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帝王的宠犬情结
2021-04-25高执源
高执源
出猎图 绢本设色 42×38cm 清 佚名
行猎帮手,忠实伙伴
清代帝王为何对犬类情有独钟?这与犬类在满族人的渔猎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关。满族人的祖先原来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他们世代“不知耕种,以捕鱼为生,其来往行猎,并皆以犬”(《清朝文献通考》)。
犬类身姿矫健、勇猛威武,又忠诚可靠、善解人意,是游猎民族的得力助手。清人吴振臣在《宁古塔纪略》中提到,当地“猎犬勇者,能搏猛虎”。在严寒的北方,犬类还是重要的运输工具。人们不仅在冬天以狗牵引雪橇,在夏季也经常用狗拉纤。犬类在运输、迁徙和狩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满族人对犬类有着特殊的感情,素有“敬犬”的传统。他们视狗为“天龙”,即便普通人家也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铺狗皮褥子,也不允许别人穿戴狗皮衣物进入自己的家门。主人对狗更是不打不骂,精心饲养。
猎骑图册·策马追狐 绢本设色 14.2×17.8cm 清 绵亿 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满族敬犬的传统还有一个传说:努尔哈赤曾在万历年间被明军追杀,其所乘两匹骏马先后累死,他实在不得已,只好躲藏在荒草甸子中。明军四处搜寻不得,纵火点燃荒草后扬长而去。这时,一直跟随努尔哈赤的大黄狗拼死相救,一次次跑到水塘中浸湿身体,然后在火海中翻滚着打湿荒草。最终努尔哈赤活了下来,大黄狗却因劳累过度倒地而亡。为了纪念它,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后,便极力推行爱犬敬犬的风尚。
清军入关后,清朝各代皇帝为保持本族特质,积极提倡“国语骑射”,以鼓舞八旗官兵作为狩猎民族的士气。康熙、乾隆诸帝更是身体力行,曾逐年率领官兵远赴塞外,在木兰围场中大举围猎。据清人昭梿的《啸亭续录》记载,为配合皇帝行猎,朝廷在东华门内长街设有鹰狗处:“鹰狗处向在东华门内长街,设总统二人,以侍卫兼之,豢饲御前鹰狗,以备蒐狝之用。其牧人皆以世家子弟充之,许其蟒袍纬帽,为执事人中之品最高者。”
围猎图 绢本设色 235×45cm 清 沈英
除帝王外,久居宫廷的皇室贵族、王公贝勒,也时常三五成群地到京郊或关外架鹰携犬进行射猎活动,这不禁令人想起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情与气概。清人绵亿创作的《猎骑图册》便生动地展现了这样的行猎场景。
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所绘的《十犬图册》,也以工整的笔法描绘出皇家猎犬“守则有威,出则有获”的特点。此图册全套共10开,对开有内廷侍臣陈邦彦、王图炳、励廷仪、张廷玉、蒋廷锡等书写的《山海经》及晋人傅休奕的《走狗赋》、唐代杜甫的《天狗赋》等诗赋。
十犬图册(局部) 绢本设色 清 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花式宠狗,十“犬”十美
康熙、雍正、乾隆三人执掌朝政之时,是清朝统治的鼎盛时期,而他们的“花式宠狗”趣事,也让人津津乐道。
清朝初年,百废待兴,康熙皇帝励精图治、勤于政务,是没有养宠物这等闲情逸致的。据清人王士禛的《池北偶谈》记载:“康熙二年(1663年),西边大帅某得黄鹦鹉,以黄金作笼,表上。上却其献,严饬之。”康熙的简朴勤政可见一斑。然而,他对豢养猎犬之事却亲力亲为。他所挑选和培训的猎犬又称“康熙细犬”,这类犬对主人非常忠诚,战斗能力突出,易于训练和培养,是御用护卫犬的绝佳选择。
綠釉陶狗 东汉
陶彩绘狗 东汉
众所周知,雍正是一位励精图治、廉政严明的帝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还是一位对狗极其宠溺的皇帝。在众多宠物狗中,他最喜欢“造化”和“百福”。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资料极为详尽地记录了皇帝的谕旨,其中可见,雍正曾多次下旨让造办处精心制作狗窝、狗笼、狗衣、狗垫等,甚至连狗笼的尺寸、用料,狗衣、狗垫的式样和图案都要钦定。
从雍正元年(1723年)到雍正十年(1732年),他曾十几次为爱犬下旨。雍正元年下旨,“给造化狗做麒麟衣一件、老虎衣一件、狻猊马衣两件,俱用良鼠皮等毛做”。似乎将宠犬装扮成瑞兽的模样,更能凸显皇家风范。雍正三年(1725年)九月四日,他谕令造办处做两个外吊氆氇、下铺羊皮的狗窝。雍正五年(1727年)正月十二日下旨,“给造化狗做纺丝软里虎套头一件,再给百福狗做纺丝软里麒麟套头一件”。仅一个月后的二月二十日又下旨:“原先做过的麒麟套头太大,亦甚硬,尔等再将棉花软衬套头做一份,要收小些……”到了雍正十年(1732年),再下旨:“做貂皮狗衣一件、猪皮狗衣一件,因圆明园随侍年久,经夏虫蛀落毛,难以应用,欲另换做貂皮衣一件。再做一木匣盛装。”……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竹荫西狑图 绢本设色 246×133cm 清 郎世宁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还曾命人制作一个直径二尺二寸的圆狗笼,要求四周要留气眼,且要两开门的。当这只狗笼做成后,雍正又嫌做得大了,要按此狗笼收小二寸,另做一件。据说此狗笼自传旨至完工,竟历时一年零二十一天。雍正的爱犬住在如此精致细巧的安乐窝里,真可称得上是“百福”和“造化”了。
当时,一些服务于宫廷的西方传教士画家为帝王们的宠犬留下了珍贵的画像,成为可供今人欣赏的艺术珍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要数郎世宁、艾启蒙两位。郎世宁于康熙朝晚期来到清宫,他在雍正年间创作的一幅《竹荫西狑图》,现为沈阳故宫博物院“镇馆十宝”之一。令人诧异的是,这张画作上竟没有乾隆的玺印或任何清宫鉴藏章。要知道,乾隆可是出了名的喜欢给历代艺术珍品盖章。《竹荫西狑图》上只有一方“怡亲王宝”印,这怡亲王便是十三阿哥允祥。允祥在康熙晚期诸皇子争位中力挺雍亲王胤禛,雍正对他甚为看重,便将这幅绘有名犬的精美画作赐予他,一来显示对他的恩宠,二来也是委婉地予以警策,借物喻人,提醒允祥要像这只猎犬一样对自己温顺忠诚。
十骏犬图·睒星狼 绢本设色 247.5×164.4cm 清 郎世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十骏犬图·斑锦彪 绢本设色 247.5×164.4cm 清 郎世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乾隆年间,大清盛世引来诸多外邦前来进贡,贡品中就包括许多珍贵的名犬。宫廷名犬画像也随之呈现新的风貌,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郎世宁创作的《十骏犬图》。爱好广博且贪玩的乾隆自称是“十全老人”,而“十犬”正与“十全”谐音,乾隆命郎世宁绘制“十犬”图册以及“十美”植物图册,正取“十全十美”的吉祥之意。《十骏犬图》沿袭了《竹荫西狑图》的形制与画法,画的是从满族亲贵及西洋各国进贡的犬种中精心挑选的十只最具代表性的猎犬,个个都是稀世珍品,价值连城。
它们的名字也极其风雅,“ 霜花鹞”“ 睒星狼”“ 金翅猃”“ 苍水虬”“墨玉螭”“ 茹黄豹”“ 雪爪卢”“蓦空鹊”“斑锦彪”和“苍猊”,每一个都十分贴切地表现出名犬的特点。例如,“斑锦彪”意为长着褐色虎斑纹的小老虎;虬是古代神话传说中有角的小龙,“苍水”表示这只犬的毛色为灰白色;“雪爪卢”全身黑亮,唯四爪雪白,尾端雪白,卢则有黑色之意;苍猊,意为青黑色的狮子……这些考究的名字也反映了清朝宫廷语言的汉化在乾隆时期已经非常成熟。
《十骏犬图》背景部分的花草坡石讲究皴法、勾勒,追求平面的装饰效果,应当是由供奉宫廷的中国画家所画;图中的犬采用的是西方的素描画法,造型立体,无疑是由郎世宁所绘。此画构图优美,刻画细腻,可谓是中西合璧的艺术佳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末代宫廷,不减恩宠
清晚期,国运开始衰退,内忧外患之下民不聊生,皇帝、后妃和王公贵族的生活却依然奢侈,连宠物狗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清晚期的宫廷绘画《喜溢秋庭图》,描绘了道光皇帝旻宁与数位后妃及幼子在公园内游玩嬉戲的场景,画面中便有几只宠物狗,这说明此时宫廷养犬之风仍颇为普遍。
慈禧也爱狗,但她不爱前代盛世时期受宠的猎犬,独爱清军入关时从东北带来的哈巴狗。这种狗在北京待得时间长了,也被称为“北京狗”。慈禧读了很多关于养狗的书,对怎样培育出完美的哈巴狗很是在行。比如,为了让狗的尾巴上卷,要在小狗刚出生的时候就剪去它尾巴的末节;为了让狗的耳朵下垂,需在小狗出生后,用一种黏胶将石子粘在狗耳朵上,垂挂20多天之后才拿去。
喜溢秋庭图 清 贺世魁 故宫博物院藏
德龄郡主在《御香缥缈录》中记载,慈禧曾向她介绍过,在一只小哈巴狗长大的过程中,不能给它喂太多水,否则狗会长得太细太长;也不能喂过多的肉类,不然会生得太粗太短。慈禧曾设立“御犬厩”,派四名太监专门侍奉自己的宠犬。太监对这些御犬小心翼翼,不敢打骂,还要负责训练御犬做打圈子、作揖等动作。当慈禧来视察时,太监一声口令“给老佛爷拜拜”,小狗们便会一起叫着站起来,前腿合拢在一起作揖,逗老佛爷开心。慈禧的狗锦衣玉食,每天吃的是牛羊肉、鹿肉,喝的是鸡汤、鱼汤,还要沐浴、喷香水,穿上为它们专门定制的狗衣。这些狗衣全部是量身定做,用料华美,有的还绣着精美的图案,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绿缎绣海棠菊花犬服和红色闪缎犬服等便是其中的精品。
春闺倦读图 绢本设色 103×175cm 清 冷枚 天津博物馆藏
九犬圖 绢本设色 145×67.5cm 清 黄际明 李廷梁 故宫博物院藏
这些狗都有别致的名字,比如根据传统色命名的“秋叶”“紫烟”“琥珀”“霜柿”,还有一些名字形象地反映了狗的特征,比如“黑玉”是一只毛色纯黑的哈巴狗,而“乌云盖雪”是一只全身乌黑而四条腿雪白的小狗。慈禧还养了几只可以捧在手心里的袖珍狗,其中纯白的一只叫“雪球”,毛色像被雨淋过的一只叫“雨点”,灰色且行动灵活的一只名为“风”,银灰色的一只叫“月光”。不过她最爱的还是一只叫“海龙”的京巴狗。有一次,她心血来潮要去奉天(沈阳)看看祖先的宫殿,便乘着自己的御用专列,给“海龙”专门安排了一间名为“小朝廷”的奢华车厢,而其他随行官员不论官职高低,全部挤在一节小小的车厢里。
末代皇后婉容和爱犬
末代皇后婉容和爱犬紫禁城里豢养的﹃麒麟﹄狗照片
犹图 绢本设色 24.4×24cm 清 赵福
由于摄影术的传入,我们得以通过比前代绘画更为切实、准确的相片,一睹晚清宫廷宠物狗的形象。在慈禧于颐和园乐寿堂前与后妃、太监们的合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只毛色乌黑的哈巴狗,趴在照片的中心位置,受宠程度显而易见。
末代皇帝溥仪和他的后妃们也留下了一些玩狗的影像。溥仪是养狗的行家,他不屑于后妃赏玩的哈巴狗,而是命人从中外搜集各种名犬。他最为钟爱的是德国警犬“台格”和“佛格”。“台格”高大壮实,额头有一“王”字,颇似猛虎;“佛格”是一条顶级的德国牧羊犬,生性机敏。在将“佛格”从德国运回北京之前,溥仪叫人将自己穿过的汗衫送到柏林让它嗅闻,回来后它便一下子跑到溥仪的身边。溥仪的爱犬生活十分奢侈,连狗食都是进口的。
围猎图 绢本设色 21×97.5cm 清 俞龄 故宫博物院藏
清晚期,皇帝们朝乾夕惕、励精图治的态度不再,反而一味贪图享受,终日以养狗遛鸟为乐,使得朝纲不振,江河日下。从敬作“天龙”的神犬,到行猎帮手的猎犬,最后到供人赏玩娱乐的宠物狗……不知道这种变化,是否与大清国运由盛而衰有着某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