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专注力培养谈小学科学教学实践

2021-04-23张艳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专注力小学科学教学实践

【摘 要】专注力是学生学习和以后工作所需要的一项重要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本文以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为例,提出以下四方面的措施:从科学观察到学习注意,以构建专注前提;从科学探奇到学习兴趣,以形成专注基础;从科学探究到学习互动,以强化专注规则;从科学解决到学习自信,以深化专注动机。

【关键词】专注力;小学科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176-02

专注力是指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的持久注意力,具体到学习则体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聚焦于学习行为的一项素养或能力[1]。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是以学生日常所见所感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为学习内容,以学生富含兴致、愿意参与的学习素材为教学载体,以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思维为教学目的的课程。在科学课程中蕴含着诸多有助学生专注力培养的教学素材,需要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去发掘和整理。

1   从科学观察到学习注意,以构建专注前提

专注力的培养始于注意力培养。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因为身心发育尤其是大脑正在发育中,受神经系统兴奋度高、抑制力差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该阶段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该阶段学生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注意力表现方面也多以无意识注意行为为主,在选择性注意力表现方面较差,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培养。科学课程强调通过观察来了解物体或事物特性,并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事物特征特性以笔记形式记录下来,这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眼、手、脑等多器官混合应用,大大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为其学习专注力的培养提供良好前提。

以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植物”第3课“观察叶”为例,课本要求学生观察“杨树叶”“栎树叶”“桃树叶”“芭蕉叶”“雪松叶”“槭树叶”“枫树叶”“银杏叶”等日常多见的各类树叶,并以“叶有什么特点”为学习任务来培养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但教材并非到此为止,在学生观察过各类植物的叶子后,课文紧接着又通过“一棵植物上的叶子都一样吗”这一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以强化其注意力。接着,课本设计让学生“画一片叶”的活动,以提高学生注意力。最后,让学生进行研讨活动:叶是从哪长出来的?它会怎样变化?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增强注意力的学习延续。图1形象概括了“观察叶”一课对学习专注力中的注意力培养的全过程。

2   从科学探奇到学习兴趣,以形成专注基础

专注力有别于注意力,专注力形成的基础在于学习者对所关注事物的强烈兴趣。因此,小学生专注力培养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引导参与,以参与带动专注,帮助学生自觉地在学习上保持专注,并逐渐养成学习专注力。科学课程教材的设计充分遵循了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征,将其中的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以该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隐藏在不同科学主题当中,并通过创设不同教学情境,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磁铁”为例,磁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之一,小学阶段对磁铁进行的探究活动是对未来在物理课程中对磁场、电磁学等相关内容学习的铺垫。实际教学中,笔者首先以“磁铁能吸引什么”作为兴趣点,激发学生对“磁铁”这一物体的物理特性进行深入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上设置了“教室内找一找哪些是鐵做的”“如何从木屑中拾起回形针”等有趣的科学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磁铁的认识。这样的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磁铁”内容学习的专注力。

3   从科学探究到学习互动,以强化专注规则

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交流也是培养学生专注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刚刚从家庭走向学校,恰逢从家庭“中心人物”到“普通学生”的角色转化,处于去“个人中心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很多学生会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学习适应方面表现不好,专注力方面表现较差。小学科学课程讲究以证据为基础,提倡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讲究科学探究精神,在课堂学习中多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主张在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通过科学严谨的互动、探究过程,帮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获取科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强化规则意识,培养专注力。

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中“声音的高与低”为例。本课的科学探索活动要求学生“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以探究钢尺的震动快慢以及声音变化规律。教学中,笔者按照临近原则,进行分组探究实验。将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扮演“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等角色,同组成员只有精诚团结、沟通协作,才能顺利完成本次科学探究实验,并得出正确结论。分组探究中,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②按照不同伸出长度依次实验;③每种伸出长度分别进行3次实验,以减少误差。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之间基于规则下的互动学习状态,既得出了科学的结论,也通过活动中的学习互动,强化了学习专注力。本课科学探究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4   从科学解决到学习自信,以深化专注动机

专注力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借助听觉、视觉、感觉等一系列综合感观系统地参与,是由外向内,再由内向外的综合化过程。专注力的形成有赖于强烈的内在动机,这种动机形成和强化需建立在良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自信基础之上。科学课程在科学问题解决方面,通常包含“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步骤,体现了科学课程严谨求实的探究过程。从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课堂上任何一个科学问题的解决,最终都需要学生调动全身的综合感官系统积极地参与,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是个绝佳机会。更为关键的是,学生身心投入参与课堂的过程,同时也是在进行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过程。当学生能创造性解决科学课程中的相关问题时,学生将从内心深处燃起一股学习自信,并通过这种良好的学习体验,深化专注力内在动机,并能在其他学科学习中进行行为迁移。

以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为例。教材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一张报纸、少量胶带制作出一座“桥”,并对桥体做了3项硬性规定:跨度35厘米、桥面10厘米、承重200克。这项科学挑战不仅能考验学生对本单元“形状与结构”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更能考验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学生发现要完成本项任务,需要在“增强材料厚度”“增加材料宽度”以及“改变材料形状”等方面着手,以此来增强纸质“桥梁”抵抗弯曲和抗压能力。通过整整一堂课的探索,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综合利用加厚、加宽及材料形变等相关科学知识,构造了涵盖梁桥、拱桥、斜拉索桥等各种结构的纸“桥”,并在桥的相关部位创造性地使用类似瓦楞纸形波浪纸梁、拱形框架结构等以增强“桥”的稳固性与承重力,完美解决了本课“形状与结构”科学问题。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习自信,大大增强了学习上的内在专注力。

总之,科学课程不仅是基础性课程,也是实践性课程。专注力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能力,也是小学生需要重点培养的一项基础素质。依托小学科学教材,重视科学观察与注意力培养间的关联,重视科学课堂兴趣激发与专注力培养间的互助,强化科学课堂互动与专注力培养间的链接,通过科学问题解决来强化学习自信进而深化专注力内在动机等教学实践,统统指向科学学科所承载的丰富教育内涵,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注意力[2]。

【参考文献】

[1]王云峰.小学科学课堂提高学生注意力的策略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1).

[2]娄秦爱.提高低年级学生科学课堂专注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3).

【作者简介】

张艳(1983~),女,江苏新沂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学。

猜你喜欢

专注力小学科学教学实践
区域活动中提升幼儿专注力的策略研究
浅谈幼儿专注力培养
巧用“五自”原则,提高大班幼儿科学探究专注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