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宁片联合敏使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2021-04-25唐波何雨琴江威余孝君
唐波,何雨琴,江威,余孝君)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0 引言
后循环又叫做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组成有椎动脉、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是脑干、小脑、枕叶、海马的主要供血来源。后循环缺血为临床常见、多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后循环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眩晕症是后循环缺血常见临床症状[1]。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者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常见表现,该病有反复性的特点、迁延难愈,会对患者正常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甚至由于治疗不及时会继发后循环脑梗死,预后不良。针对该病,我院展开眩晕宁片联合敏使朗用药方案治疗研究,将效果观察总结为下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90 例研究主体来自2017 年2 月至2018 年2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诊断标准[2]:发病突然、2min 之内发生眩晕,同时伴随下列任意一项或以上表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平衡失调,眼颤、吞咽困难、构音不良,单侧或是双侧眼视力丧失等;行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见椎基底动脉的血液流动速度降低或是显著供血不足;将有下述情况者排除:耳源性眩晕,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出血、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疾病以及外伤所致眩晕者。按前瞻性对照分组法随机分成两组:敏使朗组患者45 例,男28 例、女17 例,年龄26~77 岁、平均(41.37±3.25)岁,患病时间6 个月至4 年、平均(2.11±0.14)年;联合组患者45 例,男26 例、女19 例,年龄29~78 岁、平均(42.15±3.34)岁,患病时间3个月至4 年、平均(2.05±0.12)年。两组组成基础资料的数据差异比较并不大(P >0.05)。
1.2 治疗方案
确诊后,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案,包括:高血压控制血压治疗、糖尿病降糖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1)敏使朗组。使用敏使朗(甲磺酸倍他司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24 生产企业: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产品规格6mg/片)口服治疗,每天3 次、每次6mg。
(2)联合组。除了采取以上常规治疗和敏使朗口服治疗外,另联合眩晕宁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5020605 生产企业: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规格0.38g/次)治疗,每天3 次、每次4 片。两组患者治疗2 周后,评价治疗效果。
1.3 观察效果
(1)疗效评价。结合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分级治疗效果[3]:①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已经不再见有眩晕、呕吐等症状表现,行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②显著改善:经过治疗后患者不再见有眩晕、呕吐等疾病症状,景物与自身旋转感消失,存在头晕症状但程度稍轻,并不会对日常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行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各项指标见好转;③好转: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眩晕症状得到改善,但仍然有稍轻的景物与自身旋转感,会对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一些影响,行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发现指标好转;④无效:并不符合上述任一条件,或是有加重趋势。
(2)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椎基底动脉行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液流速。
(3)眩晕表现情况。①眩晕每天发作持续时间:0 分表示症状消失,2 分表示持续数分钟至2 小时,4 分表示持续2~24h,6 分表示持续发作24h 以上;②眩晕每天发作次数:0 分代表症状消失,2 分代表偶见发作,每天1~2 次,4 分代表经常发作,每天3~5 次,6 分代表频繁性发作,每天超过5 次;③眩晕症状改善起效时间,定义为眩晕严重程度降低到1°所需时间(0°为无不适感,1°为仅见稍稍的不适感但对活动不造成影响,2°为眩晕严重程度需要坐下休息,3°为眩晕发生时无法支持户外活动,4°表示眩晕发生影响到户内、户外活动,5°表示眩晕已经使患者必须卧床休息)[4]。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检验方法为卡方检验;视检验结果P <0.05 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用药方案的疗效差异
比较表1 统计数据:联合组患者用药治疗后获得疗效88.89% 较敏使朗组71.11% 更好(P <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行经颅多普勒彩照检查结果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可见均有改善(P <0.05),同时联合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更高于敏使朗组(P <0.05),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用药方案的疗效差异[n(%)]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改善情况
经过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眩晕每天发作次数评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评分以及症状改善起效时间均少于敏使朗组(P <0.05),见表3。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行经颅多普勒彩照检查结果指标(,cm/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行经颅多普勒彩照检查结果指标(,c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改善情况()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改善情况()
3 讨论
对于后循环缺血的定义是后循环的脑缺血与脑梗死,头晕或眩晕是后循环缺血常见及典型症状,针对该类病患,就诊时需首先针对眩晕症状进行改善。现代医学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使用药物是敏使朗,该药物是一种微循环改善剂,对脑干内血液循环与内耳循环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以缓解前庭传入神经的放电率,继而使得淋巴水肿的问题得以改善,该药物在临床上的治疗应用范围覆盖各种头晕现象,有广泛应用[5]。
从中医角度讲,眩晕的病因不外乎是风、火、痰、瘀四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亦属中医学中“眩晕”的范畴。眩晕宁是一种中成药物,其中白术、女贞子、陈皮、半夏、泽泻、茯苓和菊花等为主要组成药物,白术、陈皮与茯苓皆有健脾、利湿的功效,可以起到调理气机作用,能够化痰、开窍,女贞子有着促进肝肾血液循行的效果。所有药物联合的使用,皆可消除瘀浊,充盛脑髓,达到停止眩晕之作用[6]。
上文实验结果表明,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更高于敏使朗组,可知联合眩晕宁片与敏使朗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改善水基底动脉动脉供血;同时联合组患者眩晕每天发作次数评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评分以及症状改善起效时间均少于敏使朗组,明确了两药联用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最后在总体疗效的评价上,联合组患者用药治疗后获得疗效88.89%较敏使朗组71.11%更好,更进一步明确该种用药方案的治疗价值。
通过上文临床研究证明,眩晕宁片与敏使朗联合用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明确,两药协同更利于病症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