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对于创伤性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2021-04-23彭东

中外医疗 2021年6期
关键词:交锁创伤性髓内

彭东

德州市武城县中医院骨科,山东武城 253300

胫骨骨折属于常见的膝关节创伤, 骨折后患处可见明显的肿胀,加之疼痛剧烈,给患者的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交锁髓内钉是治疗创伤性胫骨骨折的主要手段, 但部分研究发现此治疗方案的预后情况仍有所欠缺[1]。 因此,探寻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技术促进创伤性胫骨骨折愈合已成为临床学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较于传统的静力固定,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能够加强骨折患处的血液循环, 保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继而保障预后质量[2]。 同时,动力化治疗方案通过动力化固定使应力遮挡转变为应力分享,进一步释放了局部压力,提高骨细胞活性,对于骨折愈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为了完善创伤性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案,2018 年12 月—2019 年11 月该院对53 例创伤性胫骨骨折患者应用了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安全性、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创伤性胫骨骨折患者10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 例。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创伤性胫骨骨折;单侧骨折;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骨肿瘤;免疫系统与血液系统疾病;急慢性感染;骨折处手术史;皮肤病;认知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 对照组:男性 30 例,女性 23 例;年龄 22~74 岁,平均(43.5±2.3)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25 例,高处坠落伤12 例,重物砸伤10 例,跌伤6 例;股骨远端骨折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AO/ASIF)分型为 A 型 16 例,B 型 22 例,C 型 15 例。 对照组: 男性 31 例, 女性 22 例; 年龄 24~73 岁, 平均(43.3±2.2)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24 例,高处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 11 例,跌伤 5 例;AO/ASIF 分型为 A 型 15例,B 型 22 例,C 型 16 例。 两组在上述一般情况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交锁髓内钉治疗,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后在髓韧带内侧胫骨1 cm 处开放切口,将型号适宜的导管置入髓腔部位,C 臂透视下复位骨折部位。通过导针实施扩髓,髓内钉置入,成功对位骨折后进行静力性固定,术后常规实施功能性锻炼与负重行走。 研究组采取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 交锁髓内钉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术后6~10 周时根据患者的功能恢复进程实施髓内钉动力化治疗, 尽可能保留骨折端稳定性,将近段锁钉取出并进行适当的动力固定,密切监测患者骨痂形成情况,积极预防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Johner-Wruhs 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行走功能与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6 个月内骨折愈合;良:行走功能基本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减少<25%,6 个月内骨折基本愈合;可:行走功能轻微障碍,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在25%~50%之间,6 个月内骨折基本愈合;差: 关节活动范围减少>50%,6 个月内骨折愈合不良。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00%。 ②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6 个月的时患者骨谷氨酸蛋白 (boneγcarboxyglutamic acid-containing prote-in,BGP)与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水平,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 BGP 与 OPG 水平。 ③对比两组骨性愈合时间。 ④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骨不连、下肢静脉血栓、感染、延迟愈合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的优良率98.11%高于对照组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术前与术后6 个月的时BGP 与OPG 水平

术前两组BGP 与OPG 水平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时,研究组 BGP 与 OP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 个月的时BGP 与OPG 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 个月的时BGP 与OPG 水平对比()

组别BGP(μg/L)术前 术后6 个月OPG(pmol/L)术前 术后6 个月研究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9.45±1.52 9.55±1.39 0.353 0.725 23.52±3.52 17.36±2.45 10.457<0.001 8.02±0.85 8.03±0.79 0.063 0.950 16.52±1.52 13.22±1.08 12.884<0.001

2.3 骨性愈合时间

研究组骨性愈合时间(7.52±0.48)d,对照组(13.15±0.45)d,研究组骨性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28,P<0.001)。

2.4 术后并发症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创伤性骨折是指骨骼由于意外事故或暴力造成断裂,其中以胫骨骨折最为常见[3]。 目前,交锁髓内钉复位是治疗创伤性胫骨骨折的主要方法,具有固定效果佳、出血量少、血供影响小等特点。 然而,部分研究发现[4-5]传统交锁髓内钉复位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问题,继而影响了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与预后进程。 因此,探寻一种安全且可靠的技术促进创伤性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愈合速度十分必要。

有研究发现[6],适当的固定与应力环境是骨折愈合的关键,而传统静力固定能够形成应力遮挡,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影响了骨折的愈合效果。 动力固定能够增强骨折端的应力刺激作用, 有效弥补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不足,减少或避免静力固定形成的应力遮挡作用,并将静力向动力型固定转换, 继而改善血流供应与局部血供,提高成骨细胞活性,保障骨折的愈合效果[7]。 临床认为[8],术后6 周是骨折动力化治疗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实施动力化治疗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创伤性骨折术后并发症情况。 学者王尚全[9]将68 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组则行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94.12%高于对照组73.5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29.41%,这与该文研究结果相近。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的优良率98.11%高于对照组 84.91%(P<0.05),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 15.09%(P<0.01)。 可见,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能够使机体骨折与软骨处于活跃状态,避免应力刺激性作用,不仅疗效可靠,且安全性佳。同时,研究发现BGP 与OPG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修复与骨调节的作用,其中BGP 反映了骨形成活性,OPG反映成骨蛋白活跃度,其水平升高说明骨折已步入愈合期[10-11]。学者刘增亮等[12]对43 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该组经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后血清 OPG(10.32±1.79)pmol/L 与 BGP(28.72±3.21)μg/L 均高于常规交锁髓内钉组的(8.84±1.65)pmol/L、(22.67±2.82)μg/L。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后 6 个月时,研究组 BGP(23.52±3.52)μg/L、OPG(16.52±1.52)p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7.36±2.45)μg/L、(13.22±1.08)pmol/L(P<0.001),且骨性愈合时间(7.52±0.48)d 低于对照组(13.15±0.45)d(P<0.001)。结果说明,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固定可以提高骨折端应力刺激性作用, 并与骨内膜形成微动, 促使骨痂形成, 继而加快骨折的愈合速度。

综上所述,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 且对于骨折愈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适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交锁创伤性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高原地区交锁髓内钉配合高压氧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48例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有限扩髓静态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