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2021-04-23王小娥

中外医疗 2021年6期
关键词:免疫抗体免疫性肝病

王小娥

厦门市第五医院检验科,福建厦门 361000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肝脏疾病患者逐渐增多,肝脏是机体重要代谢器官,一旦功能下降会导致机体新陈代谢紊乱,促进肝脏疾病持续发展。 临床数据发现[1-2],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生率明显升高,此疾病是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进而引发肝脏出现炎性反应,这不仅降低肝功能,若不及时对此疾病开展正确、有效的干预,自身免疫性肝病会发展为肝衰竭、肝硬化,严重缩短患者生存时间,影响其生活水平。 此外,自身免疫性肝病发展缓慢,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无法引起患者重视。 所以,临床对此疾病进行治疗前,需了解具体疾病分型,从而实施具体化干预,进而达到理想的预后效果[3]。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分型诊断多选择自身抗体检测,可有效区分不同疾病类型的重叠之处,进而降低误诊、漏诊率,而且整个检测流程完善性强,具有诊断可靠性强、准确率高以及可行强的优势[4-5]。因此,该文 2019 年 6 月—2020 年 1月就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在诊断过程中,选择自身抗体检测,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96 例作为该次研究试验组,男性患者50 例,女性患者46 例;平均年龄(43.92±1.77)岁;具体疾病类型:重叠综合征 19 例,原发性肝化性胆管炎35 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2 例,自身免疫性肝炎20 例。 再抽选其他肝脏疾病患者40例为比对组,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18 例;平均年龄(43.99±1.79)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与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与家属同意知情,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患者机体存在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脏部位疼痛等不适症状; ③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处于升高状态。

排除标准: ①中途退出者; ②有血液传染性疾病者;③无法配合者;④有精神疾病者;⑤聋哑者;⑥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对患者抗核抗体进行检测, 根据试剂盒进行相关操作。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胺转肽酶以及碱性磷酸酶指标检查。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情况, 并分析不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抗核抗体阳性情况与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谷氨酰胺转肽酶以及碱性磷酸酶指标明显高于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

组别 天冬氨酸转氨酶(U/L)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U/L) 碱性磷酸酶(U/L) 谷氨酰转肽酶(U/L) 免疫球蛋白(g/L)比对组(n=40)试验组(n=96)t 值P 值55.75±3.43 205.65±9.87 123.068<0.001 9.55±0.98 260.65±9.65 204.486<0.001 71.63±4.43 302.34±12.43 187.908<0.001 58.63±1.54 450.63±25.65 327.554<0.001 14.52±0.67 20.84±0.87 5.132<0.001

2.2 自身免疫抗体检测阳性结果比较

比对组与原发性肝化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重叠综合征自身免疫抗体检测阳性率84.2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抗体检测阳性率90.91%,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抗体检测阳性率50.00%。 试验组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率28.13%, 比对组病患者未出现阳性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自身免疫抗体检测阳性结果比较[n(%)]

2.3 抗核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

试验组抗核抗体检测阳性率57.29%高于比对组抗核抗体检测阳性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抗核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通过临床数据可发现,近几年,肝脏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诱发因素尚不明确,但多与现代人们饮食不规律、生活作息紊乱、精神压力大等方面有着紧密关联[6]。一旦肝脏功能异常,患者机体会出现食欲不振、机体乏力、视力下降等症状,甚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电解质紊乱、继发性感染及肝昏迷情况。 所以,及时对疾病做出诊断,并开展正确治疗干预,对其预后与身心健康有着积极作用。

自身免疫性肝病属于肝脏疾病中慢性病之一,是机体自身对抗原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形成该病,包含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通过相关检查发现[7],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肝功能指标会出现异常,由于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 可能会被误诊为慢性肝炎等疾病。 但自身免疫性肝病同其他慢性肝炎等疾病不仅在发病机制方面有所差异, 更在治疗方案上有不同之处,从而导致此疾病的误诊、漏诊率较高,若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实施抗病毒、 免疫力方面的药物治疗,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还可能会加重疾病发展,这不仅会对机体器官产生影响,还易延长治疗时间。 如果未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及时开展正确、 有效的治疗方案,更会引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等重症疾病,这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更对其生活状态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及时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实施科学、有效的诊断,分析具体疾病类型,利于开展具体化治疗[8]。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临床诊断技术也逐步提高,而且自身免疫性肝病检出率也逐步提升,由于此疾病与其他疾病易混淆,误诊率与漏诊率较高,及时诊断, 尽早治疗可有效防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生与发展,其中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从而易于患者接受。 此外,多名医学研究者认为自身抗体检测法可对肝脏疾病进行有效区分,有一定鉴别价值。

通过该次研究可发现,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核抗体检测阳性率57.29%高于其他肝脏疾病患者的抗核抗体检测阳性率40.00%;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抗核抗体阳性率较高, 而临床中多数免疫系统疾病的抗核抗体均出现较高的阳性率, 且自身免疫性肝病具体类型为重叠综合征、原发性肝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 根据钟嘉宁等[9]人报道,选取85例AILD(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和 70 例DILI(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对两组患者自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ILD 组抗核抗体阳性率87.06%明显高于DILI 组抗核抗体阳性率的28.57%(P<0.05), 与该次结果相近。所以,加强对疾病的具体区分,对后续治疗非常重要,更可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原发性肝化性胆管炎检测为阴性,可对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进行观察,并应用影像学开展进一步检查,从而对疾病进行确诊。 该次研究可发现, 其他肝脏疾病与原发性肝化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重叠综合征自身免疫抗体检测阳性率84.2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抗体检测阳性率90.91%, 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抗体检测阳性率50.00%。 自身免疫抗体中的抗线粒体抗体可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实施特异性表达,而且其敏感性较强,抗线粒体抗体可通过生理位置的不同与理化特性实施亚型区分,从而对疾病实施正确诊断,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是临床中自身免疫性肝炎标志性抗体, 但由于丙型肝炎病毒一部分基因同抗肝肾微粒体1 型抗体部分基因序号相同, 可能会导致丙型肝炎疾病也会出现阳性情况,该次研究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率28.13%,其他肝脏疾病患者未出现阳性情况, 导致此结果多与该次研究案例数较少有一定关联性。 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特异性抗体的一种, 其主要在肝细胞胞浆中生存,而且仅有Ⅲ型患者可被检测出来。

自身抗体主要包含细胞抗体、自身组织抗体、器官抗体以及细胞成分抗体。 一般情况下,机体血液中有低密度自身抗体,如果自身抗体滴度偏高与标准水平,就会对机体健康产生影响。该次研究得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谷氨酰胺转肽酶以及碱性磷酸酶等指标明显高于其他肝脏疾病(P<0.05)。 这说明:对患者肝功能指标与自身抗体阳性等方面实施检测,有利于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具体疾病类型进行区分,从而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利于医师开展后续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 针对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应用自身抗体检测诊断临床价值高,不仅可对疾病进行具体分型,而且诊断阳性率高,有效与其他肝脏疾病进行鉴别,可靠性强,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免疫抗体免疫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牛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检测与分析
2012~2015年重庆地区鸡新城疫免疫抗体的监测
浅谈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