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说课设计
2021-04-22刘海强
【摘要】说课是一种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活动形式,是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听者进行评论,相互之间交流,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以我院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内容为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等几方面制订详尽的说课方案。方案中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从高职教育的需求出发,强调以岗位胜任为目的,以“必需、够用”的尺度,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实用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不仅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说课 高职 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1-0191-03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内容由包括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目前,我们所认识的绝大多数疾病,无不和微生物或(和)免疫学有关系,这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識和实践技能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说课是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一般以教研室或课程小组为单位,教师根据相应教学大纲要求和目的,采用讲述的方式,向大家阐述个人对教材的分析、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生学习方法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课后反思等。实践证明,说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升教学团队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通常说课活动多为单堂课的分析,为了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本文以整体课程进行的说课以凸显整个学期教学规划及反思。
1.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邢秀玲主编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三五”立体教材《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材采取纸质与数字资源相结合的模式,各章节及课后均印有二维码,包括知识链接、各章小结、各章PPT和练习题。该教材内容改变了以往先医学微生物后免疫学的顺序,按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人体寄生虫的顺序编排[1],这样,学生在掌握了免疫学的知识点后再学习微生物时就能更好地理解微生物抗原的构造、微生物引起的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查及防治方法中免疫学的应用。
2.学情分析
教材是课堂知识的来源,学生是知识的吸收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2.1授课的对象按学生来源和入学方式分为三种,第一种为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入的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具有较为完整的高中知识基础,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力比较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较高;第二种为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单独招生考入的高中生或非卫生专业的中专生,这些学生高中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力比较弱,而且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弱,但是他们的思维很活跃、好奇心强,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去教学、去督促和引导;第三种为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单独招生考入的卫生专业的中专生,这些学生由于已经系统的学习过医学知识,在开始的教学中表现出较好的接受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也较强,但在知识更深入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理科知识基础,在理解上不如普通高考的高中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沟通和解惑,防止他们满足中专时的水平而不求发展。一般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往往根据不同的入学方式分配不同的班级,然而这样分配容易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所谓“不平等”的误解,甚至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而放弃进步,因此我们分配的班级里均有几乎相同比例的上述三种入学情况的学生。
2.2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2],每个班级为大单位,班级里约每6人为一个固定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均包含上述三种不同入学方式的学生。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病例或实验课具体操作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具体篇章如免疫学部分结束后,举办知识和实验技能竞赛,通过抽签随机抽取一个学习小组作为班级的代表队参赛。这种教学方式与以往相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3.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3.1根据大纲和护理岗位的要求,我确定三方面的目标:一是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熟悉教材中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特性和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点能正确分析病例,并具备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意识,树立关爱病人的情感,鼓励学生宣传健康知识、预防疾病的理念,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2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讲授的内容要考虑到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实际需要。从纵向考虑,知识点的难易和深浅应符合护理岗位实际工作,从横向考虑,应适应当今社区、家庭及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而且授课内容还应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衔接。
课程的教学共54学时,包括理论和实验操作,其中理论占42学时,实验操作占12学时。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服务于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反过来又能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情景,并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3《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免疫学内容的概念、免疫应答和超敏反应的机制;二是病生物感染方式和致病的机制,以及感染的类型和防治原则;三是病原生物学在致病过程中的免疫学机制和应用免疫学原理在疾病防治过程中的运用。解决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拟人化讲解,如把抗体拟人化或者把侵犯人体的细菌拟人化等;二是通过动画、仿真视频或者显微镜下的动态视频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三是应用总结归纳法,通过线路图把动态的过程或发生机制按步骤罗列出来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记忆。总而言之,通过各种方法,把抽象的内容变成直观的、有趣的内容。
4.教学过程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总体分为两个模块,即理论教学模块和实验教学模块。
4.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为四个过程,即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学习新知识、小组讨论并解答问题、归纳总结。
4.1.1根据教材每小节提供的病例和问题导入新课,必要时播放相关疾病的视频,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讲授章节内容相关的流行病学的情况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4.1.2理论授课主要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手段,使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任务积极的学习。免疫学部分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各种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在涉及细胞或微生物内容的授课方法是利用图片、视频等把看不见的微生物可视化,还要通过绘图或应用模型把分子水平物质直观地表达出来,往往一张示意图或者动画比人教材中大篇幅描述的一种作用机制更容易理解。
4.1.3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提问,并且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分析指导,形成所授章节的知识点。
4.2 实践教学。实验操作教学过程首先是教师对实验原理的讲解和分析,其次教师对实验关键步骤进行示范,然后按照学习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此时小组中入学前为卫生专业的中专生就能很快的上手操作,对小组成员进行帮带,教师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不断指导,最后对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学生重做,直至合格[3]。
教研室组织所有授课护理班级按免疫学、细菌、病毒、寄生虫四个部分作为内容节点进行知识和实验操作竞赛,竞赛包含全员普考和竞赛环节,普考计入学生个人平时成绩,竞赛成绩计入班级量化分数。
5.教学特色及成果
我们教研室本着“以学生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4],思考着如何使学生主动学好这门课程,总结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办法——学生组队参与、教师引导、任务驱动、评分激励,教学过程始终结合实际岗位的需要,突出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在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高速发展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在线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得以推广和应用。为了利于学生的课外学习,我们录制了《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精品在线课程。近几年,本教研室成绩斐然,被拟认定为2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参考文献:
[1]邢秀玲.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M].1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2]崔建国,陈忠敏,王洪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生物医学课程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5):141-143.
[3]王海凤,陈莉,刘文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教育,2019(3):140-141.
[4]郝春英.“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118-120.
作者简介:
刘海强(1982.2-),男,博士研究生,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