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2021-04-24吴丽娥宋瑞琦武俊平张晓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

刘 颖 吴丽娥 郭 霞 张 佳 宋瑞琦 武俊平 贾 璐 张晓芳 雍 雯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014010

脑卒中是一种具有较高的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且严重危害居民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位居第二死因,而在我国位于第一大死因[1-11],卒中终生风险高达39.3%,表明每5位死亡患者中至少1 人死于卒中[12]。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2/3,如何防治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脑卒中的69.6%~70.8%,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12-15]。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无论既往是否有高血压史,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颅内压的升高及脑血流调节的紊乱等常导致血压升高,存在这种情况的患者高达75%[16-19]。目前有关脑卒中急性期血压调控的研究较多,但具体在脑卒中急性期是否降压、何时启动降压、血压调控范围多少尚无定论,既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还有中性结果的。各国指南推荐意见也不统一。2015 年韩国的缬沙坦试验(VENTURE)[20]显示,缬沙坦在早期进行抗血压治疗不仅不能降低症状发生后90 d 残疾和死亡的风险,而且使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此试验提前终止。2014 年进行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抗高血压试验(CATIS)[21]研究显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24 h 内启动降压治疗与未进行降压治疗相比,在治疗14 d、出院时以及症状发生后3 个月并未降低严重残疾和死亡的风险。后续发表的CATIS亚组分析显示,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和既往有高血压史的患者,早期降压在3 个月预后良好,可以有效起到抗高血压的二级预防作用。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24~48 h 给予降血压治疗可以使患者3 个月的预后受益[21-24]。2015年英国一氧化氮对卒中的疗效(ENOS)研究[25]显示,硝酸甘油组在90 d 测量(认知、生活质量或情绪等)以及发生不良事件风险没有差异。本文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比较早期降压与晚期降压对预后的影响,明确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是否可以降压以及保持何种降压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18-10—2020-08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合并血压升高的5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13]。纳入标准:(1)年龄≥40岁;(2)经CT或MRI确诊;(3)发病时间24~48 h;(4)收缩压140~200 mmHg。排除标准:(1)有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史;(2)双侧或病灶侧颅内动脉狭窄≥70%;(3)NIHSS 评分≥21 分的严重脑卒中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 分;(4)近3 个月有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病史;(5)既往有房颤、主动脉夹层、难治性高血压病史,中重度残疾(mRS 评分3~5分);(6)合并严重心、肝、肾衰竭;(7)妊娠。

1.2 研究方法 54例患者停服降压药,随机分为早期降压组和延迟降压组,早期组发病24~48 h 内降压,24 h 内收缩压下降10%~20%,延迟组发病第8天降压。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40 mmHg和舒张压<90 mmHg。除降压外,2 组其余治疗均根据AHA/ASA及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进行。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个人史、用药史,记录入院时、14 d 和30 d NIHSS 评分,以及30 d、90 d mRS 评分。2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用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双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14 d、30 d NIHSS评分比较 2组于发病后14 d、30 d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2 组预后情况比较 2 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wo groups

表2 2组14 d、30 d NIHSS评分及30 d、90 d mRS评分比较 [M(Q1,Q3)]Table 2 Comparison of 14d NIHSS,30d NIHSS and 30d mRS,90d mRS [M(Q1,Q3)]

表3 2组预后情况比较 [n(%)]Table 3 Comparison of progno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住院患者发病后3 个月病死率9%~9.6%,1 a 致残/致死率33.3%~33.8%[13,26]。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且可调控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复发、冠心病、心衰等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高血压与脑卒中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4,11-12,27-39],因此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调控尤为重要,如何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调控血压,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近年来血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有关脑卒中急性期血压调控的研究较多,但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尚无定论。据统计支持降压的有2003 年坎地沙坦治疗中风试验(ACCESS)以及2009 年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卒中后立即控制高血压和低血压(CHHIPS)结果显示早期降压是安全的[40],降压治疗不会使早期神经功能的恶化增加,且降压组与安慰剂组在预后的病死率与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反对降压的有1994年的尼莫地平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卒中试验(INWES)、尼莫地平安慰剂对照试验以及2001 年的尼莫地平试验(VENUS),结果表明尼莫地平组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没有改善作用,反而延迟。2011年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坎地沙坦急性卒中试验(SCAST)以及2015 年韩国的缬沙坦试验(VENTURE)分析结果显示降压治疗没有证据表明有益处。中性结果的有2007 年EVESON 等研究、2009 年PRoFESS 研究、2010 年英国持续或停止卒中后抗高血压协同研究(COSSACS)、2014 年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抗高血压试验(CATIS)以及2015年英国一氧化氮对卒中的疗效(ENOS)。

本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早期降压组(发病24~48 h 内降压)和晚期降压组(发病第8 天开始降压),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24~48 h)启动降压和晚期降压(发病7 d 后)相比,发病后14 d、30 d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无差别,在发病后30 d、90 d 对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无差别,提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可能不获益,早期降压和晚期降压对预后影响无差异。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现有的循证医学表明降压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需要注意的是,降压幅度过大会降低颅脑的血流灌注,加重脑缺血严重程度[11,41],具体在脑卒中急性期是否降压、何时启动降压、血压调控范围多少尚无定论。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建议,收缩压>220 mmHg 或舒张压>120 mmHg才给予降压。发病24 h 内血压降低15%可能是合理的[42]。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的患者,是否需要降压以及何时进行降压,医生应根据个体化进行治疗,如患者年龄、梗死面积、脑梗死类型等综合分析。本研究首先未纳入血压≥200 mmHg 的患者,纳入患者NIHSS评分偏低,未纳入NIHSS评分≥21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的重症脑卒中患者,所以本次研究结果不适用于此类患者。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小,且随访时间略短,未进行远期预后分析,未分析患者梗死面积、位置以及脑梗死类型,结果仍需进一步多中心、随机试验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