推以革物,宜民之苏”,主张遵循治国的正道,摒弃邪恶的想法,采用贤能者的做法,抛弃愚庸者的做法,用这种观念来对事物进行改革,人民定会得到幸福。

从实践方面来说,柳宗元治理地方时施行的各项举措不乏革新之举。(1)制度创新。柳宗元颁布如下政令:因负债沦为奴婢的人,凡能出钱还债的就可以赎身,拿不出钱的可按劳役时间计算报酬,报酬跟债款相抵,就取消奴婢身份制度。(2)思想创新。柳宗元带头开凿水井,使柳州百姓过上了喝上清洁井水的新生活。喝水方式的改变不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多的还是思维方式的创新,成为当代柳州精神的活水源头。(3)文化创新。柳宗元在柳州期间崇文重教,兴办官学;重修文庙,教化万民;废除陋习,严禁巫医;培养医生,破除迷信。(4)实践创新。柳宗元在柳州执政四年,倡导开荒垦地、整治街巷、修筑庙宇、发展牧副业、造船筑路、修建房屋、美化城市,彻底改变柳州贫瘠落后的面貌。

二、柳宗元为官之德的核心价值及发展渊源

1.提出“官为民役”思想

柳宗元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深受家风熏陶,儒家的爱民仁政思想对其影响甚深。柳宗元少年成名,进入官场,一直致力于改革弊政,造福百姓,怎奈仕途坎坷。但怀着忠君爱国的理想进入仕途却遭贬官的柳宗元仍坚持理想,发出不妥协恶浊环境的呐喊,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提出“官为民役”第一人。

从论述官民关系的层面来看,“官为民主”是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的价值标准。《诗经·小雅》中有“乐只君子,民之父母”的观点,《礼记》中有“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的观点,这些观点所论述的官民关系都是一种官主导、民顺从的关系。把官吏看成役民者,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由来已久。但柳宗元在《送宁国范明府诗序》中提出“夫为吏者,人役也”,后来又在《送薛存义序》中再次强调“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主张把“民”放在主人的地位,而把官吏放到仆人的位置,这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这种理想在封建社会里是难以实现的,却为中国古代优秀官德文化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从承袭民本思想的层面来看,在历史的更迭中,民本思想不断被一些政治家、思想家予以发扬光大。孟子将产生于上古时代的民本思想推到新的高度,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虽然看似将“民”的位置置于“君”之前,但实则主张统治者通过重视民生问题来巩固统治基础,依旧未走出“君主民从”的前提。柳宗元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仁政”思想,发展了孟子关于“民贵君轻”的观点,提出“官为民役”,第一次把官与民之间的关系表述为“仆”与“主”,成为传统民本思想新的发展高峰。

2.将“仁政爱民”的民本观念提升到新的高度

柳宗元的民本观念的形成,与他的学识修养、生活阅历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柳宗元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提到“圣人之道”,表达“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的主张,可见其思想仍是以儒家思想为正宗,民本观念源于尧舜之道、孔孟之学。

柳宗元出生前后正值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少年时代就追随为官的父亲,为他了解百姓疾苦提供了契机。“永贞革新”失败之后,两次贬谪经历让柳宗元得以更为深入民间,对传统民本思想有了深深的理解和感悟。一方面,柳宗元在儒家倡导的“圣人之道”中加入“受命生人之意”的主张。柳宗元虽然对尧舜、孔孟思想持有肯定的态度,但也不是无条件地全盘接受。“生人之意”即人民的意愿,他把“圣人之道”的依据由“天命”“神意”拉回到现实的“生人之意”,把重心落实在实行仁政德治,重视民本。在当时,这无疑是创新的、进步的。另一方面,柳宗元将儒家传统的“重民”“养民”“顺民”主张加以深化,提出“民自利”的命题。在当时,这种首倡的理论代表着正义与进步。在柳州,柳宗元的民本情怀得到尽情体现,其实现的一系列安民、顺民、教民、爱民、利民的措施,使“民自利”的主张得到彰显。柳宗元的这种“民自利”思想,实质上是在提高物质生产水平的同时,顺民之天性,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生活、生产向前健康发展,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柳民既皆悦喜”,实践证明柳宗元的做法是富有成效的。

三、柳宗元为官之德在柳州的传承和影响

1.为治理地方立官吏榜样

柳宗元治柳四载,使柳州面貌焕然一新,其具有全心为民的思想,具有公仆情怀,乐于实践“官为民役”的理念,成为地方官员的榜样。柳州著名柳学家谢汉强在《传承柳宗元文化的主导者——历代柳州地方官员的柳宗元情结》中提到,南宋绍兴年间的柳州知州许尹上任之初即到柳侯祠致祭,写下“尹以不才,嗣守封疆。顾取法于何,有赖先生之循良”,清康熙三年,戴玑任驻柳州的右江分巡道,盛赞柳宗元,“官兹土者,较守画一,饮醇足矣,无事更弦而鼓瑟也”,都赞颂柳宗元治柳的功绩,表示要以柳宗元为楷模,把地方治理好。

“官为民役”是柳宗元对官民关系的重要见解,是其政治主张的一次创新。其治柳实践中所开的多个“先例”,如首开文风教化之气、首创柳州水井之始等,在惠泽于民的同时,也对当下柳州精神中的“敢为人先”产生深远影响。

2.为价值传承架文化桥梁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而千年之前这位“柳柳州”的到來,为曾经的南蛮之地带来了文明的火种,其勤政爱民,为官清廉,仁政善行,完全融进了柳州的历史文化和柳州人的精神性格之中。有文曰:“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为纪念柳宗元而建的柳侯祠,传承至今已成为柳州的历史文化象征,并成为廉政教育基地。通过挖掘、整理、宣传柳宗元政治思想蕴含的勤政廉政资源,可向人们展示廉洁文化,跨时空向世人展现柳宗元的清白、清廉、清正、清贫的廉洁观,并将其弘扬与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这一论述指明中华传统文化是领导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宝库。常怀“为民”之心,修炼“为民”之德,是古今中外对官员的基本要求。深入挖掘柳宗元治柳实践中为官之德的核心价值,不失为当今提高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一种借鉴和启示。

3.为“柳州精神”开活水源头

柳宗元对柳州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其治柳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使柳州发生巨大变化,也对当今“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柳州精神产生深远影响。千年文化孕育了柳州开明的性情,多元经济塑造了柳州开放的品质,改革发展吹响了创新创业的号角,实干兴邦点燃了自强不息的斗志。如今的柳州人,秉承着柳宗元务实、创新的精神迈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官德彰则民风淳,官德毁则世风降。”柳宗元这种救世济民、利民、富民的精神,是令人景仰和永垂于后世的。清明祭祀柳宗元已成为柳州不可或缺的民俗文化活动,是人们纪念历史先贤、传承传统习俗、弘扬柳宗元文化的重要方式,从唐代至今延续千年。据考,宋代以后对柳宗元的祭祀已由最初的民间层面上升到有地方官员参与的国家层面,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传承千年的祭柳习俗,正是人们对柳宗元执政为民、廉洁奉公、敢为人先、勇于革新品德的学习与弘扬。

参考文献:

[1]李钟麟.柳宗元的官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学术论坛,2005(06).

[2]谭奕.浅议柳宗元对柳州的人本治理思想[J].科教导刊,2014(09).

[3]向凯,徐家贵.柳宗元廉政思想的内涵与现代价值[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05).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柳宗元柳州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江雪
柳州老年大学校歌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