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1-04-23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

林 娟

(江苏省溧阳市社渚初级中学 江苏溧阳 213341)

生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进行教与学[1]。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促进思维发展,促使其在教学引导下,提升自我。因此,本文解读了初中物理生本课堂的含义,分析了其构建原则,并以核心素养为教育背景,针对初中物理生本课堂的构建展开了策略解读。旨在通过微课引领预习,锻炼自主预习;设计有序问题串,培养科学思维;利用项目学习,培养实验探究;结合社会实践,形成科学态度。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生本课堂的含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旨在通过教学引导,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促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2]。它最终的目的是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生本课堂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生本课堂,其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素养,使其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创造社会。可见它与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因此,为有效构建生本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从实际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点出发,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进步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生本课堂构建的原则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生本课堂的构建,其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物理学习能力,促进理解消化,实现学用贯通[3]。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遵从以下几点教学原则:

第一,突出学生,遵从主动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学习主人,落实课堂主体地位,将学习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提高主动学习积极性,使其会学习,能够主动进行学习,从而完成被动转主动,促使其获得学习动力。

第二,突出学习,遵从探究原则。学习是交流、互动、探究、分析、总结反思的一个过程,探究作为掌握知识、理解和应用的前提,为构建有效生本课堂,培养科学探究素养,要突出学习,优化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遵从探究的原则,激活思维,启发引导。

第三,突出合作,遵从发展原则。教育教学本就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一个过程,要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思维方式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利用合作,可以有效在思维碰撞中,促进对自我的认识,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突出合作,遵从发展原则,在合作中促进学习进步,提高整体学习水平。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微课引领预习,锻炼自主预习,引领生本课堂

构建生本课堂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预习任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能够围绕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精准引导,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微课作为现代化教育的一种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锻炼自主预习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微课设计预习内容,引领生本课堂,落实以人为本。例如,在教授《浮力》内容时,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浮力的概念,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那么,在自主预习期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微课课件,在课件中为学生播放木块和石块、西柚和西柚皮在水中的情况,结合视频情境的观看,明白所学知识内容为“浮力”让学生思考为何它们会浮在水面上,浮在水面上的会受到什么力?然后在课件中引导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盒子、乒乓球、小铁球等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如:

通过切实的实验操作,动手探究,锻炼自主预习学习能力,从而引导其在微信交流群中,就预习情况进行汇报,引导学生思考浮在水上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垂直向上的力吗?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据微课课件的引导和问题探究分析等,锻炼自主预习学习能力,遵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这样既可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可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在预习阶段,为满足不同层次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开展一对一在线教学引导,通过精准教学辅助,提高学习自信心,培养自主预习学习能力,从而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二)设计有序问题串,培养科学思维,导航生本课堂

问题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构建生本课堂的有效手段。为有效培养科学思维素养,构建生本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设计有序问题串,在层层诱导中,通过问题探索、交流沟通,创优探究氛围,使其学有所获,挖掘最大发展潜能。例如,在教授《电阻》内容时,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阻大小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电线,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对比分析、结合生活实际经验等,思考并回答这些都是什么电线?随后让学生观察导线的横截面积,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其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为学生发放导线,引导其动手剥去导线的外侧的皮层,思考导线的芯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有用铁做的芯吗?为什么不同钢铁做导线呢?通过有序问题串的探索分析,在交流沟通、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激发探究欲望,然后为其准备铁丝、铜丝等并分别接入电路,观察小灯泡情况,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在问题引导、互动探究中,构建生本课堂,培养物理科学思维素养。

(三)利用项目学习,培养实验探究,践行生本课堂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以往物理实验教学,都是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在学习、实验的时候以模仿、重复为主,这样很容易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而项目学习是在明确项目主题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其根本点是基于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前提展开的教与学,不仅可以实现生本课堂的构建,还可以培养物理实验探究素养。例如,在教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内容时,重点是通过实验观察、动手操作等,知道实像和虚像的概念,理解凸镜成像的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素养,培养动手能力。那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项目主题,以组为单位,先出示当下时代流量明星,用制作的投影片将照片放大,让学生观看他们是谁,然后思考照片是什么仪器照的,成什么性质的像?投影仪成什么性质的像?是否能够运用其他方法看放大的照片?从而引出项目主题,为其准备凸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等教具,让学生小组猜想凸透镜成像性质与什么有关,引导其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目标,在动手实验、收集数据、观察探究的过程中,寻找像距、物距与焦距间的关系,让学生边实验边记录。最后开展实验分享会,让学生小组交流实验成果,汇报实验情况,在交流共享的过程中,践行生本课堂,培养物理核心素养。

(四)结合社会实践,形成科学态度,优化生本课堂

物理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初中物理课标提到:教育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学用贯通,培养科学的态度与责任。因此,为构建物理生本课堂,打破讲授教学模式,可以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在活动参与中,融知于行,优化生本课堂,使其形成科学态度。例如,在教授《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内容时,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理解物理在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那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收集人类利用的能源资料,如火的利用、电能的利用、化学能源利用等,通过调查访问、互联网资源搜集等,引导其分析人们是如何利用能源、开发能源的,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应该怎样科学运用?如:可以引导其调查自己家中目前能源使用状况和能源使用的变迁,说明是哪几种能源,认识能源的特点和类别。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物理学习能力,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培养科学学习态度,培养社会责任,从而优化生本课堂,让学生会学物理,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物理生本课堂的构建,不仅可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可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应用,实现知识、能力、品德的综合培养。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生本课堂的构建,通过微课引领、有序问题引导、项目学习、社会实践等,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等素养,使其认识物理,学会应用物理。

猜你喜欢

物理核心素养
只因是物理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