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络扶正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1-04-23余进海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3期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

余进海

摘要:目的:分析通络扶正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本文总共纳入34例观察对象,全部都是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奇偶数法分为甲组(常规西医治疗,n=17)与乙组(通络扶正汤+常规西医治疗,n=17)。对比分析两组的运动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在Fugl-Meyer评分、血清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上,乙组优于甲组(P<0.05)。结论:通络扶正汤+常规西医用于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效果理想,对于运动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后偏瘫;通络扶正汤;常规西医;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080-01

缺血性中风在臨床上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与致残率,患者发病后容易出现偏瘫等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随着临床关注与重视缺血性中分后偏瘫的治疗工作,有学者在临床上提出,采用通络扶正汤来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1]。鉴于此,本文将34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为例进行分析,试探讨通络扶正汤+常规西药对患者运动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例数有34例,观察时间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观察对象是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7例。甲组中男女的构成比为9:8;患者年龄区间范围在42岁至80岁,平均(68.37±6.22)岁。乙组中男女的占比为10:7;患者年龄区间范围在41岁到80岁,平均(68.54±6.38)岁。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

1.2 方法

甲组开展常规西医治疗,采用拜耳医保健有限公司提供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mg/片;使用方法:一次100mg,一天一次)+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51407;规格:10mg/片;使用方法:一次10mg,一天一次),连续治疗4周。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开展康复训练,每隔2小时更换患者的姿势,提高患肢,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被动转为主动。

在常规西医的基础上,乙组采用通络扶正汤治疗,方组为:黄芪90克,枸杞子和山茱萸各20克,鸡血藤与丹参各25克,地龙、钩藤各15克,乌梢蛇、土鳖虫各9克,全蝎6克,蜈蚣3克。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混合后倒入砂锅中,加入500ml清水后开大火进行煎煮,煎煮至250ml药液方可关火,分2次服用,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运功功能与血液流变学。①运功动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总计100分,分数越高,评定为运动功能越良好。②血液流变学:空腹抽取4ml外周静脉血,进行离心分离后获取血清,随后采用武汉科尔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RT-7200)测量患者的FIB、D-D。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9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评价分析两组运动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差异

从表1的结果能够看出,连续治疗4周后,在Fugl-Meyer评分上,乙组高于甲组;在FIB与D-D上,乙组低于甲组(P<0.05)。

3.讨论

偏瘫是缺血性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行走,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临床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多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但是疗效不理想。随着传统中药学的发展,中医治疗偏瘫的优势显著,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较少,毒副作用少,用药安全性高[2]。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抑郁、过度劳累导致血液瘀滞、正气亏虚,临床治疗的关键为活血化瘀[3]。

血液流变学异常也是引起缺血性卒中患者微循环障碍及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积极改善患者血液粘度对于控制病情发生和预后改善尤为重要[4]。本研究中,乙组治疗后FIB与D-D明显比甲组低,Fugl-Meyer评分比甲组高(P<0.05),说明经通络扶正汤联合常规吸药治疗能够有效调节血液流变学,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究其原因是:通络扶正汤中的黄芪、地鳖虫可以活血消肿止痛,地龙、全蝎以及乌梢蛇能够祛风止痉,鸡血藤与钩藤可以通络活血行气;诸药合用达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降低血液粘度,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调节患者的血液流变学[5]。

综上所述,通络扶正汤+常规西医用于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宏伟,王一战,江澜,等.基于关联规则探讨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证候分布特点[J].现代中医临床,2019,26(1):45-49.

[2]马新强,周国平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干预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执业药师,2019,16(7):84-86.

[3]黄炜,杨斌,陈阳.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0):56-58.

[4]王鑫,薛莉,李转会,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7):10-12.

[5]尹虹祥,姜昆,魏衡,等.通络复瘫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9,41(8):1141-1145,1184.

重庆市城口县巴山中心卫生院 重庆 405915

猜你喜欢

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协定方眩晕停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肺心病高黏血症的效果及对血流变指标变化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意义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降纤酶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不同温度的造影剂粘度对CAG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临床观察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在胃癌患者诊治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