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高职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1-04-24,赵

南方农机 2021年6期
关键词:票务职业技能轨道交通

肖 华 ,赵 丽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1 高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适应国家政策变化需求

2019 年初“职教20 条”提出并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1]。同年,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明确提出“将1+X 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2]。2020 年1 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其中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城轨运营专业对应的证书。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抓住双高建设机遇,启动了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分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综合技术技能课程及新形态教材。“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综合实训”课程立项综合技术技能课程建设,深度融合“1+X”制度,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1.2 满足高职学生课程学习需要

许多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开设的实训课程,主要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综合训练项目较少,学生只能掌握单一操作过程,综合实践的操作能力不足,使学生对地铁站务工作流程缺乏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不能高质量完成整个站务工作。而改变传统以掌握单一技能操作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理论教学和车站真实工作内容有机整合设计教学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综合实训”课程面向2000 年以后出生的学生,他们习惯于经常用手机上网学习搜索知识,传统课程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综合实训课程建设就是要改变实训教学与站务工作过程脱节的现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并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探索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改革思路。

2 “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综合实训”是面向城轨运营专业的岗前培训综合性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该课程主要针对车站站务岗位,对接工作岗位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解析工作岗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要求,并参照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计教学项目。通过课程学习,将“乘客运输工作组织”“票务管理组织”“客运服务礼仪”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等四门课程对应的单项作业任务串成完整的岗位作业内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自动售检票设备完成日常票务作业;能够对常态化下及特殊情况下的客流情况进行有序组织;能够对车站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培养学生票务管理、客运服务等方面的技能,具备地铁、轻轨准员工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从“学生”到“准员工”的身份转变,提前熟悉工作环境,缩短入职后的适应时间。

3 “1+X”证书制度下高职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以“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为依托,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对各领域职业技能的要求进行明确,通过企业调研、专家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重构课程内容体系,罗列课程知识点并进行筛选,专业教师与企业一线专家共同探讨确定最终的课程内容,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地铁站务工作流程为基础,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项目,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校企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利用职教云平台建设在线课程,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终形成多元考核评价体系。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4 “1+X”证书制度下高职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X”证书制度下“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主要包括重构课程体系、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形成“过程+终结”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

4.1 重构课程体系,梳理知识技能点

校企合作调研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岗位群复合型能力需求,确定对应的工作领域,剖析典型工作任务,总结涉及的知识技能,围绕“1+X”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以“三教”改革、产教融合为指导思想,重构与轨道交通行业企业需求对接、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内容,并请培训评价组织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学院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人士进行指导。课程项目的确定依据站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工作领域,教学任务的设计以各岗位日常工作过程为主,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多方面能力。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课程架构,标记各部分知识内在的关系、重难点等,形成知识技能结构图。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课程设置车站票务运作、车站客运服务及车站突发事件处理三个实训模块。设计实训内容以车站的1日工作流程为主线,模拟车站日常票务、客运服务、应急处理等作业。模块一:车站票务运作设置四个学习任务,包含从开站到关站所涉及的所有票务工作环节、票务设备操作和票务作业方法。通过模块一的学习,将单一技能实训内容有序串成一个完整任务,使学生掌握车站日常票务作业流程和票务事件处理方法,能够操作自动检票机、自动售票机及半自动售票机等设备,同时建立车站票务作业管理的整体观和全局观。模块二:车站客运服务设置三个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对正常情况下及非正常情况下的客流进行组织,能够处理乘客纠纷及投诉事件。模块三:车站突发事件处理设置五个学习任务。在学生掌握日常岗位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突发事件综合技能实训,培养学生面临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掌握非正常情况下站务员、值班员、值班站长等相互配合完成各种突发事件的作业流程和处理方法。表1为模块一的具体知识技能点要求。

表1 模块一知识技能点

4.2 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合作编写工作手册式教材

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重点是开发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编写与真实工作流程相一致的工作手册式教材。通过整合学校和企业等现有的优质资源,引入企业的典型案例,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教材和数字资源。教材编写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主,既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数字资源的开发涉及视频资源和非视频资源的建设。视频资源建设需根据课程结构体系,梳理知识点,依据碎片化、颗粒化的知识点完成数字资源列表,策划视频动画脚本,并根据脚本进行拍摄和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要保持动态更新,以确保数字资源建设的适用性和针对性[3]。

4.3 优化教学设计,搭建“知识—技能”混合教学模式

高职学生一般理论知识薄弱,又对枯燥的内容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耐性,更愿意早早进入工作岗位通过实践来实现自己的价值。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普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模式。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分配、时间的安排、教学环节的设计非常重要。课前学生利用职教云平台自主学习每节课对应的微课、PPT 课件、文本、典型案例等,或者参与课前测验、问卷调查、线上讨论[4]。课中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分析,进行重点讲解,让后利用城市轨道交通仿真系统软件进行仿真操重组课程作,之后利用真实设备进行技能练习,然后通过小组展示,检验课堂学习效果,教师进行课堂总结。课后继续回到线上学习环境,进行巩固练习和拓展学习。“知识—技能”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将教学实践与实际工作无缝衔接,保持课内课外连续性。

4.4 形成多元考核体系,反思教学效果

改变以实操项目考核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创新线上、线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线上成绩包括学生学习资源时间、参与平台任务情况、课前测验成绩等。线下成绩包括课堂平时表现、教学任务考核成绩,其中平时表现主要包括平台签到、课堂活动参与、小组配合情况等。多元考核方式克服了学生只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的弊端,能及时、动态的反映学习态势,并及时纠偏,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5 小结

通过校企合作设计的工作流程,开发实训项目并应用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同时,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课内课外教学翻转,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票务职业技能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地铁多元支付与票务安全融合发展研究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民航票务企业所需人才现状分析
地铁票务收益安全管理的分析和探讨
PPP模式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