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
2021-04-23
(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积极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本研究以贵州省属高校为例,对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和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进行调查和评价分析,进一步探究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与实践路径,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调查研究总体情况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具体来看,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人民安全放在最高位置,凸显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关键是要维护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必须长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保经济安全;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强化安全文化教育,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以国际安全为依托,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从系统、全面、整体视角认识和把握国家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新形势下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时代意义、实践意义。[2]新时代高校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重点要解决内容供给问题,既遵循高校总体国家安全教育规律,又结合青年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和行为倾向,紧紧围绕国家安全基本理论教育、历史教育、形势教育、战略教育、法制教育,系统构建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体系,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和实践方法,切实提高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效。
(二)调查研究设计基本情况
通过梳理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相关文献,结合研究主题需要,拟定了《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效调查问卷》。通过征询贵州省属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负责人和思政课教师,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设计内容。本次调查问卷涉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对象国家安全意识情况,大学生对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实效的主观评价等三个部分。
表1 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和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调查内容
(三)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为深入了解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和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概况,本研究通过网络调查方式针对贵州部分省属高校在校大学生开展抽样调查,重点把握青年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希冀于从青年学生视角测度省属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效。本轮调查,实际参与网络调查有效问卷866份。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参与问卷调查的男性为331人,占比为38.2%;女性为535人,占比为61.8%。其中,大学低年级(一至二年级)学生共657 人,占比为75.8%;大学高年级(三至四年级)学生共210人,占比为24.2%。调查对象的专业类别涵盖了文科、理科、工科、术科(音乐、美术、体育),占比分别为39.8%、50.3%、9.7%、0.2%。对政治面貌的调查显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57人,共青团员24人,群众85人,占比分别为6.6%、83.6%、9.8%。问卷样本数量比较充足,覆盖范围涉及各个年级,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图1 调研对象年级和专业类别分布图
二、高校青年学生总体国家安全意识现状评价
(一)青年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基本认知状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3%的被调研者认为自己完全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背景,40.8%的同学认为自己基本了解,47.7%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了解一点,另外9.2%的同学则表示自己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并不了解。为进一步客观评价受调查者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时代背景的了解情况,本研究针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时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总体国家安全观宗旨等内容进行具体调查。统计结果显示,41.5%的受调查者清楚地知道国家总体安全观于2014年提出,明确4 月15 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受调查者为521 人,占比60.9%,明确人民安全为国家总体安全观宗旨的受调查者为612 人,占比为71.4%。综合看来,受调查者整体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背景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高校需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关知识的普及。
图2 国家安全观基础知识认知状况
通过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背景、提出时间、国家安全教育日、以及宗旨等基本问题的调查,初步掌握青年学生对于总体国家安全的关注情况。为进一步调查了解青年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意识,调查问卷还对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及青年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倾向进行调研。统计结果显示,2.9%的受调查学生对于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有关内容表示“十分清楚”,31.1%的学生则表示“自己听说过,基本知道内容”,超过一半(63.2%)的受调查者则表示“仅听说过,但并不清楚具体内容”,剩下2.8%的受调查者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表示“完全不了解,从来没听说过”。
表2 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认知状况
(二)青年学生总体国家安全意识倾向状况
本研究针对青年学生安全意识倾向展开调查,统计结果显示,57.2%的受调查者认为“网上存在的军事发烧友公开国家军事设施和装备图片的行为已经威胁到国家安全,应当受到惩罚”,3.1%的受调查者认为“此举纯属个人爱好、无须苛责”,另外39.7%的受调查者则表示“此举应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关于美国对华“301调查”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威胁程度的调研中,19.4%的受调查者表示“不清楚有无威胁”,1.5%的受调查者认为“没有什么威胁”,52.0%的同学则表示“存在一定的威胁”,27.1%的同学表示“存在严重威胁”。除此以外,根据对待“港独”“台独”事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威胁程度调研发现,3.5%的受调查者表示“并不清楚其威胁程度”,3.5%的受调查者认为“没有威胁”,45.7%的受调查者认为“有一定威胁”,另外47.3%的受调查者则认为“此举已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对于“港独”“台独”的威胁影响,仅有7%的受调查者表示“不清楚或没什么威胁”,而对于美国“301调查”的威胁影响,有超过20%的受调查者表示“不清楚或没什么威胁”。这一结果客观反映了一些热点事件的宣传教育还不到位,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对此问题在认识上存在较大偏差。
表3 青年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倾向
(三)青年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行为倾向状况
在总体国家安全行为倾向调查中,14.3%的受调查者认为西方影视作品、动漫游戏、教材书籍在国内盛行,这些文化价值观念对其行为倾向“没有影响”,2.3%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不清楚”,有6.5%的受调查者表示西方价值观念对自己行为倾向“影响很大”,但是,高达76.9%的受调查者认为只要保持警惕、冷静对待,对自己的行为倾向“影响并不大”。
本研究进一步调查青年学生日常生活中涉及国家安全事件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倾向,问卷设计“如果您收到邮件、手机短信、微信等涉及国家安全敏感信息时,您会如何做”以及“如果您在旅游期间,发现旅行团有国外游客多次徘徊在军事管理区附近拍照,您会怎么办”等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如果收到邮件、手机短信、微信等涉及国家安全敏感信息时,62%的受调查者会“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35.1%的受调查者选择“立即删除”,但仍有2.9%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并不在意”;与此同时,在旅游期间,发现旅行团有国外游客多次徘徊在军事管理区附近拍照,2.8%的受调查者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0.4%的受调查者认为“没有关系、不用理会”,20.3%的受调查者意识到此举“危害国家安全,但自己不清楚举报途径”,而76.5%的受调查者表示会“积极采取行动,将情况报告给相关部门”。
表4 青年学生国家安全行为倾向
总的来看,通过调查把握青年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基本情况,相当一部分受调查青年学生关于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认知模糊、意识淡薄,尚无法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青年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亟待强化,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理论认知较为偏狭,情感认同有待加强,自觉实践动力不足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3]国家安全是保障国家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是思想理论,也是行为规范,更是责任义务。维护国家安全,意识自觉是第一位的。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自觉承担起以国家安全为首要目标的社会责任,不断强化认知、增强认同、自觉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丰富、意蕴深远,包括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等诸多方面。要做到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必须首先形成全面准确的理论认知。当前青年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仍显薄弱,国家安全认知仅限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等传统国家安全威胁,忽视了非传统的国家安全威胁,只关注到了自身安全,忽视了共同安全,更重视外部安全,不了解内部安全。[4]一方面,体现在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模糊不清,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准确界定其核心要义;另一方面,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不够熟悉,国家安全法律意识直接关系青年学生的行为倾向,国家安全认知薄弱和法律意识薄弱势必影响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弱化国家认同与政治认同。
三、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效评价
(一)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重视程度评价
关于高校单独设立国家安全教育课程,81.6%的受调查者认为“有必要”,11.1%的受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7.3%的受调查者则表示“无所谓”。这表明,大部分学生都有较强意愿学习相关课程,强化自身素养。关于所在高校是否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59.9%的受调查者表示“学校非常重视”,35.4%的受调查者认为“重视程度一般”,1.4%的受调查者认为“学校并不重视”,还有3.3%的受调查者表示“不清楚”。由此可见,青年学生对于高校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但是,从主观效用方面加以评测,仅有不到六成的同学认为所在高校非常重视,这也说明高校亟待加大宣传力度,多措并举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从深入教育供给层面不断满足青年学生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图3 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重视程度评价
(二)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方式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不仅高校思政课程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讲述覆盖面呈现出显著差异,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方面,部分高校通过多种途径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成效也不尽如人意。关于“在思政课中重点讲授国家安全观,您更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75.2%的受调查者更倾向“情景体验式教学方式”;70.5%的受调查者倾向“案例研讨式教学”;72.5%的同学表示“更喜欢实地参观教学”;倾向于“理论讲授”与“线上视频教学”方式的受调查者占比较低,分别为35.8%和29.1%。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专门课程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但是,要想增强国家安全教育实效,必须打破传统满堂灌输的填鸭教学方式,彻底摒弃只求完成教育任务却不能顾及教育实效的形式主义做法,无论是思政课教学渠道,还是专题讲座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实践活动、法律知识竞赛等,都应当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群体的受众需求,不断深化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
关于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宣传方式,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多选),受调查青年学生选择“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理论灌输多,较空洞”占比最高,达到79.4%;其次是“教育内容缺乏新意、与自身贴合度不高”,占比75.2%;选择“宣传形式不走心,过于注重形式”和“活动缺乏交流互动”占比分别为68.5%和62.7%;还有一部分受调查青年学生认为“高校宣传教育时间只集中在几天,不持续不深入”,而且“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宣传活动缺乏考核评价反馈”,占比分别为52.3%和38.9%。由此来看,当前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往往呈现出宣传时效短、创新度低、方式单一以及片面注重形式等特点,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国家安全教育实践路径,这些都成为制约青年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总体国家安全教育实践路径评价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青年学生总体国家安全意识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关于“您希望通过哪些途径来接受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79.0%的受调查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在第一的位置”;78.9%的受调查者希望“高校专门设置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课程”;76.3%的受调查者希望“学校开展相关校园文化活动”;69.7%的受调查者希望“定期开展相关主题讲座”;70.1%的受调查者希望“实地参观国家安全知识教育基地”;另外,“通过自学”或“其他途径”接受相关教育的人数相对较少,占比分别为32.7%和24.2%。
立德树人,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加强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各门思政课和相关专业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进一步探讨高校总体国家安全教育与思政课程的关联程度,本研究还对思政教师在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方面的作用以及思政课程讲述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展开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3.7%的受调查者认为“思政教师对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具有很大作用”,30.8%的受调查者认为“作用一般”,2.1%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不清楚”,仅3.4%的学生认为“作用不大”。关于各门课程讲述总体国家安全观情况,90.7%的受调查者认为军事理论讲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最多;选择形势与政策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别占比78.7%和57.7%;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贵州省情等课程,则分别占比48.6%、39.7%、37.3%和32.6%。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青年学生普遍认识到思政课教师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方面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对于高校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各门思政课教材体系差异、教学目标不一和理论逻辑不同,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效方面还存在显著差异。
图4 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讲述总体国家安全观情况评价
综上可见,青年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仅停留在听说过、了解一点的层面,这也直接反映出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渠道较为单一,教育实效不够显著。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主要依托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也与学生期待的方式相一致。除此之外,高校主要是在每年的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集中举办专题讲座、社团活动、图片展示、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此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往往宣传时间较短,参与覆盖较窄,教育效果较弱,国家安全观教育呈现出碎片化、孤立化和形式化的特征。更进一步看,高校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践举措和保障机制也亟待规范,需要不断健全完善国家安全观教育协同协作机制。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风险和挑战始终存在,而且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隐蔽、更加尖锐。[5]总体安全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讲授国家安全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各门思政课程关于国家安全观的教学内容体系还缺乏协同创新。高校2018版思政课教材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内容相对较少,讲述重点不够突出,教学缺乏协同创新,难以形成教育合力。思政课教师在讲述国家安全观内容时,多采取理论讲授的方式,缺乏情景体验和实践参与,很难引导帮助青年学生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强烈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依托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深化国家总体安全观理论研究,紧紧围绕国家安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及时代价值开展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各门思政课程要充分发挥理论协同优势,完善课堂教学协作机制,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做到国家总体安全“知—情—意—行”有效转化。
四、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
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有着较高的期待,通过调查分析,高校深入开展总体国家安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实效,全方位增强青年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需要着力创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理论教育-情感教育-实践教育”协调演进机制,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协作支撑机制。
(一)优化创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6]高校思政工作内涵的延伸为国家总体安全教育拓宽了渠道,专业课教师结合课程实际特点自觉讲授国家安全成为的一种高效的实践路径,可以有效增强国家总体安全观教育实效。当下,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愈发认识到,深入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也不单单是思政工作者的任务,日益成为全校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协同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亟待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一方面,要尽快树立协同育人理念,无论是是思政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不容回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持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支撑、同向同行,切实把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贯穿落实到大思政工作格局中,让各门课程和各项工作都深刻凸显出育人价值和思政功能。另一方面,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既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容协同,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关思想理论内容和价值元素有机融入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努力推动知识传播和价值凝聚的整体效应;还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协同,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起来,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协同起来,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协同起来,进一步探究青年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知—认同—践行”转化规律,引导青年学生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协同,将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效组织起来,通过构建相应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优化创新高校“理论教育-情感教育-实践教育”协调演进机制
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教育-情感教育-实践教育”协调演进机制,理论教育是基础,要想方设法让青年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的核心、主旨、本质、内容、要求等理论逻辑体系,深入开展国家安全理论教育、历史教育、形势教育、战略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努力做到知法用法守法。情感教育是保障,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教育主体除了以理服人,更应当在以情动人上下功夫,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还是校园文化活动,抑或是主体宣传实践活动,都要不断探索创新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广大青年学生深切体会、感同身受,在此基础上,方能形成持久稳定的理论认同,全面坚定“四个自信”。实践教育是归宿,基本的认知、稳定的认同最终都将指向自觉的践行,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实践。深入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7],在提升青年学生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增强其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自觉抵制错误思潮观念的侵蚀,面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时,能够采取合法正当手段及时有效应对,努力做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校要健全完善相应制度设计,不断创新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情感-实践”全程育人机制,着力构建“学校党委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学院”“辅导员队伍-思政课教师队伍”“教育者—受教育者”相互支撑、互相促进的多维教育渠道,全面提升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效性。
(三)优化创新高校思政课国家总体安全观专题教学协作支撑机制
青年学生普遍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方面发挥着较大作用,更加期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深入学习总体国家安全理论知识,不断增强理论认知和情感认同,通过开展思政课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深化理论、升华情感、转化实践。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中,要积极探索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各门思政课教学的协作支撑机制。首先,要深入推进各门思政课专题教学改革,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国家安全教学专题,突出教学重点,拓展课堂教学覆盖范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重点强化国家安全的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深入探究意识形态国家安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整体阐释国家安全逻辑理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全面讲述国家安全的历史教训和战略意义,“形势与政策”课程深刻解读国家安全形势与应对策略。总的来看,各门思政课专题教学内容可以各有侧重,教学方式可以多元多样,重点难点可以差别设置,加快推动思政课门门讲国家安全,青年学生人人学国家安全,形成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的浓厚教育氛围。其次,各门思政课教师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还应当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生制宜,不断探索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进而转化为实践行动,促使理论教学趣味化、情景化、实践化,使其更具亲和力和针对性。最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各门思政课教学,还要持续构建完整的反馈评价机制,综合利用学校和学院评教系统,定期开展调查研究、个别访谈,关注学生实际需求、关切学生教学反馈,引导青年学生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忧患意识和安全意识,在实践中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