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视野下小学数学图形概念的课堂教学实践

2021-04-23徐军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关注课堂开篇之趣、重心之力、升华之气,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构建图形概念学习的全景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视野;图形概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212-02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是对小学生主体的认识和把握,是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整体谋划和布置,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解读与勾连。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面积”一课为例,谈谈对数学生本课堂构建的一些思考。

1   开篇:尊重认知,激发兴趣,感知“面”

学生并非一张白纸,而是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学生往往在生活中已有接触,有所了解。因此,数学生本课堂的开篇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新知满怀期待。因而,课堂的开篇导入,要导中生趣,导中蕴意[1]。

1.1  激活认知,引出“面”

师:老师带来了两条线,哪条长一些呢?(出示两条线,第二条比第一条稍长)

生:第二条长。

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比出来的呢?

生1:這么简单,一眼就看出来了。

生2:我们还可以重叠比一比。

师再追问:长多少呢?你有办法比较出来吗?

生3:可以用尺子量一量。

师总结说明:如果要准确地测量出线段的长度,我们还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

1.2  对接生活,感知“面”

四条线围成一个长方形,指出它的周长,内部刷色,体会刷出来的是“面”。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面,摸一摸树叶的面(实物),感受冰箱的六个面,用刷的动作体会各种面。

1.3  多种感官,体验“面”

教室里找一找“面”,动手摸一摸或比划着刷一刷。

预设:课桌面、课本封面、黑板面……

1.4  回归生活,寻找“面”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操场也有面,那是操场的地面;美丽的太湖也有面,那是太湖的水面。从现实到想象,拓宽对“面”的认识。

开篇的交流,教师不断地唤醒学生的前认知:线的长短比较、图形的周长等知识。以这样的问题发问,更多是为了本课的升华部分,以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网络,形成知识结构。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面”,对面有一种模糊的认识,多角度地认识“面”。整个认识“面”的过程,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让“面”的认识在学生心中不断地深入。

2   重心:关注生成,把握本质,认识“面积”

2.1  在感知大小中,认识面积

引导感悟:摸一摸课本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面,有什么不一样?

生1:书本的封面滑滑的,课桌的面不那么滑。

生2:桌面比课本封面大。

师指出:物体表面是有大小的。我们说,课本封面和桌面的大小是它们的面积。

结合第一环节认识的面,让学生说说它们的面积。

2.2  在模仿勾勒中,丰富面积

交流:你还能举例说说其他面的面积吗?

引导:橘子也有面,你能摸一摸吗?跟刚刚摸的面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师:这是个曲面。为了让大家看清楚它的面积大约有多大,老师把这个橘子剥开,曲面就变成了平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3  在实际运用中,理解面积

引导:面积真是无处不在,生活中你听说过面积吗?

追问:你觉得房子的面积是指哪里呢?

指出:我们通常说的房子的大小指的就是房子地面面积的大小。

交流:生活中处处有面积,小到指甲盖、大到地球表面都有面积。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江苏的面积和新疆的面积,理解1个新疆相当于16个江苏的意思。

2.4  在涂色对比中,思辨面积

展示学生作品,交流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指出:一条线围成了一个封闭图形,它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刷上颜色,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所以人们常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

【板书:线→周长(长度),面→面积(大小)】

通过比较,让学生产生对面积的关注,面积是面的大小。同时,通过对橘子皮面积的认识,弥补了学生的认知空白,以及联系之前交流过程中的面,升华学生对面积的认识。让学生经历涂色的过程,不但明确了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升了对面积本质的认识。

3   升华:建构关系,通透原理,深化认识

以知识的整体关联为抓手,以动态建构为核心,以发展思维为导向,设法促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为“教”与“学”增值。

3.1  多种方法比较图形的面积

出示图1,让学生用观察法直观比较这几个图形的大小。

师追问:③号和④号哪个面积大呢?①号和②号哪个面积大呢?先想一想可以怎么比?老师把这4个图形藏在了信封里,谁来边演示边说一说。

生1:用重叠的办法知道了③号和④号的大小,④号比③号面积大。

生2:我用剪刀剪下了①号图形,与2号图形重叠进行了比较,发现①号比②号面积小。

生3:(重叠→画线→再重叠)做个标记继续重叠,也可以。

生4: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后再进行比较,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引导学生回忆用尺子度量线段的长度,引出用小方格度量面积的大小。

师:(使用方格纸测量,每行10个,4行)瞧!现在可以用40个方格来描述这个图形的面积了。

师:可是同一个正方形,怎么面积一会儿9个方格,一会儿36个方格呢?(引导学生辨析,体会标准的重要性)

指出:是因为使用的测量标准不一样。这样学生不仅发现了使用的测量标准不同,得到的数据就会不同,而且发现了不同标准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出了这几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些方法中你更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3.2  巩固练习,深化面积学习认识

教师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但面积相等的图形,让学生独立计算并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计算后得出面积都为14平方厘米。

追问:这两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面积却相同呢?你还能画出一个面积是14平方厘米的图形吗?

指出:看来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3.3  整体建构,厘清知识脉络

回顾学习过程,一开始先比较了两条线,知道了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才能精确地比较出它们的长短。然后又刷了一个面,像这样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接着通过各种方法比较了面积的大小,知道在比较面积大小的时候跟长度有相似的地方,可以用1毫米、1厘米、1分米等这些标准的小线段来测量线的长度,测量面积可以用标准的小方格。不管是长度还是面积,都要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

可以发现,比较的方法是相通的,从知识前后的联系看,本课所研究和探讨的测量方法,正是图形测量的共性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角的大小和面积的大小都是如此。比较线段是这样的,比较角的大小也是这样的,比较面积的大小同样也是这样的。由此学生不仅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也理解了比较的原理,建立了整体联系。同时,相同的正方形,不同的格数,能够让学生辩证地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从生本课堂的视野看,本节课起点低、站位高、结构合理。课堂不仅关注孤立的知识点,更侧重知识间的整体建构;不仅关注知识,更关注学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出发,不断引领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向思维的更深处漫溯。

【参考文献】

[1]陈婉芹.小学数学图形概念教学策略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0(11).

【作者简介】

徐军(1986~),男,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课堂实践。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