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师范”与“互联网+”背景下高师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

2021-04-23陈晓艳

艺术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互联网

摘要: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是高师音乐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长期以来,根据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主要集中在学生对音乐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对作品的欣赏上,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以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脱节。在“新师范”背景下,加强高师音乐史课程教学中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音乐专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师范”;“互联网+”;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4-00-03

2018年2月1日,广东省教育厅出台《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新师范”建设。方案对“新师范”人才培养提出明确要求,即“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

师范生实践能力主要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实践能力可以细化为很多方面,即各项师范技能,如能够熟练地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的“三笔字”、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还有教学研究技能与课堂教学技能等。在师范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通常是按照先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再进行师范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的顺序来设置课程的。师范专业通常在大学三年级开始开设教育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微格教学、教育见习等课程,大学四年级开始学习教育实习课程。但是,根据多年的师范专业办学经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师范技能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并且只有一年时间进行校内理论学习与实践,再用两个月进行校外实习,这是远远不够的。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该从大学一年级一入学就开始,有意识地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和渗透,才能够实现师范技能实践途径多样化,满足新时代“新师范”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1 高师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是高师音乐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获得西方音乐相关的历史知识以及对各历史时期的音乐审美体验。学生还必须掌握音乐分析方法,对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同时掌握史料阅读与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长期以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对音乐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对作品的欣赏上,课堂教学通常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考核側重于对知识内容的考查,以试卷考试或小论文撰写形式为主。基于以上的教学过程,这门课程给学生的印象就是一门单调的知识记忆类的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以及师范技能毫无关联。该门课程普遍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环节,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脱节。

鉴于以上两方面因素,加强对高师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高师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构架

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音乐学(师范)专业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为例,该门课程共计2学分,32学时。要求学生仅用一个学期完成西方音乐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且能够分析并听赏西方音乐各历史时期重要作曲家的主要代表作品,掌握各时期的音乐风格,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单纯地以课上老师讲授学生听讲,课后学生听赏作品完成小论文赏析作业的形式,很难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精心设计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以下为该门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完整构架。

2.1 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构建适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网络教学平台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构建适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网络教学平台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的教学模式是线下课堂上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基于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个学期的32学时内对于西方音乐史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勉强可以完成,但是名作赏析部分,教师在课上只能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案例,教给学生赏析方法,更多的作品赏析需要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完成,考查的方式也只能是课堂随机提问,或者让学生撰写相关课题的小论文并提交上来由教师批改。对于学生课后是否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学习效果如何等,老师没法全面地监督到位,学生实际的学习质量也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也完全没有时间开展实践性教学。

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就是建设线上教学平台,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延展,扩充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增加更有效的教学环节,并且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课程线上考核方式以及监督学习途径。

基于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的特点,该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应该立足于教材学习、拓展内容、实践模块三个方面。

第一,根据该门课程选用的教材,按照课时内容安排制作高质量教学课件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及学习当堂课的理论教学内容。同时,将需要听赏的作品音响集成课程教学音响资源库。课程音响资源库配套教材中所列的各时期经典作品,不仅包含这些音乐作品的音频或视频表演资料,还要包含作品的谱例,如有代表性的交响曲等,如此学生可以更方便地结合谱例赏析经典作品。

第二,在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拓展。音乐参与了整个西方文化的进程,西方音乐历史中各时期的音乐创作常与文学、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种类同步发展,彼此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以上原因,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应融入欧洲艺术史的知识背景,将各时期的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与同时期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状况进行横向联系,从而引导学生透过音乐艺术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整体的艺术文化面貌。线上教学平台利用可视化技术支持理论教学的实践,将丰富的文献资料、绘画作品、建筑雕塑图片、讲座视频以及相关网络资源链接进行整合,在平台上展示,学生可以根据喜好选择延伸性的学习内容,全方位拓展课程审美认知的内容。还可以将延伸聆听的网络资源链接在课程平台。

第三,在网络教学平台设置专门的实践教学模块为学生提供锻炼专业实践能力的空间。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设置“专题小论文”“口述音乐史”“经典我来演”等实践内容。

以上网絡平台各学习环节均包含在该门课程的教学环节之内。因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本门课程规定的课时有限,学生只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够的。建立网络课程平台,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后跟着网络课程平台的学习资料先自行学习基础知识,把不懂的问题留到课堂上由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课后可以通过在线复习、作业、测验等形式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节省出课上时间用于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

对于如何保证学生运用网络平台更好地学习,让翻转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在网络课程平台的学习情况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参考依据,根据学生的网络学习时间、单元测试、作业成绩、参与网络实践教学模块情况对学生的网络学习给予评价,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纪律。

2.2 走上讲台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根据2006年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目标要求重视学生对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具有西方音乐历史及其代表性作品的教学能力[1]。这充分说明本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如何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给学生提供教学实践机会,为学生创造锻炼教育实践能力的环境,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

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为例,该门课程以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王大燕主编的《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为教材,共16个章节,教学内容刚好对应本门课程16周共32学时。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好实施教学实践环节的心理准备,任课教师需要在第一次课上根据学生总人数将学生分成13个小组,并在进行课程说明时交代清楚关于本门课教学实践能力训练环节的具体组织形式、办法、时间。教师会通过抽签的方式给每个小组布置一项锻炼教学实践能力的任务,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完成该项任务。

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最初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并且早期的西方音乐文化距离现在过于久远,对于学生来说也比较陌生,很多的抽象概念也不容易理解,因此从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文化至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化,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师会运用目标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实施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并教会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前自主学习,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归纳自主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中,老师主要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同学们课上讨论,并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最后总结巩固本章的知识点。

从第四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文化开始,已经是音乐专业的同学们相对熟悉并且在学习中接触过的音乐风格。此时,经过前三章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网络课程平台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使用网络课程平台学习新课程内容与延伸内容,最初分好的13个小组要开始教学实践环节的展示。在此之前,各小组成员已经按照老师要求根据本组抽签的主题内容共同备课,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小组备课,包括对授课内容、教案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使用设备等各方面的讨论。组长可以根据组员的特长和意愿进行分工,包括收集整理相关主题的文字、图片、音响资料,制作PPT课件,撰写教学设计等。各小组要多次组织集体备课,每位组员都要参加,组长应结合组员的说课过程,给予考勤和记录,并作为实践环节评分标准之一。

经过多次的小组集体备课,每个小组最后都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料,并派出一位主讲人在课堂上进行40分钟的教学,剩下的50分钟由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进行分析与点评,并补充讲课小组对本次主讲课题遗漏或阐述得不够充分的知识点,通过音乐作品鉴赏、音乐文本分析进一步巩固本次课堂所学内容。前40分钟的讲台实践是完全属于学生的舞台,是锻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过程,既能考查学生学习与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也能够锻炼和反馈学生的师范技能。这一“走上讲台”的教学实践环节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互换,让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更有责任感,学习态度更加端正,更加严肃认真[2]。

2.3 走上舞台实践环节,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在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教学环节中设置走上舞台实践环节,具体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在25分钟的教学实践环节基础上,教师会根据每周的授课计划给学生提前布置舞台实践任务。比如某一组同学在某次课上讲授的主题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钢琴音乐,那么就给钢琴专业学生布置表演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钢琴曲目的任务,如舒伯特、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等,曲目不要求特别难,但是要通过对本时期作曲家及其音乐作品创作风格、表演风格的学习,能够准确分析并演绎该时期的作品。这种现场演奏,既增加了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比播放音频、视频更能吸引课堂上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因为现场表演能带给听众更直观的视听感受。同样,在学习巴洛克、古典、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过程中,无论是声乐、器乐体裁,歌剧选段、艺术歌曲、合唱、乐器独奏、小型歌舞剧表演,还是小型室内乐等各种体裁、各种形式都可以让学生现场表演。这需要任课教师提前安排好课堂任务,鼓励学生积极报名,给足学生练习排演的时间,参与课堂演出的同学可以获得平时成绩的加分。其次,在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课堂表演实践选拔出有代表性的作品,或者以西方音乐史某一时期为主题,让同学们结合西方音乐史教学内容开展音乐史主题或专题教学汇报音乐会,使本门课程的教学从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向“互动—合作—展示”实践教学模式转型[3]。

3 结语

在“新师范”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师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这门专业基础理论课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要求学生能结合史论知识,进行音乐作品的赏析,并进一步运用专业技能参与实践表演活动,走上讲台,以更好地掌握教师职业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如此才能在构建以能力为本的实践教学基础上,通过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音乐学(师范)专业的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师,达到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0611/t20061129_80346.html,2006-11-29.

[2] 黄文翠.“作坊”模式在高师音乐教育学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J].艺术探索,2009(3):76-78,81.

[3] 李晶.高校《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63-64.

作者简介:陈晓艳(1981—),女,河北东光人,博士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西方音乐理论与教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实践性教学互联网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思路探讨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反思
试析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性教学提升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三环渗透三段交互三实体验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