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及应对

2021-04-23师忠文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9期
关键词:应对民族地区现状

【摘要】西部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其中在汉语文的基础方面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种状况的成因有诸多方面。但扭转他们的学习态度,唤醒家长和孩子们的学习意识,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应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民族地区 现状 应对

笔者曾是一名江苏援青教师,在兴海县第四民族高级中学支教两年。在这近两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本人对当地学生学习现状感到震惊,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感到困惑。面对这种现状,笔者深思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尝试改变这一现状。现谈谈自己当时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对目前语文学习现状的认识

(一)思想上不重视,导致语文学习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调查发现: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认识, 语文学习是一件高耗低能的事情,加之民族地区学生汉语文基础比较薄弱,感觉在语文学习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却收效甚微,因此就认为学不学语文无所谓,意义不大。除此之外,民族班学生则认为语文考试的分值有藏语文作支撑,汉语文只是其中一部分,能学好更好,学不好也无关大局,这样就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懈怠思想。

(二)语文基础极其薄弱

民族地区,特别是牧区的学生语文程度与藏语文相比,要差得多。大部分学生汉语普通话发音不准,主要是搞不清楚声调,也有部分学生连拼音字母都不认识。更有甚者,连好多常见常用最普通的字词也搞不清楚:读课文时,一句话里面经常出现几个不认识的字,例如:把“往”读成“住”音;把“灶”读成“土”音等等。他们出现这种错误不是随意,不是马虎,而是他们确实不认识这样的常见字,不知道读什么,从而导致他们对文意的理解也是朦朦胧胧的。课堂上,对老师讲的词语听不懂、不理解。写作时,连一件完整的故事也叙述不出来,通顺句子不多,距离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相差甚远,内容极其空洞,写作技巧更無从谈起。总之一句话,缺乏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缺乏起码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上(我在这儿不用“良好”而用“起码”这个词,是因为事实确实如此),没有起码的自律意识:课前不知道预习,即使老师提前告知预习内容,他们也是无法做到的。开始上课前几分钟整个教室纷纷攘攘、喧闹不止,老师不拍“惊堂木”、不说几遍“上课了,安静下来!”课堂是一般静不下来的;老师不提醒就不知道拿出课本及相关材料;老师不说“打开课本第几页”,他们是不知道打开的。老师讲课时不知道盯着老师;板书时不知道看黑板上的内容;老师讲解课本时,他们不知道在哪一页,基本的“三看”跟不上。听课状态像三、四年级的小孩子一样,尽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思维大都游离于课堂之外,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每一个环节都要老师提醒,反复提醒。没有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不理解的内容不知道去问,也不知道想其他办法解决。作业拖拖沓沓,一些学生甚至经常不交作业,老师催促得紧了,就马上抄袭别人的,不问对错。不知道珍惜时间,不懂得时间的宝贵,不会利用边角零星时间读书、学习。

(四)课程多、压力大、学习时间受限

目前,在校学生所学课程较多,特别是刚升入高中的民族班学生,要学十门左右的课程,加上基础差,各科老师抓得紧,学生压力确实很大,在语文学习上分摊的时间不够,成绩很难提高上去。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初探

(一)教育先行  政策帮扶

一个国家的强盛,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富集也必然离不开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技兴国,教育先行。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因此要唤醒家长和孩子们的灵魂,使他们在心灵深处意识到孩子教育和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乃是第一要著。为此,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一定的政策,制订必要的措施,来督促民族地区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字的学习。例如:青海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在2021年3月23日联合印发了《青海省学前儿童普通话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5)》,该方案明确规定:“通过五年努力,使3-6岁的学前儿童能够运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达到听懂、敢说、会说、喜欢说普通话的目标”,坚持语言从娃娃抓起,使各民族群众从小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021年4月14日,青海省教育厅和青海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达标学校建设专项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对一些中小学语言文字达标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验收。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汉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推广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除此之外,相关基层部门和一些偏远的学校还要身体力行地把这些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农村、牧区,采取有效的方法大力宣讲,如通过办讲座、贴海报、放视频等形式来宣传汉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及关怀,传达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使他们在思想深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从而扭转对学习的态度。政府还可以采取半强制措施:规定适龄儿童必须由监护人送到学校接受学习教育,并发挥督导部门的职能,不定期督查。同时,学校也要对入学的孩子采取科学、理性、人文的教育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并使他们真正能学到知识、增长学问。政府、学校、家长三者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尊学、尚学、爱学的文化氛围,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也得以落实。

(二)激发兴趣  唤醒潜能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赐予的天使,都有着巨大而丰富的潜能。而民族地区的孩子们缺少的就是把他们内在潜能激发和唤醒的人,缺少唤醒的机会,缺少唤醒的方法。因此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对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是孩子们潜能的发掘者,思想的启蒙者,智慧的引导者。因此,面对语文学习现状,如何才能唤醒孩子的潜能呢?

总之,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兴趣培养出来,潜能自然也被激发出来,教育的本质也就实现了。

作者简介:师忠文,男,江苏徐州人,副高级职称,徐州市丰县顺河中学语文教师,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在青海省海南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支教,现从事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应对民族地区现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