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 的安徽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运输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2021-04-25王学鹏

市场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排序物流业安徽省

余 娜,奚 雷,王学鹏

(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233030)

一、 引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主要劳动力。 以全国总耕地面积为排序要素,中国在全球各国中排行第三。 作为农业大国,物流业在农村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然而在经济与科技、地理、人员、管理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状况下,农村经济对比城市经济有着巨大落差,在产品运输、存储、包装、加工、信息流通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物流问题,导致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速度缓慢,农村物流网络分布稀疏,商品买卖流通渠道不流畅,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速度。

随着国家多项乡村扶持文件的颁布执行,农村开启改革之路,及市场经济的建立,安徽省农村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农村物流带来了诸多的困难与机遇,农村物流潜在的问题愈发明显。 就城乡物流发展现状对比而言,城市物流行业各项体制具有高效性和精准性,而农村的物流行业制度存在不完善、不先进等多种弊端,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物流专业技术及管理体系落后等问题。 论文以安徽省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影响因素为对象,借助层次分析法(APH)对多种要素的影响力进行解析排序,针对分析结果,就如何提升安徽省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水平给出相应举措。

二、 农村物流需求影响因素

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体,物流业作为纽带连接各生产行业,使各行各业成为一个有序运作的整体。 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使整个物流产业高度系统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大幅度提升了物流经济效益,拓展了物流经济发展新空间。 物流运输技术的更新换代,通过将运输过程精准化、效益化、先进化以及多样化的改革,降低物流加工生产配送等物流过程中的错误率,进而提高农村物流产业的生产加工水平、运输效率和信息传输效率等,使得农村物流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诠释了经济及科技是物流业发展的根本。

对比中国各地物流发展现状,越是发达的区域物流发展程度越高,物流体系建设越到位,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物流行业发展同样不理想。 不同地域的物流业发展状况不同,除了地方农产品物流政策影响之外,地理位置造成的产业分布状况对地方物流发展也产生一定影响。 地理位置直接关系到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及配送的成本,发达地区的物流体系发展状况更加完善,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域因素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

现代物流是通过加工、仓储、运输、配送和信息反馈等活动,解决物流过程中供应商与顾客之间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提升总体物流运作体系的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能力竞争,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安徽农村从业物流人员在全国总从业人数中占比小的状况与物流发展和改革要求不适应。 以上现象都表明了人员因素对物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作用。

高效、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和体制可以降低农村产品物流运输成本,整合物流活动,协调物流供需过程中的各项作业运转,提高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益,加快系统反应能力,使物流产品或物流服务过程管理水平更加系统化、高效化。 同时提供物流产品及相应服务技术规范的补充和保证,是实现现代精益物流的保证,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如设备和场地等)投入,最快速度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满足物流需求的价值。 由此可见,正确、先进的管理系统和体制对物流发展的重要性和依赖性即管理及体制因素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文将围绕四大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一)经济及科技因素

对比城市,农村经济条件落后,科技水平滞后,缺乏特殊农产品所需的专业冷藏、仓储、配送和信息反馈等科技条件。农村物流配送物品中农产品占较大比例,对比其他货物,生鲜农产品运输量大且运输条件具有特殊性,需要多种专业的运输工具。 现实中,部分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导致在运输过程一部分易腐货物在颠簸中破损,最终出现产品到达顾客手中时腐烂的现象,带来不良影响,导致农户经济的损失,造成自身名誉、销量的下降,同时也会造成产品的积压。

(二)地域因素

安徽地处中原腹地,是连接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的必经之路,是全国物流活动的关键枢纽之一,这将对安徽省农村物流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地理位置条件对农村物流的运输过程、运输成本等将产生较大影响。 同时,安徽省的地形多变且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丰富的水资源及土地资源造就了安徽省农产品多样性的特质,但也因为地理环境的变化,导致部分农产品不能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的生产。

(三)人员因素

与城市的专业物流团队相比,从农业生产过程分离出来的农村物流营销运输团队缺乏专业的农村物流知识,针对物流各环节所需的技能相对薄弱,物流各层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低下、水平不足,物流人才稀缺,限制安徽省物流业未来发展潜力。 同时,现在农村居住人员多为老人和小孩,且人数较少,大量中青年人多在外学习和务工,中青老人口比例不协调。 老人对现代化的网络物流技术了解甚少,大多无网络消费习惯,对农村物流要求较低。 此外,农村人口数量少及地域分布散,不利于农村物流的发展。

(四)管理及体制因素

比照城市物流配送制度,安徽省乡村物流体制发展仍不够完善,物流从业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农户的物流意识落后,未形成完整的物流管理体系,农村物流组织状况一般,物流运作主体组织化程度低给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

现有的许多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在地方税、排污费、运输车辆费用等有优惠政策,以往的政策措施给物流配送企业带来了可观利益,政策的改变可能导致物流企业纯利润下降,相关农村物流的政治法律环境不够完善。 尽管我国GDP 处于增长状态,总体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步伐也不断加快,但农村物流渠道发掘少使得农村物流发展缓慢。

三、 AHP 层次分析计算过程

(一)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比率介绍

1. 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元素aij的标度方法如表1 所示。

表1 判断矩阵元素aij的标度方法

2. 一致性检验

随机一致性指标RI 如表2 所示。

表2 随机一致性指标RI

(二)AHP 层次结构模型计算过程

1. 步骤1,依据前文的分析,建立APH 层次结构模型,具体如表3 所示。

表3 层级结构表

根据研究目标确定征询对象,邀请多位长期研究农村物流并发表相关论文的专家教授,咨询他们对于论文研究对象限制因素的意见、看法,并进行诊断,总结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就详细询问情况绘制成征询表。 根据专家评选具体分成13 个制约要素。 依据专家征询表,进行层次分析。 将安徽省农村物流制约因素总结为以下层次:总目标层次(A);主要影响因素层(B);影响因素具体分类层(C)。

2. 步骤2,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得出影响因素具体分类层(C)对于主要影响因素层(B)的相对权重。

总目标层次(A)对于主要影响因素层(B)的相对权重如表4 所示。

表4 总目标层次(A)对于主要影响因素层(B)的相对权重

B1 层对于C1~C3 层的相对权重如表5 所示。

表5 B1 层对于C1~C3 层的相对权重

B2 层对于C4~C5 层的相对权重如表6 所示。

表6 B2 层对于C4~C5 层的相对权重

B3 层对于C6~C8 层的相对权重如表7 所示。

表7 B3 层对于C6~C8 层的相对权重

B4 层对于C9~C13 层的相对权重如表8 所示。

表8 B4 层对于C9~C13 层的相对权重

3. 步骤3,进行方案的单排序和总排序。

整合计算结果,对各矩阵数据进行总排序(表9)。

表9 总体排序表格

(三)计算结果分析

从表9 排序结果能够得出结论,四大影响因素对安徽省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发展的影响力排序依次为:物流管理要素、经济设施要素、人员要素、地域要素,表明物流管理要素是限制安徽省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发展的第一要素。 由总排序结果可知,安徽省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发展的影响因素按重要权重的排序为:物流专业设施、农村物流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人才、农村物流渠道、农村人口分布、自然地理条件、现代农村物流意识、农村物流组织状况、政治法律环境、农村居住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和农业产业支撑。 根据排序结果建议更新安徽省农村农产品物流专业运输设备、引进完善农村物流管理体制以及注重基础设施投入。

从表9 的排序得出结论:导致安徽省农村物流发展滞后、收益少、效率低的首要因素是管理及体制,具体影响因素排序中,物流专业设施位列第一,表明安徽省农村物流专业设施无法适应市场快速变化及农产品运输的多样化要求。目前,农村物流运输的农产品数量多、货物种类多变、运输要求高,但农村物流已有的运输设施落后、运输能力低以及物流设施专业化程度较低。 目前加快农村物流专业设备的更新已成为安徽省农村物流发展的首要问题,通过运输方式创新、设备更新、改善和创造针对农产品运输的流通工具,提升安徽省农村物流发展水平。

农产品物流管理体制在总体排序中位列第二,表明没有完善的农村物流管理体制,安徽省农村物流难以适应物流现代化要求。 高效率的农村物流管理体制才能使安徽省加速物流发展。 政府应推出相关农村物流政策性措施来加快安徽省农村最后一公里物流的发展速度,加强对农村物流未来趋势的引导和管制,提出安徽省农村流通设施未来发展趋势的有关方案,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等多条限制条件,为农村物流企业创造较好的发展条件。

根据表9 的排序可知,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畅通直接影响农村物流运输效率和收益,要畅通农村产品买卖的物流渠道,物流人才的影响力仅次于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出物流人才对安徽省农村物流现状改革的重要性。同时,农村物流渠道在总排序中位列第五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徽省农村物流发展前景。

四、 改善安徽省农村物流现状的建议

(一)提高物流专业设施与技术,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现代化农村物流仓储设施、更新物流运输设备,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增值,完善配送体系,减少配送成本。我国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发展进程表现在物流专业设施的先进程度与物流运输、仓储、信息反馈技术的使用程度,加快现代物流技术的引进和运用是保证安徽省农村物流高效率、高收益运作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如提高物流专业设施与技术,加强现代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创建,完善农产品信息获取反馈体系,引进高效的物流制度。

(二)改善物流信息流通平台

高效的物流信息流通平台与物流业未来息息相关,准确及时的物流信息反馈可以避免农村物流信息缺失和反馈错误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损失。 要将农村物流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整合。 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地域存在分散性的特质,需要政府带头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建设一个覆盖广泛的安徽农村物流信息收集、反馈平台,将市、县、镇、乡村等进行全面覆盖,做到信息网络接口的统一,使得农村物流经营个体户能够通过信息网络体系获取农业生产、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各个环节的实时信息,降低农村物流信息反馈获知的成本,促进农村物流信息体系向城市现代化、完善化、实时化的信息反馈平台发展。

(三)大力培养农村物流人才,普及物流知识

安徽省的物流从业人员人数相对于安徽物流人才的未来需求而言,它处于不平衡状态,不利于安徽农村物流业前景的开拓。 未来,应该加大培养相关人才以满足对农村物流人才的需求。 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农村物流专业或物流专业中开设农村物流课程,培养多层次的农村物流专业人才。 此外政府也可以组织专业的物流从业人员或专家定期在农村举办物流知识讲座、职业专业技能培训、远程物流知识教育和物流相关问题咨询等,普及农村物流知识,加强物流前线操作员工作业效率。 通过邀请各高校或成熟物流企业的物流领域专家下乡指导,解决安徽省农村现存及潜在的物流过程中的问题政府组织的农村物流扶持项目向农村物流个体户普及现代化农村物流知识、专业物流技术、先进管理制度,组织建立“专家型”农村物流培训扶持队伍,通过多项措施减轻安徽农村物流业潜在的问题。

(四)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近年来,安徽省推出众多促进农村物流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部分市县建立了现代物流仓储、加工以及配送园区,实施了“农民党组织协会”的运作模式。 政府出台更多利于农村物流个体户发展的方案举措,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加大对安徽省农村扶持力度,建设农村物流信息反馈体系。 此外,召集成熟物流企业管理者和物流范围专业教授组建扶持农村物流发展的专业指导团队,普及并教导农户对物流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实现在农村树立专业物流办事体系,打造共同富裕、协同进步的未来。

猜你喜欢

排序物流业安徽省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
恐怖排序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节日排序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