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医理论中的宏观藏象学和微观藏象学
2021-04-23昌炳峰
昌炳峰
摘要:本文主要对中医藏象学进行研究。提出中医藏象学由宏观藏象学和微观藏象学两部份组成,并通过引用大量典籍证明这个论点。解决了因藏象學某些论述自相矛盾而引发的争议。为中医的科学性提供了有力依据。
关健词:中医学;宏观藏象学和微观藏象学;中医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286-01
几千年来,藏象学因有些论述而争议不断。如《黄帝内经·灵枢·经水》篇曰:"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然而,《汤液经法图》所绘"左肝右肺"之图,却又与《内经》所言不符。中医理论言心主神志,而现代医学却说脑为神经中枢。中医主张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而现代医学却否定了脾的这些功能。
此类争论严重影响中医学的发展。新中医学系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新中医学理论认为,在中医学中,描述脏腑的内容基本以藏象学说为主。中医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躯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藏象学说分由宏观藏象学和微观藏象学两部份组成。
宏观藏象学中的脏腑名称虽然和解剖学某些器官的名称相同,但所代表的功能却不完全相同。因为宏观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生活体念和临床实践,即对生理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的观察等方面来认识内脏的,所以宏观中医学脏腑的概念就大大的超越了解剖形态的范围。一般认为,宏观中医学所述的脏腑功能范围比较广,不仅包含了解剖学脏器的部份功能,而且还概括了其他器官的某些功能在内。
比如五脏中,心主血脉,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心通过血脉将气血运送于周身;心又主神志,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在人体中处于最高主导地位。肝主疏泄,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肝又藏血,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脾主运化,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的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主升清:升,指上升和输布;清,指精微物质。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这种运化功能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故说“脾气主升”。脾又统血,能统摄血液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又能宣发卫气和津液于全身以温润肌腠皮肤;肺主行水:肺主行水,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调节作用;肺主治节:治节,即治理调节。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肾藏精,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故有先天之本之称;肾主纳气,纳,固摄、受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吸人之气,必须下归于肾,由肾气为之摄纳,呼吸才能通畅、调匀。肾主一身阴阳;肾又主水,在调节人体水液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宏观藏象学说更重要的内涵是某一系统的生理病理功能变化。如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司二阴,肾与膀胱相表里。这里,肾与膀胱、骨、髓、脑、发、耳、二阴构成一个肾系统。肾病之后,则生长、发育迟缓,阳痿或不育,水肿,气喘,骨软无力,头晕健忘,发白早脱,耳鸣耳聋、二便失常。临床上这些病证从肾论治有效,又印证了肾有上述生理功能,宏观藏象学说正是从这些生理、病理现象的结合来概括五脏的。
微观藏象学说是以解剖学,分子学,微生物学等学说为基础。在古代,分子学和微生物学还没发现,一般从解剖学角度进行分析。
如心的解剖位置,在《内经》《难经》《医贯》等中医文献中已有较为明确的记载,心位于胸腔偏左,居肺下膈上,“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类经图翼·经络》记载,心是隐藏在脊柱之前,胸骨之后的一个重要的脏器。心尖搏动在左乳之下。 心脏呈尖圆形,色红,中有孔窍,外有心包络围护,心居其中。“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赤黄裹脂,一是为心包络”(《类经图翼·经络》)。
肺位于胸腔,上连气道,喉为门户,开窍于鼻,为气体出入的器官,在人体脏腑之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灵枢·九针论》)、“肺者脏之盖也”(《素问·病能篇》)。“心肺独居膈上”(《难经·十二难》)。“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医贯》)。指出了肺在人体中的位置。肺为白色分叶状,质地疏松,“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难经·四十二难》)。“肺得水而浮”,“肺熟而复沉”(《难经·十三难》),“肺叶白莹、谓为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医宗必读》)。这里的“虚如蜂窠”,“得水而浮”,就是说肺脏本身是质地疏松的含气的器官。至于重量问题,《难经》记载心肺重量之间的比例与现代解剖学讲的心和肺之间的比例,也十分相似。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稍偏左。“肝居膈下上着脊之九椎下”(《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肝之为脏……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并胃贯脊之第九椎”(《十四经发挥》)。说明中医学已正确地认识到了肝脏的部位是在右胁下右肾之前而稍偏。 肝为分叶脏器,左右分叶,其色紫赤。杨上善认为:“肝者,据大叶言之,则是两叶也。若据小叶言之,则多叶矣”(《难经集注》)。杨氏的描述,接近于肝的表面分叶为左右两叶,内部分叶计五叶的解剖学情况。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肾两枚,附脊第十四椎”《类证治裁·卷之首》。肾有两枚,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肾有二,精之居也,生于脊齐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有黄脂包裹,里白外黑”《医贯》。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宏观藏象学说和微观藏象学说是中医藏象学说的两个组成部份,二者在几千年的中医史中长期共存。古代中医事业辉煌发展,主要是因为医学前辈们将这两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我们只有理解并掌握了这两个概念,才能学好中医,才能把中医事业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之《灵枢·经水》篇 《素问·太阴阳明论》
[2]《难经》之《难经·四十二难》篇 《难经·十二难》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妇幼保健院 江西萍乡 3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