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培训与社团的互利关系

2021-04-23聂士菊杨有群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社团大赛技能

聂士菊 杨有群

(1.扬中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镇江 212200;2.现代重工(中国)电气有限公司 江苏镇江 212200)

一、中职生的现状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有一部分是中考发挥“失常”,有很大一部分是基础较差,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动力。如果到了中职学校再进行填鸭式教学,每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着教师眉飞色舞地讲解,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对于学习的内容也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学习再次失去兴趣,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我们必须调动起学生的其他兴趣来激发他们学习,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学习的意思在哪里?为什么要学这些晦涩的知识。

很多家长对中职学校也存在着很大的偏见,认为都是学习不好,希望打架斗殴的才会去中职学校上学,都认为自己孩子在中职学校上学是可耻的事情,每次教师跟家长电话联系,很多家长都很不耐烦,更加不高兴到学校来跟老师当面交流,他们认为我之所以把孩子送来不是为了学多少东西,只是因为现在年纪还不够上班,就在这边放两年,这样就更加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学校不抱希望。

二、技能大赛使现状得到了改变

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学校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重要指标之一,也促进各个中等职业学校新一轮的新课程、新教学模式的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专业的实践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适应企业需求的有力保障;是提升职业学校在社会上的教育影响力,加快职业教育健康、长效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普通高中的学生的指挥棒是高考,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是考上理想的大学。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就业压力也不是很大,学生容易懒散,技能大赛的开展让其找到奋斗的目标,他们体会了从付出汗水到承受压力、寻找方法,到最后收获荣誉的过程,让自己找到了作为中职生的骄傲。这也是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学校有技能大赛的意义所在。

但是能代表学校参加高级别的各类技能比赛的同学毕竟占少数,我们如何调动更多同学的积极性呢?我们学校根据省赛、国赛和当地企业的岗位需要开设了丰富的技能项目,根据这些项目开设了相对应的社团课,并定期开展校内技能大赛,有团体赛,有个人赛。在校技能大赛中成绩优秀的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比赛,在市级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参加省赛,以此类推,国家为了鼓励中职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有个政策,只要在省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可以直接保送本科,获得二等奖的学生可以直接保送大专,这让本来无望进入高校的中职生和家长们看到了希望,很大程度地提高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家长的配合力。

我校有一位省金牌教练,有多名在当地有名望的专业课教师,很多家长带孩子来报名时都点名要跟着哪位老师后面学技能,有的学生只是因为某位老师而报考我们学校的某个专业,家长们聚在一起都会问对方孩子有没有学什么技能?有没有出去比赛等,与以前的躲闪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当然在比赛中崭露头角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没有那么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学校会重点推荐到本地的相关企业担任相应的岗位,这些学生非常受相关企业欢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社团的存在意义

笔者担任“工业产品设计与创意”技能项目培训老师已经有6 年之久了,在这么长的实践中深深地感觉到,要取得好成绩选拔好的选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很基础的一步。以前的做法就是在新生中选数学成绩好的,觉得数学好,理解力和空间感应该不错,因为是新生没有一点专业基础,这就为后面的培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我要先给他们上《机械制图》和《机械基础》等专业课知识。在授课中发现,并不是数学好的学生就适合这个项目,这就会导致培养了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学生根本不适合这个项目,最后只能放弃,这样大大增加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和缩短了技能训练的时间。但自从开设的社团课后,这个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群居体,他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不仅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能与他人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即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素养。学校社团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它的建设正是为了学生们提前培养这样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校社团课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合作、组织管理的舞台,它犹如一个社会生活的缩影,成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台阶,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人生预备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学校的社团课项目的确定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申报,再学校审核。二是学校根据具体情况指定社团项目。所有的社团课程都需要相关任教教师自己编写教材,制作课件,拟定招收学生条件等,这也大大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度。

新课程改革是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它既不是现有某些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更不是现有某些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一类具有更加符合现在社会需求的新型课程。

以笔者的“工业产品设计与创意”技能项目为例,我招收的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并且有读图、识图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了,有较强的空间感的同学也可,这就需要提前面试,除了这个条件外还要对软件绘图有兴趣,并且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因为我们这个项目一直是利用电脑软件绘图,有时会上网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如果自控力不强的同学,就是利用这个机会看电影、打游戏等,这就造成了资源浪费。

学生进入社团后开始几节课会进行一个简单的制图知识的考核,根据学生成绩的差异,会采用分层的教学模式,基础较好的就直接上手熟悉软件,对于基础较差的就补理论知识,达到一定水平再接触软件绘图。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水平和学习潜力倾向不同,把学生科学地分成不同层次的组别,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首先,教师要通过在平时课堂内外的调查和观察,熟悉并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家庭环境,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四、社团与技能良性循环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团课已经形成了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我会在中级班中选一两个学生参加“工业产品设计与创意”高一组赛,不指望第一年拿奖,仅仅是让他们熟悉一下比赛的流程和难度,希望都寄托在高二、高三组赛中,而这些选手都是在高级班的学生中选。而这些优秀的选手在平时社团开课时都会进课堂帮忙个别指导初级班和中级班的学生,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的常态教学模式。

以下是学生训练的场景及两个作品:

五、结束语

由于有各种技能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技能大赛的比率,让每位教师、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技能大赛中,在校园中营造“学知识、比技能、练本领、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技能与社团的结合建设是现在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校园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以学生为主、活动为主、渗透为主为原则,以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手段,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社团大赛技能
缤纷社团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拼技能,享丰收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画唇技能轻松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