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管过度自信、企业战略差异度与盈余管理

2021-04-25李春艳

市场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盈余过度变量

李春艳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210023)

一、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由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的盈余管理操控成为各相关学科研讨的核心命题。 一直以来,利用盈余管理操纵上市公司利润的现象在资本市场内屡见不鲜。前有银广夏、蓝天股份、安然等先例,后有新大地、獐子岛扇贝事件,企业纷纷通过财务上的“洗大澡”来操控企业利润,因此论文将重点关注对盈余管理的研究。 已有有关盈余管理的文献表明,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对盈余管理影响较大,相关研究的前提多是基于管理者的理性人假设,随着行为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和研究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其中过度自信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朱文莉等,2009)。 因此论文将研究高管的自信程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高管的自信程度越高,其越倾向于高估企业的未来收入和现金流,低估损失和风险,更愿意冒风险进行投资,业绩波动就可能越大。 这为本文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从战略差异度的中介视角来研究高管的非理性特征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 即过度自信的高管更倾向于采取与行业具有差异的投资战略,当企业战略偏离行业程度越大,外部信息使用者与内部信息提供者之间的不对称程度就越高,盈余管理操控被发现的可能性越低,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实施的可能性就越大。

论文选取2014~2018 年我国沪深A 股上市公司的样本,实证分析得到了过度自信的高管更倾向于实施差异化的企业战略,差异化的战略进而加剧了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即企业战略差异度发挥着中介效应。 与已有文献对比,本文的贡献如下:①研究视角不同。 从战略差异度中介视角考察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②丰富了相关理论。丰富了关于高管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

文章基本框架如下: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第三部分是实验设计;第四部分是实证检验与分析;第五部分稳健性检验;最后一部分为研究结论和总结。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在影响盈余管理的众多因素当中,除了外部宏观环境和企业内部治理的影响,企业管理者自身非理性特征最为显著,过度自信就是管理者较为典型的非理性特征之一。 首先,Schrand 和Zechman(2012)发现,高管自信程度越高,对企业的前景表现出的信心越大,对投资带来的收益更加乐观,并且更容易低估战略投资面临的风险。 而且过度自信的高管具有更强的风险偏好性,更倾向挑战和冒险,经营活动可能导致业绩波动较大,因此虚报业绩的可能性更大。 其次,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乐于进行债务融资,在契约中,债权人会更重视和在意一些经营指标,包括企业偿债、营运能力指标要求。 债务契约假说认为,如果特定的契约条款与会计数据紧密相关,那么企业高管就会有很大可能运用会计政策操控盈余。 因此论文提出以下假设:

H1:高管过度自信的水平越高,实施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

过度自信的高管更愿意实施具有差异的经营投资战略。首先,过度自信的高管在决策上容易存在一定的认知和行为偏差,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高管会高估自身能力和对信息的掌握度,认为事件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具有冒险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更偏好风险承担,更青睐高风险、高收益的战略决策。 其次,过度自信的高管对成功的渴望更强。 在大众创新的时代,社会对企业的期待就是能够推陈出新,创新出新的产品。 差异化战略一旦实施成功,则意味着管理者更具企业家才能。 过度自信的高管相比非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对于成功有着更强烈的偏好,期望通过更具挑战性的战略实施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Galasso 等的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偏离公司既定战略,实施更具挑战性和风险性的科技型战略。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2:高管自信程度越高,实施的企业战略差异度水平越大。

综上,具有“冒险家精神”的管理者更愿意尝试和实施偏离行业常规模式的战略,差异化的企业战略将会导致利益相关者难以准确评估企业经营决策模式,一方面加剧了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不对称,盈余管理被发现的可能性降低,管理者更易操控盈余管理;另一方面,当管理者实施差异化战略时,企业面临的风险将会增大,企业的业绩发生较大幅度波动的可能性越大,可能会对投资者内心产生消极影响,影响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高管可能在对外披露报告之前采取盈余管理手段粉饰财务报表。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背景下,企业的战略实施需要资金的支持保障,政府补助和银行贷款都会以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信息指标为依据,因此盈余管理便成为操控指标的关键。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实施差异化的战略进而加剧盈余管理操控。 即企业战略差异度为高管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的中介变量。

三、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了确保研究的可靠性,论文选取2014~2018 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并作如下处理:①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②剔除ST 类上市公司;③剔除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 最终得到5384 个有效观测值作为最终样本。 所有数据均来自CSMAR 数据库,并对连续变量进行了1%和99%的缩尾处理。

(二)变量设计及定义

1. 被解释变量

盈余管理(Absda):论文采用王亚平、刘慧龙、吴联生(2009)的由修正的Jones 模型估计而来的应计管理方法。

2. 解释变量

(1)企业战略差异度(Std)。 参考以往的研究(Tang et al.,2011;叶康涛等,2014)。 从广告强度、研发强度、资本密集度、固定资产更新度、期间费用投入、企业财务杠杆六个维度进行分析公司战略与行业常规战略的偏离状况;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报中并未单独披露广告费用和研发支出,论文将用销售费用和无形资产净值近似代替。 企业战略差异度的计算是将上述六个指标按照行业和年度标准化处理,再将标准化后的六个指标取均值。 计算的数值越大表明企业的战略差异越大。

(2)高管过度自信(Overcon)。 高管薪酬作为公司对管理者企业家才能的评价,其越高意味着高管才能越突出、地位越重要,也越容易助长高管的过度自信心理。 论文借鉴姜付秀等(2009)的方法,采用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薪酬之和占全部高管薪酬的比例来衡量高管的过度自信,当薪酬比例大于中位数时为1,否则为0。

3. 控制变量

论文控制变量的选取参考了以往的研究(叶康涛等,2016;张泽南,2016),选取了以下控制变量:公司成长率(Growth)用营业收入增长率表示;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是一个人(Dual),若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一人则Dual =1,否则为0;股权集中度(First),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事务所规模(Big),若是前四大审计师事务所,则Big =1,否则为0;企业盈亏情况(Loss),若企业的净利润为负,则loss =1,否则为0;企业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应收账款与存货占比(Arinv);净资产收益(Roe);独立董事比例(Id);同时还对行业(Ind)和年度(Year)因素进行了控制。 如表1 所示。

表1 变量符号和定义

(三)模型构建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论文参考温忠麟的中介效用理论建立如下模型:

四、 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 列示了全样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主要观测变量高管过度自信程度(Overcon)最小值0,最大值1,过度自信的均值为0.5,说明沪深A 股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较高,不同公司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存在较大差异。 应计盈余管理(Absda)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差异较大表明样本企业间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差别较大。 企业战略差异度(Std)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126 和2.191,说明样本中各企业战略偏离行业常规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表2 描述性统计

续表

(二)相关性分析

表3 是主要变量的Person 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可知,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3,表明变量间几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选取合适。 观察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可知,Overcon 与Absda 显著正相关,说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对盈余管理操控程度越大,初步支持假设1。 Overcon 与Std 显著正相关,表明管理者自信程度越高,公司实施差异化战略程度越高,初步支持假设2。 Overcon 与Std、Absda 显著正相关,初步支持假设3。

表3 相关性分析

(三)回归结果分析

表4 报告了回归分析结果,在模型1 中,经全样本回归分析,高管自信程度与应计盈余管理的相关系数为0.009 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管理者的自信程度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 验证了假设1。 模型2 中,高管自信程度与企业战略度的相关系数为0.04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高管过度自信与公司战略差异度显著正相关,即过度自信的高管倾向于实施差异化战略,验证假设2。 模型3 中,盈余管理与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战略差异度都显著正相关,说明过度自信的高管倾向于实施差异化战略进而对盈余管理进行操控。 所以综合而言,高管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企业战略差异度起到了中介作用。

表4 回归分析

续表

五、 稳健性检验

参考叶康涛(2015)的研究,由于文章采用销售费用和无形资产近似替代广告费用和研发费用,这可能导致变量存在测度误差,为此,剔除这两个指标,用剩余的四个指标来计算战略差异度指标,发现结论依然成立。

六、 研究结论

论文研究了高管过度自信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高管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影响的中间机理,研究发现:①高管过度自信应计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 ②过度自信的高管倾向于实施差异化的战略,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盈余管理活动程度更大。 上述结论的启示在于:①企业高管的个人非理性特征对企业经营影响重大,需要加大高管对盈余管理操控的监管。 ②企业需要合理地选取管理者,需要对高管的薪酬进行控制,控制高管过度自信导致的差异化战略,合理审批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将要实施的战略。

猜你喜欢

盈余过度变量
画与理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好的婚姻无需过度关心
过度教育易使孩子变笨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
轻松把握变量之间的关系
变中抓“不变量”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