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4-23吴慧
吴慧
1.山东卫康医学检验有限公司,淄博市精准基因检测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淄博 255000;2.山东省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山东济南 250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并发症,我国每年约有超过200万新增乳腺癌患者。 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早期乳腺癌患者可通过根治术治愈, 但是由于早期乳腺癌无特异性症状,因此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展为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时间,因此多采取以手术+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案[1]。 但是患者在治疗中所表现出的疗效有个体差异,因此需要科学评估患者的化疗效果,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确定提供有效依据。 循环肿瘤细胞常见于多种恶性肿瘤患者, 在健康人群和其他疾病患者中的水平较低。 有研究指出[2],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因此,该文方便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2 月374 例乳腺癌患者,针对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374 例乳腺癌患者,年龄为28~72 岁,平均为(50.4±5.1)岁,所有患者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乳腺癌,TNM 分期为:Ⅱa 期 34 例、Ⅱb 期 152 例、Ⅲa 期132 例、Ⅲb 期 64 例。 纳入标准:无其他恶性肿瘤及转移灶、血尿常规检查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合并凝血障碍、急慢性炎症、自体免疫性疾病。 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均对该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化疗方案选择FEC 方案,用药方法为:第1 天和第 8 天静脉滴注 5-Fu(国药准字 H33022622),计量为500 mg/m2;第1 天静脉滴注吡柔比星(国药准字H10930105),剂量为 50 mg/m2;第 1 天和第 8 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国药准字H20084627),计量为500 mg/m2。3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 患者清晨空腹采取7.5 mL肘静脉血并放置于EDTA 试管备用。 使用PBS 缓冲液稀释后将静脉血装入聚蔗糖泛影葡胺细胞分层液试管,以3 500 r/min 离心处理25 min,吸附血沉层,然后加入5 mLPBS 缓冲液,然后以2 500 r/min 离心处理6 min,分离上清液, 再加入0.5 mLPBS 缓冲液和1 mL 固定液,标记后放入4℃冰箱冷藏30 min,以2 300 r/min 离心处理3 min,取上清液加入4 mL 重悬细胞PBS 液,然后以2 300 r/min 离心处理3 min。 血液样本加入70 μL血清PBS 液,然后加入10 μLFcR 封闭,之后加入CD45和CK18 抗体。 最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 同时比较不同化疗效果患者化疗前后CTCs 计数的差异,并采用Spermans 相关分析法分析CTCs 与乳腺癌化疗效果的相关性。 该次研究临床疗效参照WHO 关于实体瘤判断标准,分为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肿瘤直径缩小超过30%;疾病稳定:肿瘤直径缩小程度<30%;疾病进展:肿瘤直径增大>20%后出现新发病灶。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该次研究中374 例患者中经规范治疗后, 完全缓解105 例,部分缓解141 例,病情稳定68 例,病情进展60 例,见表 1。
表1 374 例乳腺癌患者的化疗结局
2.2 不同结局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CTCs 计数变化
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患者化疗前后的CTCs 计数相比病情稳定和病情进展患者明显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不同结局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CTCs 计数变化[(),个]
表2 不同结局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CTCs 计数变化[(),个]
化疗结局 化疗前 化疗后t 值 P 值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病情进展6.5±0.6 7.1±0.8 11.8±2.1 12.1±2.3 1.2±0.2 2.0±0.4 4.6±1.1 5.6±1.4 6.652 5.263 5.165 5.024 0.046 0.042 0.041 0.040
2.3 相关性分析
通过Spermans 相关分析法分析,CTCs 计数与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呈正相关性(r=0.426,P<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对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统计报告指出,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生率最高的癌症,尤其是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与生物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理化因素有密切的相关性,虽然目前仍未明确该病的发生机制,但是多数学者认为[3]多种癌症基因和细胞因子参与该病的发生和进展。 虽然该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该病的病死率也不断下降,除了早期诊断和治疗外,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4]。 早期乳腺癌患者可以实施根治术,但对于中晚期患者主要是采取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案。 化疗主要是通过敏感化疗药物的使用,加速肿瘤细胞凋亡[5]。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对于化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转为使用其他治疗方案,避免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观察指标来评价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
乳腺癌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 在肿瘤形成后就可能出现转移的风险,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是目前乳腺癌常用的观察指标, 能够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6]。 但是这些指标不适合进行连续监测,因此在动态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有限。 需要积极寻找新的观察指标[7]。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指从肿瘤组织脱离或因为诊疗操作进入外周血液的肿瘤细胞, 这些细胞能够通过血液进入其他组织和器官, 并且通过间质上皮转化实现远处转移[8]。CTCs 检测与传统乳腺癌标志物检测相比具有稳定性高的优势, 且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性好、不受疾病分期影响的优势。 有研究[9]指出,CTCs 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乳腺癌检出率,采用CTCs 检测的敏感性为87.6%, 特异性为93.2%, 阳性预测率为100.0%, 阴性预测率为86.2%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该次研究中 CTCs 检测的敏感性为85.6%, 特异性为92.7%,阳性预测率为100.0%,阴性预测率为85.7%。该次研究中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患者化疗前后的CTCs计数相比病情稳定和病情进展患者明显更低(P<0.05),通过Spermans 相关分析法分析,CTCs 计数与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呈正相关性(r=0.426,P<0.05),这说明预后好的患者化疗前后的CTCs 计数相比于预后不好患者要更低,提示CTCs 计数高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加强此类患者的病情观察。
随着临床医学对乳腺癌研究深入, 远端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 远端转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细胞从血液进入其他组织器官, 因此可以根据这一原因,利用外周血检测循环中肿瘤细胞的数量,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10]。同时外周血作为一个采集方便的样本,采集难度小,可随时进行检查,若能够从外周血中发现肿瘤细胞,可以根据CTCs 计数指导患者的治疗[11]。肿瘤细胞从组织脱离进入血液之后在24 h 内会凋亡,仅有不到0.1%肿瘤细胞仍有活性, 虽然这些肿瘤细胞数量较少,且不一定会最终形成转移灶,但是只有肿瘤细胞进入血液之后才会完成肿瘤远端转移, 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基础[12]。同时该方法与活检样本相比,外周血采集方便,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性高,采血途径多。因此,CTCs 能够作为评价乳腺癌患者疗效的重要指标,观察患者有无复发风险。
综上所述,化疗前CTCs 计数低的乳腺癌患者往往预后较好,且化疗后乳腺癌患者CTCs 明显下降,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