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演唱中润腔的处理作用研究

2021-04-23孟圆,杨少昆

艺术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润腔审美体验声乐演唱

孟圆,杨少昆

摘要:润腔是指行腔中的润饰手法,在我国传统民歌、戏曲的演唱中十分常见,可以突破曲调框架的桎梏,给受众更新颖与更好的声乐审美体验。基于对润腔的理解,文章简要论述声乐演唱中润腔的特色,重点从装饰音、收尾音及语气助词三个方面探究声乐演唱中润腔的处理作用。

关键词:声乐演唱;润腔;处理措施;审美体验;演唱技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4-00-03

众所周知,欧洲各民族语言的声乐演唱受语言规律的限制较小,而汉语声乐演唱所形成的旋律则以一个个片段分布于字腔中,所以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有“腔随字走”“依字行腔”的艺术特点。既然旋律分布在字腔(音节)内,那么在对旋律进行装饰、润美时也需要在音节中进行相同的操作,此种在字腔内对行腔进行润饰的声乐演唱技法便是润腔。

在声乐演唱中,对润腔的处理实际上是通过对音高、音量、力度、速度及音色的控制使音节内部的强弱、轻重、疾缓、色彩明暗等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原有曲调框架的基础上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使音响效果更丰富,音色变化愈加频繁,且声音的质感更好,可以带给人别样的听觉审美体验。可见声乐演唱中的润腔处理有塑造个性化风格与气韵、助推情感表达的重要功能。

1 声乐演唱中润腔的艺术特色

音腔是由静感音响与动感音响共同构成的。静感音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类音乐要素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的音响效果,如音高不变且保持同音,便可以给人以静态之感。动感音响是指声音要素频繁变化所产生的音响效果。二者有机结合构成腔。在了解腔的概念后,反观声乐演唱中常用的润腔技法,如音高式的润腔,即以连续变化的音演唱拖长的字腔,在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为拖腔,在美声唱法中也较为常见,可以刻画出情感微妙的变化,有助于塑造音乐艺术形象;再如节奏式的润腔,即在速度变化下唱出的字腔,先慢速演唱,后速度加快,可以展现出情绪的愈加激烈,推动情节发展;此外还包括音色型的润腔、力度型的润腔,均以某一声音要素的改变对旋律片段进行装饰、润美,以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增强声乐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并带给受众别样的听觉审美体验。

在声乐演唱中,润腔技法的运用十分重要,要结合声乐作品的风格、艺术特色和创作者的意图,在演唱时调动自身的听觉感官与音乐想象,规律性地改变音高、音量、速度、力度及音色,以此达到寓情于声、声情交融、以情感人、象外生境的声乐演唱艺术效果[1]。

2 声乐演唱中润腔的处理作用

润腔是声乐演唱的技巧之一,需要运用各类声音要素,结合特定的音乐内容、作品风格等,遵循一定的规律对旋律片段进行润饰。在声乐演唱中,润腔的处理手段十分多样,并且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丰富的装饰音:唱准四声,美化唱腔

装饰音是声乐演唱中润腔处理的常用手段之一,也是最能够体现声乐演唱民族性、艺术性特色的演唱处理技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装饰音处理方法不尽相同,且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气息,能够提高声乐演唱的辨识度,美化声乐演唱的唱腔。

2.1.1 倚音、连音、顿音

倚音、连音及顿音是声乐演唱中常用的润腔处理技巧。其中倚音在美声唱法的创作之中便有所体现,但在民族声乐演唱中需要演唱者根据作品的风格、自身的音乐感知力等进行二度创作。例如,吴碧霞在演唱《红豆词》时便巧妙地运用了倚音技法,在开篇第一句话的第一个字中,演唱者延长了音符的时值,将最后一个“豆”字添加了降7级的倚音,且适度放慢演唱速度,不仅奠定了全曲的情感基调,还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使音乐情绪悲伤、婉转。不仅如此,演唱者在“愁”“玉”“瘦”“遮”等字下都加了倚音,仿佛是思念之时的哽咽与泣不成声,可以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能让全曲的演唱情真意切、婉转动人[2]。

连音技巧可以打造出顺畅且优美的旋律线條,在声乐演唱的润腔处理中较为常见。例如,周小燕演唱《红豆词》,对连音的处理可谓精巧别致、恰到好处。演唱者在“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中的“稳”字处作了小连音处理,与后续的唱词衔接,能够让受众直接感受到曲中人相思而难相见的哀婉,也让声乐演唱之声进入受众的内心,直击受众心灵,让受众与作曲家、演唱者、曲中人产生了心灵交互,带给受众更加深刻的音乐体验。

顿音是指利用气口的停顿并延续时值的润腔处理技法,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演唱艺术效果,并且有助于抒发情感,尤其是在表达吃惊、愤怒、仇恨等情绪时,运用连续的顿音再配合节奏的变化,能够展现曲中人的内心境遇与细腻感受。例如,郭淑珍在演唱《踏青》时,便在“踏青时”处作了顿音处理,展现出骑马出游的画面,且在“秋千慵困解罗衣”的“解”处作了顿音处理,打造出一种动态音响,让曲中人轻解罗裳、依榻而眠的画面跃然“音”上,给人身临其境般的感受。

2.1.2 波音、颤音、滑音

波音、颤音及滑音是我国传统戏曲演唱中常用的润腔处理技法,当前民族唱法对此也有借鉴。波音包括顺波音与逆波音两种类型。顺波音是指正音及其上方邻音的急速交替,两音交替一次,即为单顺波音,两音交替两次及以上即为复顺波音。逆波音是指正音与其下方邻音的急速交替,也分为单、复两种形式。波音的节奏不像颤音那般严谨,但在演唱时也不可太过随意。波音演唱一般遵循先慢后快的顺序,最后一个音要适度演唱,随着气息的节奏让声音自然波动,以此打造出无限的美感。例如,吴碧霞在演唱《枫桥夜泊》时,在每一句话的收尾之处都运用了复逆波音,一方面借鉴我国戏曲演唱中的波音,体现出诗人面对隔岸繁华时内心的苦闷与愁思,另一方面则以复顺波音模仿古琴的音响效果,使全曲的演唱气韵生动、情致盎然。

颤音多用于修饰风格、深化情感,包括长颤音、短颤音、快颤音、慢颤音等多种类型,演唱时需要保持气息放松,通过声带和喉头、下巴、上颚的颤动做好颤音处理,确保主音与邻近音反复交替出现。相对于波音而言,颤音较为严谨,对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在演唱时尤其要重视对音符的把握,避免超越主音,拖长节拍。例如,吴碧霞在演唱《鹧鸪天》时,便在“歌尽桃花扇底风”的“扇”处添加了颤音,使声音具有动态音响,表达出曲中人的喜悦之情;再如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对“白云下面马儿跑”中的“跑”字作颤音处理,可以展现出草原一望无际的旷达之美,给人浑厚的气势之感[3]。

滑音在声乐演唱中包括多种类型,如上滑音、下滑音、长滑音等。在演唱上滑音时要保证气息连贯充足,声带先收紧后放松,确保尾音干脆利落、结实沉稳;在演唱下滑音时要下沉气息,放松声带,确保声音浑圆饱满。在声乐演唱中运用滑音这种润腔处理技巧,能够让声乐演唱的艺术风格更加鲜明,且在表达特定情感时,滑音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吴碧霞在演唱《江南春》时,在“千里莺啼绿映红”的“啼”处作了滑音处理,采用了上滑音技巧,与后续的唱词相互呼应,在柔美中体现出一种朝气,体现出春意盎然与生机勃勃。再如郭淑珍在演唱《踏青》时,对“日长蝴蝶飞”中的“蝴蝶”处运用短滑音轻轻带过,将蝴蝶嬉戏花丛的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周小燕在演唱《红豆词》时,对“新愁”“花容瘦”等处添加了下滑音,使旋律更加柔顺与灵动,对美化唱腔有重要意义。

2.2 独特的收尾音:意境营造,塑造风格

在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通常运用独特的收尾音给人意犹未尽之感,或是适当地改变节奏、放慢速度,以打造出平直的旋律线条;或是用短小的音型起伏作为收尾。在美声唱法中同样会运用收尾音,处理方式与我国民族声乐唱法类似,但相对而言,我国民族声乐唱法中运用收尾音会综合考虑汉语语言运用习惯、音乐的意境等因素。

2.2.1 语言运用的习惯收尾

依据语言运用习惯处理收尾部分的润腔,是我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中润腔技巧的区别。语言运用习惯包括咬字吐字、情感抒发、语言表达等。相对于欧洲各民族的声乐演唱而言,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尤为注重依字行腔,因此在进行润腔处理时,也会根据汉语的发音、汉语的语音规律、汉语的表达方式及咬字吐字技巧等合理采用相应的润腔技巧。例如,在演唱《江南春》“多少楼臺”中的“台”字时,可以用延长音收尾,此种润腔处理技巧运用了我国传统演唱语言中的慢吐字法,声音先行而吐字在后,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凸显出我国音乐美学的意蕴与价值,也让全曲的收尾部分更加灵动自然,满足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再如演唱《我住长江头》中“此水几时休,此恨几时已”中的“休”与“已”时,同样运用我国传统演唱语言的收尾习惯,借助慢咬字法抒发曲中人满腔的悲愤之情,也让音乐情绪愈发激烈,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2.2.2 音乐的意境收尾

造境是我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以生活和自然中常见的事物为意象,达到超越物象的旷达意境,传达出创作者的主观意识与审美价值取向,展现创作者的内心境遇与心理感受。在声乐演唱中进行润腔处理,可以突破曲调框架桎梏,通过音量、音色等声音要素的规律性变化达到一种超越音响效果的意境。因此,在声乐演唱中,结合音乐的意境处理收尾处的润腔尤为重要。例如,在演唱《长相知》时,作曲家在意境的营造上下足了功夫,创作出类似于收尾音的旋律,在诠释此首声乐作品时,关键在于运用润腔技巧唱活音符。在演唱第一句的“邪”时,要避免唱得过于直白,要借鉴我国传统戏曲的润腔,向内抽气演唱,适度添加顿音,以此达到起伏变化的音型;在演唱“长相知”的“知”时,要注重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机整合,对收尾部分作短小的起伏旋律处理,使声乐演唱意蕴深厚、意境深远。

2.2.3 模仿类收尾

在声乐演唱中,音色的处理十分重要,以人声模拟器乐之声、自然之声等可以让声乐演唱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打造出层次丰富的音响,并助推音乐发展与情绪递进。例如,在演唱《枫桥夜泊》时,在每一句的收尾之处添加波音,既可以模仿古琴琴弦颤动的声音,又可以体现出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所营造的意境、曲中的氛围与曲中人的情绪情感,进而让声乐演唱更具吸引力、感召力。再如在演唱《春晓》时,因此部声乐作品有传统风韵的特点,风格鲜明且特色凸显,所以要把握好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切分音符,合理运用润腔处理技巧,让人声与箫音交相辉映,丰富声乐演唱的音色变化,也给情感的传递提供媒介,通过各类技巧的组合和润腔处理方法的配合加强演唱的音乐表现力[4]。

2.3 语气助词:增添独特韵味,彰显特色

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所用的语气助词十分丰富,包括各个地区及民族的方言,可以为声乐演唱增添韵味,打造出更加丰富的音响效果。在美声唱法中同样包含语气助词,但相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而言,语气助词较为单一,对“啊”音的使用较多。例如,在美声作品中会经常出现一大段的“啊”音,形成花腔部分,多用于展现高超娴熟的声乐演唱技巧,但其中的“啊”并没有起到语气助词的作用。而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出现的语气助词有释义、推动音乐发展、抒发情感等多元化功能,是不可替代或舍去的。例如,在《长相知》中,出现了“邪”“啊”等语气助词,且作曲家为这些语气助词添加了旋律片段,其中包含“啊”这一语气助词的旋律持续了几个小节,其作用在于展现声乐演唱水平、传达创作者的意图、烘托氛围并刻画出细腻的情感变化。再如《红豆词》中出现的语气助词“呀”,其旋律持续了两个小节,且出现在声乐作品的高潮部分,唱词源自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语气助词的运用则体现了我国古代诗人吟诗作赋的习惯,展现出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达到以固定曲调框架创造无穷意境的艺术效果,在演唱时要把握好此类语气助词,咬准语气助词的字头、字身及字尾,把握好音符的时值并处理好力度、速度与音色的变化,让唱腔在语气助词的润饰下更加优美灵动,带给受众新颖别致的审美体验[5]。

3 结语

声乐演唱中的润腔按照作品风格及艺术特色,遵循一定的规律,通过音色、音量、速度、力度等声音要素的变化起到装饰、润美音腔(旋律片段)的作用。在声乐演唱中,润腔的处理手段多种多样,其中倚音、连音、顿音、颤音、波音、滑音等装饰音的处理能够起到唱准四声、美化唱腔的作用;独特收尾音的处理能够起到营造意境、塑造风格的作用;语气助词的处理能够起到增添独特韵味、彰显艺术特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晓洁.视唱装饰技巧与戏曲润腔的比较及融合[J].中国戏剧,2021(7):92-94.

[2] 郭克俭.“润腔”释义[J].中国音乐学,2021(2):70-78.

[3] 王建瑛,李占秀.润腔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意义及应用[J].当代音乐,2021(1):145-147.

[4] 赵宇强.民族声乐演唱中润腔的运用手段与技巧[J].艺术大观,2020(31):32-33.

[5] 赵松琦.谈润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剧作家,2020(5):129.

作者简介:孟圆(1998—),女,黑龙江伊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硕士民族声乐演唱。

杨少昆(1972—),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润腔审美体验声乐演唱
“润腔”释义
浅析江西兴国山歌《打只山歌过横排》的润腔特色
润腔文献综述
从“润腔”看霍俊萍五音戏演唱特色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