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体系构建与思考
2021-04-23曾丽红黄海燕
曾丽红 黄海燕
摘要福建省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面向核心素养培养,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以学习评价为突破口,构建“智勇少年五育并举”学习评价体系,带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助力学生差异化、个性化成长。学习评价体系实施中需注意数据安全管理,保护学生隐私,关注生命成长,同时要注重信息管理层、教师的评价素养培训。
关键词 学习评价体系;综合素养评价;核心素养;大数据;智勇少年;五育并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3-0034-03
从教育测量的视角考量,核心素养是一类高度抽象、结构复杂的高阶能力,[1]传统的评价方式比较难以测量。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体系建构面临着几个严峻挑战:首先是如何建构一个既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又能得到家长认可的学习评价体系;其次是怎样建立一套简单易操作又能全程反映学生成长轨迹并长期坚持的学习评价方式;[2]最后是评价体系的反馈是否能科学、有效地诊断教师教学与学生的成长状况,最终激励与引导学生成长。
2018年初,福建省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面向核心素养培养,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以学习评价为突破口,把文化、课程、课题、评价结合起来,开始进行“四位一体”的教学改革。在三年多的实践探索中,茶园山中心小学遵循国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构建了“智勇少年五育并举”的学习评价体系。学校在建构学习评价模型、开展课程整合时充分体现了学习评价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原则,在改革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时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及评价的科学性与精确性,获得了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的高度认可。
一、素养导向、五育并举,构建学习评价体系
1. 细化五育目标,建立学习评价模型
茶园山中心小学前身为福州空军干部子弟小学。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质及区域优势,提出了“智以修心、勇而正身”为核心的智勇教育办学体系,以军德为立校之本,以军艺为活校之源,学军拥军,重德重艺,走出了一条“德艺双馨”的特色办学之路。
在这次学习评价改革中,茶园山中心小学把核心素养融入“德智体美劳”之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五育”具体细化为敬德、博学、勇毅、艺美、乐群五个维度的培养目标,以期实现学生智勇双全、幸福成长的目标。学校以“智勇少年”作为培养总目标,以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为抓手,把核心素养融合到课程与教学中,开展基于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智勇少年”綜合素质信息化评价探究,建立了“智勇少年五育并举”的学习评价模型(图1)。学校通过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以及整体素质进行观测、分析、预测,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优势、培养个性,以促进其长远发展,实现以评价“导向综合素质、诊断课程教学、激励队伍状态、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功能,为学生成长、教师提升、学校发展提供客观资料支撑,由此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实现“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2. 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创新融合评价方式
当前基础教育的学习评价方式主要是以纸质测验为主,过于重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的内容过于重视记忆性的知识,不太关注对学生复杂思维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无法理解与迁移,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与日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工作场景要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3]而且很多学校只重视学科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导致“五育”无法真正落地,也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茶园山中心小学创新融合学习评价方式,希望真正实现从“评价学生是什么样的人”转变到“评价激励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评价目的。
首先,学校利用信息化技术与大数据的优势建立“智慧教室”,采用HiTeach智慧教学系统。其中实时反馈装置系统可使用即问即答、抢权等功能,提高学生学习乐趣;团队合作学习系统通过“协作、分享、评量”三大辅助教学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评与他评能力;借助移动学习系统,学生用平板连线使用实时反馈装置系统,实时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同伴及时参与讨论,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调整教学步调,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学校运用“智勇少年”APP建立学习评价信息平台(图2),创新融合评价方式。学校根据“智勇少年五育并举”的学习评价目标,在学习评价信息平台设置好各项具体指标与评价标准,如行为规范、思想品德、课堂表现。以课堂表现为例,各学科的评价标准也体现了自身特点,如数学包括巧计算、说道理、勤思考、善观察、乐探究、敢质疑;语文包括语言基础、理解推断、信息提取、迁移应用、整体感知、鉴赏评价;科学包括会观察、善发言、勤思考、乐探究、会总结、敢质疑。
二、以学习评价目标为指引,带动课程教学变革
学习评价目标的改变,必然促进课程内容的整合或改革。学校需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融合与渗透,提高课程的综合化与导向性,最终实现课程资源、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优化。
1. 创新学校课程体系
茶园山中心小学根据五育评价目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内涵,通过跨学科、跨主题、跨年级、多模块的课程整合方式,设计出一套新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性课程与智勇课程(智勇活动)(见表1)。基础性课程强调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是教学的重心。智勇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师资情况、家长与社会资源所开设的课程,如科技活动、机器人、STEAM等课程。特别是围绕“学军拥军”的文化氛围,学校把军魂、军德寓于德育活动中,通过《军韵》国防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拥军精神,通过军鼓训练培养学生吃苦、团结、协作、坚持的品质。智勇活动是对智勇课程的补充,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
2. 灵活应用教学方式
新的学习评价体系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变化,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表现性评价方式,创设不同的真实情境,为学生创造将所学知识、技能在真实情境中迁移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此,茶园山中心小学通过“名师讲堂”“专家论坛”等培训,帮助教师尽快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经过三年多的培养和实践,大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能灵活应用智慧课堂、“智勇少年”APP,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并能结合多元评价方式(作品、报告、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在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合作学习-讨论-成果汇报-同伴互评”等步骤,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小视频让学生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之后采用小组合作法、讨论法,请学生探讨如何快速、正确地教会他人垃圾分类的方法。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协助、指导、答疑的作用。在学生讨论环节,教师认真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各种表现,比如考察同学之间是否能有效沟通,是否有新颖、有创意的想法等。在小组完成讨论后,教师请小组进行成果汇报,其他组利用“智勇少年”APP在每小组汇报时进行及时投票并附上投票原因,充分发挥同伴的评价功能。通过“智勇少年”APP分析,每个小组可以马上得到同学们的反馈,有利于方案的及时改进与提升。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及时运用到真实情境中,教师在“智勇少年”APP中布置应用性作业,学生在家答题后马上可以获得答案解析,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与掌握。教师通过“智勇少年”APP收集的数据精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待到下次上课可以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有效发挥大数据的诊断功能。
三、用好学习评价结果,助力学生差异化、个性化成长
学科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学情不再主观化判断,备课上课更有针对性,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回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形成的雷达图,发现“零关注”的学生、学业困难生与特长生,更有针对性地培优扶弱,及时关注与鼓励,注重教育公平性与个体差异性。家长可以通过手机端了解孩子每天的在校表现情况,有效参与孩子成长。
每学期末,“智勇少年”APP还会生成一份学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并且为每个学生生成一张个人成长综合评价单。学生个人成长综合评价单包含多种形式的学生各学科学业表现分析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人报告进行针对性辅导。例如:图3为五年级某学生个人报告中的语文学科表现雷达图,可见该生语文理解推断能力不足,语言基础偏弱。语文教师发现该问题后,与家长、学生共同分析原因,课后对该生进行专项练习与辅导。
学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则通过多层数据挖掘、多层级纵向比较,精确了解不同学生在学校的整体情况、个体差异,深入分析全校培养目标的达成现状,为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与决策做好规划,最终实现导向课程改革、诊断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和促进学校发展的目标。
“智勇少年五育并举”学习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与困境。例如:大数据跟踪和收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和评价过程等各类信息,可能引发隐私与伦理道德问题;部分教师不愿意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阻抗评价改革;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主观,有失公平;部分学校管理者、教师对数据过分依赖,成为数据的奴隶,忽视学生生命成长的复杂性。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在后续学习评价改革中逐渐克服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袁建林,刘红云.核心素养测量: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向[J].教育研究,2017(7):21-28+36.
[2] 桑国元.国外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讨论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6(12): 60-64.
[3] 李树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与评价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6(7):14-23.
(編辑 崔若峰)
注释:
①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2018年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中小学茶文化研学旅行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AS18051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