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家的婚俗

2021-04-23衣杰文

走向世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小工剩菜新郎

衣杰文

记忆里,进了腊月门,老家结婚的就多了起来。

可能是那时没有冰箱,腊月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个月,离春节又近,腊月结婚,剩饭剩菜不易坏,有的还可以留着过年,可以省下一笔费用。

如今,条件好了,一年四季都有结婚的,但是,我却常常想起老家结婚的风俗。那时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到城里的大酒店或请流动厨师到家里做饭,在我们农村老家一般每个村都有乡村厨师,一到腊月他们就成了香饽饽,要提前几个月预约,晚了就约不上了。

结婚讲究双数,饭菜数量、花饽饽,包括随的礼钱都要是双数,寓意好事成双。结婚的日子是两天,第一天是新娘的日子,新娘家一般是第一天晚上请客,仪式相对简单;而新郎家第一天晚上要吃上轿饺子。第二天是新郎迎娶新娘的日子,中午要大摆宴席,仪式也最为隆重。不管是到新娘家还是新郎家做客,都要随礼钱。以前比较穷,每个人随十元钱。饭菜以猪肉为主,花样也少,吃得饱就行,客人也不会埋怨;现在条件好了,随的礼钱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涨船高起来,四百、六百已经是主流,八百一千已经不稀奇了,饭菜也有了质的飞跃,菜的花样多、数量多,还必须上“三大件”(海参、鲍鱼、对虾)。

厨师订好了,碗、筷子也要提前预订。那时我村就有往外租碗筷的,一般租一次三元五元,租戶需要的碗筷包括酒杯人家已经备齐,一般的能有六七桌酒食的用具,超过六七桌的那只有挨家挨户借了。碗、筷子、菜盘、酒杯借好了,要提前一天刷洗好。老家的风俗是租的碗筷等用具用完后不用刷,只等下一户需要时现用现刷,可能是因为菜盘一般是盛菜的,上面总有菜叶子,留着剩菜就算是剩财,具体是不是这个寓意没有考证。碗、筷子等租好了,还需要请小工,一般是本家正在上学的十几岁的孩子。小工数量根据请客的桌数来定,一般一桌一个小工,以备请客时端菜送饭。小工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到周围乡邻家借方盘(端菜用)、大小盆、小炕桌。因为各家盆、炕桌不一样,借来后还要用墨水或油漆在背面写上XX的名字,以免混淆。

小工虽然辛苦,但是不随礼钱,又可以吃到免费的剩菜,当然必须等客人吃完饭,把自己负责的那桌酒席上的剩菜剩饭包括炕桌等收回到主人家才行。因为随吃随撤,新菜端上桌,剩菜就要往下撤,所以有的小工会在路上把剩菜吃掉,把汤喝掉。那时贫穷,厨师做的菜调料足,味道好,即使喝点汤也觉得幸福无比,“帮个忙喝口汤”可能就源于此。

新郎迎娶新娘的仪式比较隆重繁琐。早晨,小工要在新娘进门前,在沿途墙上贴上喜字,遇到水井、厕所还要贴上大红纸;新娘进门时,要用台布遮挡水井;在新郎门口放鞭炮迎接。新娘进门时要换上婆家的鞋,以前称呼的叔叔阿姨现在要改口叫爹妈,当然公婆要给新娘改口钱。新娘坐席的那桌一般是最亲近的姑姑、姨妈、舅妈、婶母等女性长辈,寓意着对新娘的重视。坐席的位次也必须斟酌好,失了礼数客人会挑毛病。有的客人会因为位次不对不入席,闹出不愉快——因为位次意味着对自己的尊重程度,不能不讲究。新娘坐的炕上一定要有喜被,从上炕开始新娘就要一直坐在喜被上,名为“坐福”。新娘上炕前要和新郎一起吃女性长辈(一般是新郎母亲)喂的宽面条,寓意日子长长久久,路途宽敞。

饭菜讲究“张口鸡闭口鱼”,即第一个菜必定是鸡,最后一个必定是鱼。等鱼上来了,意味着菜已经上完了,需要吃饭了。第四道菜上来,新郎要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每桌让酒(敬酒)。饭菜多,等到让完酒吃完午饭,已经是半下午了。这时,另一个仪式又开始了,新娘拿出自己娘家带的点心摆上桌,本家亲近的长辈要吃点心喝茶水,新娘敬的点心、茶水可不是白吃白喝的,吃完喝完要给新娘茶水钱。等到本家长辈吃完点心喝完茶水,晚饭也上桌了。虽然也像中午一样十个菜或者十二个菜,但是午饭吃的晚,也吃得饱,所以大多数的菜只吃了一点点,饭就更不用说了。

匆匆吃完晚饭,这时新娘那桌有经验的长辈会暗示桌上的客人慢点吃,或者干脆不吃饭也拿着筷子,因为在吃饭过程中已经有不少村里的青壮年在急切地等着闹床了。青壮年大都是晚辈,看到桌上的人一直不放筷子,就会嬉笑着说:“我帮你把桌子撤下去。”然后不由分说地把桌上客人的筷子拿掉,把桌子撤下,准备另一场大戏——闹床。

结婚是大喜的日子,闹床的人不管怎么闹,家里的人也不能恼。有的喜主看到一家子男女老少要闹床,舍不得新娘,就会再拿出糖果、香烟分发拖延时间,着笑脸说着客气话。烟抽了,糖果也吃了,但是床还是要闹的。闹床就是几个人把着新娘的手脚往喜被上敦,老家称为“打夯(heng,一声)”。遇到文静点的新娘好说,厉害点的敦完后怕被新娘打,人们会喊一声号子同时放下新娘快速往炕下跳。

这种方法比较野蛮,曾经看到有的喜主家长不满这种闹法厉声喝斥的,但是厉声喝斥的结果往往是人们一哄而散再也不闹了。没有人闹床,喜事就冷清多了,缺少了活跃喜庆气氛。

闹床是婚事中最热闹的,但是这种闹法不文明,后来有人会找来一个拴着绳子的苹果,一个人提着,让新郎新娘嘴对嘴咬,结果常常是你咬着我的脸,我咬到你的嘴唇,这时就会引来人们的哄堂大笑,闹床也就达到了高潮。

等到闹床的人走了,公婆或婶母会和新娘一起打开新娘带的嫁妆,为一对新人铺上被褥。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翻箱”(打开新娘带的箱子),箱子角落有压箱钱,新娘母亲带了多少,一般新郎一方也要加上多少,争的是一份脸面,表明男方也不差于女方。

翻箱子添上钱后还要吃新娘带的花生、栗子、大枣等,寓意早生贵子。新人的枕头还需要一个四五岁的童男在上方迈过,称为“迈枕头”。迈完枕头,公爹还要在新人房门外挂上门帘。钉门帘也有讲究,前三锤要喊着“一钉金,二钉银,三钉钉了个珠宝盆”,把吉祥如意和美好的期待钉进门框中。

鬧哄热闹的一天随着人们的离去即将结束,洞房花烛夜这美好的一刻也就向一对新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美好的生活开始了,新的一天又要来到了。

如今生活好了,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用自行车或拖拉机迎娶新娘了,取而代之的是汽车(一般是六辆汽车,而且是豪车),还要请来婚庆礼仪,仪式更多了现代味,传统仪式已经大变样了。

The wedding stresses on even numbers, which is reflected in dishes, Huabobo and gift money, suggesting happiness comes in twos. The wedding lasts for two days. The first day is for the bride, whose family would usually invite guests to dinner on the night of the first day in a relatively simple ceremony. The grooms family would have dumplings that night. On the second day, the groom would marry the bride. A big dinner would be served at noon in the grandest ceremony. Guests in the brides family or the grooms family need to give gift money. In old times when people were poor, each would give ten yuan. The dinner was mainly made by pork. There were fewer varieties. As long as it was adequate, guests would not complain about it. Nowadays, people lead better lives and the gift money rises in accordance with higher living standards. Four or six hundred is the mainstream and eight hundred or one thousand is not rare. The dinner had a leap in the quality featuring greater varieties and numbers with “three major elements” (sea cucumbers, abalones and prawns).

猜你喜欢

小工剩菜新郎
新郎与新狼
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这三种剩菜易滋养癌细胞
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我爱吃剩菜
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马蹄形磁铁小姐找新郎
心中要筑全程
拧巴是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